《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342|回复: 3

[散文] 我的百里情缘(外一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2-26 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那是1992年的时候。我二十二岁。我与琴相识就是在这一年的春天。我是一名业余文学爱好者。特别是诗歌,由为深爱。几乎一有时间,整个人就全身心地投入其中。看书写字几乎成了那时侯我最大的乐趣。由于我的勤奋,我在诗歌创作上也取得了一些成绩。经常有习作在省市报刊电台上发表。也因此,在当时的小县城里,我也成了文联和文化馆的“挂号”人物。
    那时侯。琴也是一个诗歌爱好者。有一天,我收到了琴的一封来信。她说,是文化馆创编室的诗歌辅导员左姐让她与我联系的。左姐说我的诗歌写的不错。所以建议她与我联系,希望我们能成为文友,相互交流探讨一下写作技巧。这样,我们书来信往。谈诗谈人生,谈梦想谈未来,甚至也谈到了爱情。我们很快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也许,是因我们都是同龄人,又有共同爱好的原因吧。我们很快就成了知心朋友。人都有喜怒哀乐。把心中的苦楚对她倾诉,把心中的快乐与她分享。也成了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她信中的字里行间,我总能够得到很多清新且朴实的劝慰。真挚且温存的关切。
    那是三月初的一天。天空飘着清雪。我们全家人都去送二叔家的大姐出嫁。在回来的公路上,小四轮掉了挡,翻到了路旁的深沟里。最可怕的是母亲被砸在了最底下,头还磕在了一块砖头上。当时就晕过去了。在过往车辆的帮助下,我们把母亲送到了医院。经诊断是脑震荡。在那段日子里我生平第一次感受到了什么是困难,困难是个什么滋味。我的家境一直就挺贫穷。这次母亲住院,得需要不少钱。我只得含着眼泪去找亲朋好友。去东讨西借,一天下来,有着说不出的疲惫和心酸。到了晚上。竟管月已中天。可我还是怎么也睡不着。总觉得有一种难言的郁闷。于是,我想起了琴。便提起了笔,给琴写信。向她诉说我的遭遇,诉说我苦涩的心声,甚至把我偷偷流泪的事,也告诉了她。……
    时间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了。好像是在母亲出院的第二天。我收到了琴的来信。我迫不及待地打开来信。信中竟夹着三十元钱。我不由的一楞,这是怎么回事。读了信后,我才明白。琴在信中说:看了你的来信,我哭了,你真是太难了,不过你一定要坚强起来。人活着没有一帆风顺的,只要你咬咬牙,会过去的。相信以后随着你的努力,你的生活也一定会好起来的。这三十元钱是我平时积攒的,虽然不多,也实在是我的一份心意。,就用它给婶子买点补品吧,也祝她老人家早日康复。……看完琴的信。我的心里真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是甜是苦是激励是感慨……我不知道。总之,我高兴的马上就把这封信和这三十元钱拿给母亲。母亲看后,也很感动。真是一个善解人意的好姑娘啊。对了,你何不给她写信,让她到咱们家来串门呢,妈很想见见她。对呀,听了母亲的话,我也恍然大悟。是啊,何不邀请琴来家做客呢!母亲想见她。这又何尝不是我心中的期盼。这样当天我就给琴写了一封信,并挂号寄出了。
    事隔几天。我接到了琴的电报:三月二十日到文联接我。看完电报,我真的高兴的不得了。并恨不得一下子到三月二十日那天。等待总会让人觉得漫长又痛苦。在那期间,我写了两首诗。一首题为《想你》,一首题为,《还要让我等你多久》。后来,这两首诗竟然在同年的八月十三日那天,在省电台农村天地节目播出了。
