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647|回复: 3

心灵的感悟——评孙友民诗集《月河边的鸽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20 17: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胡济卫

    目今喧啸的中国当代诗坛,几近到了鱼龙混杂的地步。我站在缪斯的岸边,谨慎、客观并冷静地打量着诗坛的这一厄尔尼诺现象。目睹许多贩夫走卒也高擎着缪斯的旗帜,纷纷登台亮象,堂而皇之地进入这块神圣而高贵的净土。这无疑是对诗的挑衅和对缪斯的亵读。然而,尽管如此,我依然相信,鱼终究是鱼,龙,终究是龙。历史的大浪会把淤积并阻塞在历史河床的污泥和沙石淘浚得荡然无存。当许多人忙于拉山头打旗帜,有些人纷纷下海捞鱼的时候,仍有那么一部分缪斯忠实的信徒甘于清贫和寂寞,默默无闻地在诗歌的田野里辛勤地耕耘着。这些虔诚的歌者,便是中国诗坛的脊梁。当我读完了青年诗人孙友民的诗集《月河边的鸽子》(警官教育出版社出版)后,更加坚定了我的这一信念。
    孙友民最初是以其纪实长诗《大墙故事》(载《青年文学》1989年)而跻身诗坛的。作为警官出身的孙友民,用一种特殊的目光和思维来观察并思考着时代和生活,正义与邪恶,生存与发展、友谊与爱情、战争与和平等无一不是诗人所关注的命题。《月河边的鸽子》就是诗人十多年来这一辛勤耕耘的结晶。诗集共分“心的和声”、“歌唱四季”、“时空座标系”、“阳光下的橄榄树”、“诗意的黄昏”五个部分。收入了诗人自1985年以来在国内报刊上发表和首次推出的八十余首诗作。
    严格地说来,从孙友民诗歌表层即意象层面上看,作者刻意营造并揭示的是一种游弋于历史和未来之间的那种瞬间的永恒。这种永恒即是历史的又是现实的。即有诗人主体(个人)灵魂的切入,又有诗人对客体(时代)的关注。因此,他更具有时代性和先锋性。这里我所指的先锋性,并非某些诗论者提出的所谓反传统、反文化、反理性的先锋诗歌。先锋诗歌的本质首先应该是民族的。就像建立太空空间站(空中搂阁)也必须在地球上发射一样。舍此,就没有所谓的先锋诗歌,这一点在诗人的许多诗作中就可以找到明证。
    还是让我们沿着《月河》溯流而上,深入诗人的内心,寻找并对接诗人心灵的一种和弦的共振。 “我的庄园靠近武陵郡的那个采菊胜地/晴天、常能与晋代一个文人隔畴相望/深深的阔叶林/深深的诗歌自然光泽/使一个面色苍苍的灵魂飘飘荡荡/(《在诗歌种植园里》)。在这首诗里,诗人给我们营造了一个多么美丽的“庄园”,在这样美好的阔叶林里,在诗歌光芒的照耀下,使我们不能不对缪斯这个美丽而高贵的女神热爱有加。 “当一把犁形的铁器/握在手中的刹那/我突然明白了分蘖的含义”(同上)。恋爱结婚,娶妻生子,这原本就是人类生命中的一个自然流程,但是诗人没有把诗笔仅仅停留在这里,而是给我们一种哲学的警醒和升华。对于诗神,对于爱情、对于生命的歌唱在《诗人的居所》、《旧夜》等诗中俯拾皆是。这些都是诗人在对于时代(现实)的净化之后所积淀出来的真炽的情感。
    诚然,在常人的心目中,诗神是高贵的,而诗人的生活更是迷人浪漫的。诗人的生活究竟是什么样的呢? “八点是种植和采摘/我们的动作优美地循环/每人捏一柄锄把/在辉煌金矢密集的火力中劳动”,只有到了夜晚,诗人才能 “站在果园里某个钟点的切面上”,让 “诗经时代的风吹拂我们的广场”,也只有在这种时刻,诗人才能 “围坐现实的灯下/擦好玻璃和陶器/想象明天的劳动、爱情/以及诗篇、羊群和钟声”(以上引诗均自《从清晨到夜晚》)。这就是一个诗人一天即忙碌而又平凡的生活。
    对于季节的礼赞,是诗人在这本诗集里给我们提供的又一处迷人的风景。站在最后的冬日,我们就 “深切地感到/一个美丽的面孔由远及近……/我们听到一种声音微弱且短暂/像一把锋利的刀/吱吱划入我的脑颅//是一袭晚风使我接近梦的花朵/虚设的水草大片衍生/在仿佛少女叹息的萋萋绿意中/真实的猫叫远远传来”(《春天的三种声音》)。这一串变形而扭曲的意象,在诗人的笔下被巧妙地组合在一起,不仅在视觉上,而且在听觉上给我们对于春天的一个全新的理解和认识,从而达到了一种较为艺术的极至。
