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使用道具 举报
原帖由 蔓哚儿 于 2012-1-13 00:05 发表 好吧。那明年
原帖由 石侃 于 2012-1-16 00:45 发表 诗人独立的品格和价值 ————评论天放的《海潮》 天放兄的诗歌写得厚,有纵深感,各种戏剧性也别出心裁。他的思想很尖锐,所以也带有很多批判性的精神和事物。我看重《海潮》多一些,它的困难在于文本各种暗示性的相关物,当然也就是诗歌一贯的喻体和喻指的关系。 海潮 作者:天放 假如大海不是容器 一个只是更大一些的容器 水花是否还会泛起 是否还会有海潮日夜喧响、拍击 在一望无际中 是否有起伏?起伏中的事物 能否被我们所看到 文本的第一节在一组发问的阵容下,若隐若现地散发出一种神秘的气息。作者是欲取先予的,予者为阅读对文本发问所要作出的必要回答,取者在人学的自我确证中,莫过于作者对审美理解的渴望。“海”当然是水的容器,它经常同构于人的胸腔。而海水作为喻体,也是复合性的,对于诗人而言,它理应是生活阅历、知识、情操、语言造诣、审美水平等等事物的综合体。它更是诗人的境界和自我追求的情感事业,乃至一种傲气被海的归流所打造。大海好比一个人的深沉,它潜伏着黑色的爱的深渊,但同时又是厚积薄发的高扬。而作为“如果”的理想物,海的力量是无边和无穷的,那么一只容量不是很大的容器,它自然没有发起这种暗涌的力量。如此我们回答了这一组诗歌所兴起的发问。 它不会回答。潮起潮落 依然无人知晓海潮公开的秘语 就像有一只公鸡,为什么只叫了一声 就停下,而它身边另一只 却不停地叫唤着 成群结队的蜜蜂卷起浪头和漩涡 把花朵围住,它们是在戏耍 在觅食,在授粉,还是仅仅路过 但是深海也同时因为它自身的掩埋而不被看到和理解,海最终是它自己的,就好像我也说过“植物在风中不语”。当一个人面朝大海,就果真是春暖花开吗?一个人在他人中活着,他自我的确证是需要风中的知音物的,而对于世人的审美理解来说,诗歌大海的语言多数时候更像自己的自言自语。 但大海决不捆绑友谊! 一切都没有秘密可言的大海,正是所有品格者对诗歌最真实的体认。他坦荡,也许是那只唯一的“公鸡”,呐喊过也就自我熄灭在无尽的孤独中。 凤凰是不会和乌鸦贫嘴的,而另一只巧嘴鹦鹉却惹来一群蜜蜂。它们的事业往往也只是播种喧闹,在一个浪头和旋涡过后,对于诗歌而言则是风中过客。 无人知道。海潮像麦浪 在阳光下随风起伏,不停闪烁 一只花豹在原野中奔跑 这些柔顺的事物,让人赞叹 而人海如潮,行进在城市的街道上 高楼林立的地方,人群是一滩滩 退潮后留在洼地的积水 即使还有鱼虾,却让人觉得支离失所 那些认为诗人注定是渴求理解的乞丐,将深深失落在这个文本当中。诗人渴求的理解必须是同等的担当力,所谓英雄重英雄,当然美人也重英雄。否则诗人的荣耀将是自我的丰盈,我深信于那些精神的富饶者,他们在肥沃的田野采集自我的果实,繁殖着艺术生命的生长和闪耀。他们是独立在这片精神之地的“花豹”,在速度的力量中也不断培植着世界优美的身躯。诗的自由将成就一种最鲜见和本质的生存,而那些在城市中的人们已经很难察觉到,这种精神的意义和价值了。 ...
原帖由 天放 于 2012-1-16 01:06 发表 感谢石侃兄,你的解读使这个文本所要追求的事物获得了它们的价值! 草原上的花豹,而不是江湖中的鱼虾。多么好,多么美好!
原帖由 石侃 于 2012-1-16 01:08 发表 我对一些局部的表达作出了调整,但幅度不是很大,基本精神不变。你还在看文本啊?
原帖由 天放 于 2012-1-16 01:22 发表 谢谢,调整后更为清晰。 人和世界的同构关系,其神秘和伟大,其自在与美好,其无言之价值,总会在某个时刻被某些言语所碰触,我们更多的时候只是倾听者。
原帖由 石侃 于 2012-1-16 01:24 发表 呵呵,它们之间是疯子————在狂热中偷得神的语言。(柏拉图)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查看 »
微信扫一扫,加入诗歌报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 ) 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20 03:3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