    终于,到了三月二十日那天。我起得很早,打扮了一下,检查了一下自行车。是的,我要骑自行车去接琴。虽然,我的家离县城有三十多里地。可我还是认为这样能表达我对琴的尊重和欢迎。九点多钟的时候,我就来到了县文联。文联的李老师知道了我的来意后。便找出了一本《诗刊》让我边读边等。说真的放在平时,我会专注并饶有兴致地读这本书。可是,今天总是心神不定。眼睛总是不知不觉地溜到文联的门上。大约在十一点多的时候,有人敲们,敲们声很小。李老师说:请进。门开了。一个二十多岁的个子不高的姑娘映入了我的眼帘。她穿着一件草绿色的尼子上衣,扎着一个向上翘的辫子。这时候,李老师迎了上去。呦,这不是小琴吗,快进来坐快进来坐。我不由的站起身来。这时候,姑娘的眼神也落在了我的身上。李老师看见我们俩紧张的样子,不由的大笑起来。你们不认识吗?这不就是你等的小琴吗!这不就是等你的小刘吗!李老师边说边用手指了指我又指了指琴。我和琴不由得相互红着脸彼此笑了一下。看得出琴是一个非常缅典单纯的女孩。就这样,我和琴告别了文联的李老师,一前一后走出了县委大院。
    那一天,我和琴真是一见如故。我们几乎不间断地聊了一路。她的淳朴她的纯真她的纯洁不知不觉的,就在我心中勾起了那萌动已久的爱慕之情。
    这次见面后,我和琴相爱了。在琴走后。不几天的时间就让我品味到了古人说的那句: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诗的意境所在。那段时间。也是我爱情诗最丰收的阶段。每天都能写出思念期盼一类的爱情小诗。寄给琴,寄给当时的松花江地区广播电台文学节目。也许,是因为我的诗包含了太多的真情。仅半年多的时间就选发了我的近四十首小诗。当时用文字抒发表达我对琴的爱,不能说不是唯一的表现方式。不然又能怎样呢!我们相隔百里之遥。我们的爱我们的情话也只能在百里邮路上,不知疲倦不分百天黑夜地往返着,延续着。然而,就在我和琴要确立关系的时候。我们的麻烦来了。琴的家人极力反对这门亲事。说:这么远,家又这么穷,你不是没事找罪遭吗。光会写诗那顶啥用,是顶吃还是顶穿?接下来,琴的天空开始阴云密布了。
    那段日子,琴在那边流泪,在信里流泪,在我的梦里流泪。我的心真的如刀绞一般疼痛。我恨我自己为什么这么无能,为什么这么穷,为什么不能为琴分担一些痛苦。也就在那段日子,我和琴成了这个世界上最无助的人。
    日子在一天天地走远。我和琴在一天天地煎熬着。眼前就像没了一点曙光。我们每天只能用泪祈祷用心祈祷。终于有一天琴来信了。说:她家人不再管她了,并同意了这门亲事。原来,在她们村也有一个和她一样的姑娘,也爱上了一个外地的小伙,由于小伙的家远,又穷。所以,姑娘家人百般阻挠。最后,姑娘含着泪带着人生最大的遗憾,跳进了滚滚东去的松花江。是这个血的事实震撼了琴的家人。我和琴的爱,终于插上了自由的翅膀。
    这样,在一九九三年的春天我和琴订婚了。按着农家的习俗,我们买了东西过了礼。在农村也就算名正言顺了。这样,我和琴有了樱桃红时的相会。有了月圆中秋时的甜蜜相聚。也正是那一年我们带着金秋的喜悦,步入了婚姻的殿堂。我和琴都忘不了一九九三年十一月二十日那个爆竹声声,喜字迎门的日子。我和琴的这段百里情缘也在这一天,有了美好幸福的圆满。在当时,也被乡亲们传为一段佳话。


         搬家
                             
    一座九十六平米的新房,终于在2006.年7月完工了。望着红色彩钢的屋顶。望着铝合金塑钢门窗。望着洁白的墙砖,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总之,我的心情就像压着一座山那样沉重。
    新房是按两家人居住的形式设计的。东西两开门。东屋是我和妻子的。西屋是给十一岁的儿子将来成家用的。相信每一个做父母的,特别是农村有男孩的父母,在盖房子的时候都会有这样一个不可缺少的打算。总会把新房的一大半都留给孩子。
    记得搬家那天。天是阴的,在天亮之前还下了一阵小雨。无论怎样,这一天都得搬。因为这个日子是妻子找人看的,说这个日子搬家好,错过去就不好了。其实,我不信这个,而我并没有反驳。又有哪一人,哪一个家庭不想图个吉利呢!