    读友民的诗,我们会产生一种金属般的感觉。这种金属般的厚重贯穿了诗人的全部诗歌。这是诗人把历史与现实有机契合的结果。 “初雪的中国/苍茫无际/城郭和阡陌纷扬冬天的旗帜/朴素的旗帜/缄默的土地/以及我父亲面对天空的表情/三位一体……”(《初雪的中国》)。诗人以父亲面对天空这个姿势为主体,试图给我们制造一种油画的美的氛围,颇具唐代诗人王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神韵,这是诗人十多年对于诗歌表现形式孜孜探索的折射。在孙友民的许多诗作中,我们都能够感受到这种氛围。诗人把现代意识的诗歌创作与西方印象派绘画艺术和中国传统的水墨画艺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收到了较为成功的艺术效果。 “这是初雪的中国/我那期待的蓝花花/于一片苍老的黄水谣里如期抽穗/聆听着银质大锣/均匀地撞击”(同上)。这种金属般的掷地有声的诗句,来自于诗人对事物深刻敏锐的洞察和理解,充分体现了诗人的深邃、雄浑和大气。
    真正的诗人,不会对人类(时代)生存的本原存在无端地漠视,真正的诗歌就是要关注并切入人类的终极目标。只有站在时代(人类)大屏幕上去关注人类生存的诗人才能够称得上大诗人;只有切入人类生存命运的诗歌(无论你是哪种主义和流派)才能够称得上是大诗歌。孙友民诗歌的最大特色,正在于他较好地把握住了这个脉络。因此,他的诗歌达到了许多诗人无法企及的海拔高度。在《聆听地球上孩子们的声音——献给(地球宪章)》一诗中,诗人把他的笔触伸向了世界,伸向了人类的未来(终极)。 “看吧,让我们以未来的身份看看地球/我们的这个星球正在发烧/人为地发烧呀/在东南亚、在安第斯山两侧,在撒哈拉以南/一把把利斧正在舞动/无数的树——我们的梦想/像一只只孩子的腿/被一一砍伐”。面对战争,面对森林的被砍伐,面对日益恶化的人类生存的环境,诗人表现出了极大的愤怒、痛苦和忧虑。 “面对未来,面对心中的上帝和地球宪章/要大声地为弱者申诉/大声地告诉那些大人/不要欺骗孩子的眼睛/大声地诉说我们向往绿色的山岗/以及无数/被起伏的绿浪托起的白色风轮轻轻转动的时光”。面对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面对日益恶化的人类生存环境,诗人向人类的愚昧发出了世纪的呐喊。类似这样的诗作还有《1988,夏天的记忆》、《一月十五之预感》、《雨中的彼岸》等。这些密切关注人类生存命运的诗篇,至今读来仍如夏日的雷声,隆隆滚过我们的头顶。
    作为警官的孙友民,他的许多反映警官生活的诗歌也颇具特色。不断地创新,不断地探索也体现在了他的警察诗歌中。“白色爵士鼓暴雨般穿过城市/大功率机器发出蓝色音响的机器/进入运转/在中国的秋天大街上/我们这些和平色的触手/执行着阳光和月光最情感的命令”(《追捕进行曲》)。在这首诗里,我们沿着音乐的指向走进诗歌,走进正义与邪恶的较量“你们把警徽下的那道目光/咔嚓一声压进枪膛/在这凝重的日子/不祥之鸟掠来掠去/所有款款啄食的鸽子逃离蓝色背景……//你们肩着阳光而去/去一个豺狼出没的地方/狙击罪恶”(《9月20日枪声大作》)。诗人在他的笔下,给我提供了一幕幕生与死,血与火的惊心动魄的画面。诚然,警察的职业是艰苦而又危险的,但是,诗人告诉我们,所有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在次日让 “早起的小女孩/站在菩堤树下/与往常一样/感觉天空”(《追捕进行曲》)。在诗人的警察诗歌中,我们还看到了国际刑警的身影。 “这是一些年轻的岩石/他手持红色和蓝色的国际通缉令/骑着超级警车或电波/在大地与江河、昼与夜之间不停地跨越”(《国际刑警组织变奏》)。
    孙友民诗歌的最大特色还在于他把中国古典诗歌的美与现代意识溶为一体。对于人类历史与未来的深层关注,构成了他诗歌内涵的博大和深沉。语言的新奇、意象的叠起和多变,构思的巧妙和诡谲,形成了他诗歌创作的独特风格。当然在某些篇什中,由于诗人过于追求一种新和奇,似有雕琢之嫌,望友民君在今后的创作中逐步加以克服和修正。
发表于 2012-1-20 23:0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8-29 08:05 | 显示全部楼层
握手,秋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11-15 01:4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