    新房离老房子只有一家之隔。新房在老房子的西面。一大早我和妻子都没有吃饭。首先,我把锅拔了下来。在民间都说拔了锅就算搬家了。在拔锅的那一瞬间,我和妻子都再也控制不住了,不由的放声大哭起来。本来乔迁之喜也是人生一大幸事。而对于我这个家庭来说,却实在不能不让人痛心疾首。本来是一家三口团团圆圆合合美美的一同住进新房,那该是多好,多么幸福的事啊!可如今只剩下了我和妻子。我们的孩子,可爱的儿子却永远的离开了这个家,永远的离开了这个世界。在这个即将离开老房子搬进新房的时刻让我和我的妻子怎么能不想起我们可爱的儿子。此时此刻心头就像有万把尖刀在搅动一般疼痛。就在搬家前不久的一个噩梦般的一天,不由的又浮现在了眼前……
   记得那是6.17日的早晨。我起早就到新房忙活去了。这一天,乡电管站的人要来给新房下线。所以,有一些活必须在他们到来之前做好。忙了一大阵,妻子来找我吃早饭。回到老房子,小儿还没有起床,睡得正香。小儿已经养成了这个习惯。每逢节假日,他都要睡到八点多钟,何况此时才七点多锺呢。妻子对我说,就别叫醒儿子了,让他多睡一会吧。我们俩先吃,把饭菜给儿子放在锅里。,他什么时候醒,就什么时候吃吧。我说行。
    我和妻子刚端起饭碗,房门开了,来了两个小孩,大的十三四岁吧,小的十一二岁的样子。那个小一点的说是儿子的同学。说着说着那个小一点的孩子就把手伸进了儿子的被窝里。很快把儿子弄醒了。看同学来了,儿子乐得不得了。急忙穿上衣服下了床。慌里慌张地吃了几口饭,就和同学走了,谁能想到儿子这次出门,竟成了与父母的永别。就在当天上午八点多钟的时候,我和妻子正和电管站的人给新房子下线。突然有人喊:快点吧,你儿子掉进挖土的大水坑里了!听了这话简直就是晴天霹雳。等我和乡亲们赶到出事地点的时候。已经完全看不到孩子的影子了。水面平静得甚至没有一个波纹。我彻底的绝望了。嚎叫着儿子的名字,大声地嚎叫着,跳进了水里。很快乡亲们在两三米深的水里打捞上来了我的早已没有一点气息的孩子。当时,无论我怎样拍打,怎样的做人工呼吸最终还是没能挽回小儿的宝贵生命。就这样,小儿不声不响地永远离开了这个家,离开了永远爱着他想着他的爸爸妈妈。……
    正当我和妻子,都沉侵在无法形容的痛苦和辛酸的往事中的时候。邻居几位叔婶都来帮我们搬家了。一进门,看到我和妻子都哭成泪人。几位老人和朋友也都不由得眼圈一红,掉下了眼泪。但是,还是说了些劝慰我和妻子的话。并同时开始和我们收拾起了这十几年积攒下来的破破烂烂和盆盆罐罐。说来真是惭愧。这十几年的日子竟没攒下多少东西,连同结婚是时买的一套旧家具,不到半天的时间家就搬完了。当我望着这两间空空荡荡的破草房时。一颗心再次地酸涩了。是啊,这间小草房虽然陈旧,虽然已破旧不堪。可这里的每一草每一木,哪一处没有我和妻子的汗水和心血。这里记录了太多的艰辛与眼泪。可又留下多少我们一家三口团圆祥和快乐而平淡生活的幸福记忆呢!这都是一生最宝贵的。也是我和妻子一生再也求之不来的了。我一步三回头地告别了老房子。一步步走出老院子的时候,泉涌般的泪水早已打湿我的整个面颊。
那天中午,妻子强忍内心的悲痛,做了几个小菜。因为,我们没有理由不留几位好心的叔婶和朋友,在这里吃一顿午饭。这些年,这些人在生活上没少给我们照顾和关怀。在他们那里我们得到了一份份人间最纯朴的抚慰和温暖。
饭后,邻居们都走了。整个新房子一下子静下来。宽敞明亮的新房显得是那样的空荡和凄凉。我和妻子无声地坐在那里。彼此用呆呆的目光相视。我们的双眼再一次湿润了。我想:如果小儿活者。此刻,该有多么的快乐。他一定大声地嚷嚷着,一蹦多高地脱去鞋子,在光洁的地砖上打滚。一定会手舞足蹈地同爸妈撒欢个没完……
说起儿子,他真是一个苦命的孩子。他与我们相守的这段岁月。正是我和妻子最贫困艰辛的一段时光。由于生活困难。妻子怀儿子的时候,没吃什么好东西。孩子一下生体质就不好。小脸腊黄,身子骨也娇小。和同龄的孩子一比几乎差半头之多。一直到小学三年级。别人家的孩子中午饭吃三块钱的食品。而他只能吃一块钱两袋的方便面。吃的不好,穿的就更别提了。在小儿的这十年的短短人生中,买的新衣服是极其有数的。更多的时候是穿别人家给的一些旧衣服。这两年他大了,懂事了。时常回来说:爸呀,人家同学家都是砖房,咱们家啥时候才能住上砖房啊?我听了这话心里很是不好受。也想,别人家孩子有的,无论怎样,也一定让我的儿子也有。记得建房初期,拉和泥土的的时候。每次他放学做完作业,都要同我一起去拉土。拿一把比自己高一大截的铁锹,坐上农用三轮车,有说有笑地和我一起忙忙活活。每一次都是累得一脸的汗。记得有一天车“打误”了。我在前面开车。当我回头的时候,竟没有看到我的儿子。我急忙大声喊:儿子啊?这时候儿子在农用三轮车的后面直起腰。满脸是汗地对我说,爸你开车吧,大点油门,我在后面推呢!这时候,我的心中一下子涌起一股热流。是啊,儿子大了,多懂事的孩子,我真是欣慰极了。
一晃新房子盖起来了。那一天,瓦匠师傅们砌完了间壁墙,搭完了炕。下午放学后,小儿到新房里玩了好大一阵子。吃晚饭的时候。儿子说:爸呀,今晚我上新房住去!小儿的样子是那样的冲动,是那么的自豪,那么的迫不及待!我和妻子都不由的笑了。说,傻孩子,炕还没干呢,况且,地砖啥的还没铺呢,现在还不能去新房住去。快了,再有几天就完工了,那时侯我们全家就永远的住进漂亮的新房里去了。好儿子,再等等。然而,就在儿子说完这番话的第三天。苍天就无情地夺去了他年幼的生命。住新房也成了儿子一生都没能实现的一个愿望。……
在众多的难以自拔的思绪中走出来的时候。天已经黑了。搬家,里里外外大致忙碌了一天,我和妻子都有些累了。而更为难过和疲惫的却是我们这两颗伤透了的千窗百孔的心。
晚上,我和妻子都翻来覆去的睡不着。突然,妻子从炕上爬起来,找出儿子最帅气的一张照片,又拿起枕头被褥,走进小屋。{这小屋是为小儿文瑞准备的,一张他生前睡过的床,一张我特意花一百五十元为他买的未用过的学习桌。这一切都是为他准备的,而这一切却只能一直都在空着}妻子哭着说:我的儿子啊,你快回来吧,妈虽然看不到你,妈要把你的照片放在你的被子里。让你快乐幸福地在我们的新家睡一夜。这样,妈的心也能好受一点。儿子你能听见妈在和你说话吗?如果,你在天有灵的话,你应该知道和看到,今天咱们搬家了。搬进你朝思暮想的早就叫着要住的砖房了,妻子再也说不下去了!
这就是一个关于搬家的故事。清淡,凄凉,没有太多的过程和场面。却有太多的感伤和情节。老房子和小儿都深深的留在了记忆里,追不回也唤不回。新房在现在的生活里。而在新房里居住的我和妻子,却并不快乐并不幸福。伴随我们的只有无尽的思念和撕心裂肺一样的折磨。
清晰的记得,搬家的那一天深夜。我神奇地做了一个梦。梦里:我的小儿,背着书包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发表于 2012-2-26 10:22 | 显示全部楼层
知道你有多么伤心,因为我是一个母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26 19:1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27 23:03 | 显示全部楼层
触痛心灵的文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9-13 22:2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