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2143|回复: 4

[转贴] 2011最具影响力的天津诗歌事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20 14: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1最具影响力的天津诗歌事件

(1)      
《天津诗人》诗刊于1月5日创刊
   2011年1月5日,在天津师范大学走廊诗社原社长、诗人、企业家王立夫、作家张春雷、王为民先生、企业家王文夫先生等仁人志士的支持下,天津诗人罗广才创办了《天津诗人》杂志,作为一本纯粹的诗歌刊物,一年四期。《天津诗人》是一份立足天津,面向整个华语世界的纯诗歌刊物。创刊伊始,即得到了中国诗歌界的一致好评。



(2)
天津市2011年新春诗会于1月21日举行
    1月21日,《天津诗人》诗刊组织部分编委参加了由天津市朗诵艺术协会、天津市妇女活动中心共同主办的天津市2011年新春诗会。来自天津朗诵协会的播音艺术家、天津电台节目主持人、天津师范大学及各界朗诵爱好者,真情演绎了的中国古代、近现代和当代诗人的经典之作,给即将来临的新春佳节献上了一场难得的视听盛宴。天津市老一代播音艺术家鲁园、关山、何佳等出席诗会,鲁园、关山给与会者献上了自己的经典朗诵作品。《天津诗人》杂志顾问王为民、总编辑罗广才、编委汤文、杨伯良、红杏应邀出席,并受天津市朗诵艺术协会委托,《天津诗人》杂志社代为邀请了天津作家协会创联部副主任王忠琪、天津和平区文联主席秦岭、静海作家网总编辑李恩红、黑色海诗社常务副社长孙雨甜等文朋诗友参加了此次盛会。

(3)
纪念李琴湘诞辰140周年学术讨论会在海河中学举行
     4月16日下午14:30,由《天津诗人》编辑部发起,天津市建筑遗产保护志愿者团队、天津市海河中学、《天津诗人》编辑部共同主办的纪念李琴湘诞辰140周年学术讨论会在海河中学举行。会议由著名学者、文史专家王振良先生主持。海河中学负责人钱丽梅,《天津诗人》诗刊总编辑罗广才出席会议并分别致词。应邀参加会议的有李琴湘先生的嫡孙李甡先生。来自京津两市的文史界专家、学者李炳德、张绍祖、章用秀、葛培林、甄光俊、高洪钧、刘恒岳、尹树鹏、魏洲平、李志刚、钱钢、王勇则、周利成、穆森、齐珏、樊恒、侯福志等参加会议。
     正是由于举办了这次活动,为我们天津迎来了一批珍贵的历史文物资料:李甡先生在4月16日上午将新中国第一任总理周恩来同志的一批珍贵照片捐献给了天津周邓纪念馆,尤为珍贵的是一张周总理家族的合影照片,让周邓纪念馆的同志们兴奋不已。他们找寻这张照片很多年,终于喜从天降!还有一张是周总理和邓颖超共同在一张纸上的签名更为珍贵,这是周总理和邓大姐参加李甡先生的父亲李福景先生追悼会上的签名;李甡先生向海河中学赠送了李琴湘先生生前所书写的条幅(真迹)。
    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在缅怀老一辈诗人,教育家的同时,还倡导了文化合作的深远意义,扩大了诗歌在文化界的影响力。

(4)
《天津诗人》走进职大校园,感受诗歌精神魅力——职大师生与诗人汤文诗歌交流会成功举办
     5月26日下午,“《天津诗人》走进职大校园,感受诗歌精神魅力——职大师生与诗人汤文诗歌交流会”,在天津职业大学北辰职专教学点502教室举行。110余名职大学子与诗人汤文面对面交流。交流会中诗人汤文结合自己的诗歌创作实践,就“诗人的特质”做了主旨演讲,并且对学生们提出的问题做了一一地回答。整个活动在学生代表和《天津诗人》总编罗广才激情洋溢的朗诵中结束。参加本次活动的嘉宾还有《天津诗人》总编罗广才,《天津诗人》编委傅诚学、刘槐伤,诗人陈东、冯芦东、滑盈欣、李长征、祁永宏。本次交流会活动满足了同学们对诗歌知识追求与渴望,鼓励学生敢于尝试诗歌创作,为《天津诗人》走进校园系列活动奠定了基础。

(5)
泰国《中华日报》推出《天津诗人作品专辑》
     泰国《中华日报》2011年6月8日和6月10日用两期的版面推出的《天津诗人作品专辑》。《天津诗人作品专辑》遴选了十四位天津诗人的作品,这是天津诗人群体首次在海外报刊亮相!由于时间紧,我们从《天津诗人》春之卷、夏之卷、秋之卷分别挑选了诗人的作品,总共18位,由于版面原因,《天津诗人作品专辑》最后编发了诗人林雪《这炎凉世事多么值得热爱》、朵渔的《只有爱……》、罗广才的《旅行者》、汤文的《悼张枣》、傅诚学的《在这样一个清明》、段光安的《秋,与诗独处》;萧沉的《致伊蕾》、刘功业的《追寻桃花》、张牧笛的《阳光是最柔和的锋芒》、惠儿的《我的爱情》、胡庆军的《阳光》、刘槐伤《逝去的枫香》、红杏的《碱滩长出了风车》、马国语的《斋月》等十四位天津诗人的作品。正如评论家孙雨田先生所说:“这14位诗人的作品我们不敢说它涵盖和代表了天津诗坛的全部,但至少在真正文本诗歌创作上,它所形成的梯型架构和各异风格,代表的是天津诗界的一种趋向,一种前景,一种光明,一种风潮,一定意义上又是当下天津诗人新诗创作的一个缩影,是天津有志于现代诗歌创作的真正诗人群体,冲破桎梏、冲破重围、冲破自我、冲破封闭,冲破自闭,跻身全国、走向世界的一个良好开端、一个集结号角”。

(6)
《天津诗人》杂志编委会暨天津滨海诗歌专号座谈会在天津滨海新区大港召开
    6月18日至6月19日,《天津诗人》杂志编委会暨天津滨海诗歌专号座谈会在天津滨海新区大港召开。
    出席座谈会的有《天津诗人》理事会理事长、天津朗诵艺术协会艺术总监李卫,《天津诗人》总编辑罗广才,《中国当代诗人》主编梅雪(女),《天津诗人》编委、蓟县县委党校党委书记金学筠,天津滨海新区汉沽文联常务副主席王玉梅(女),《天津诗人》编委、黑色海诗社社长张宝民,《天津诗人》编委、九三学社南开区委会副主委段光安,《天津诗人》副主编胡庆军,《天津诗人》编委刘槐伤,滨海新区塘沽作家协会副主席高柳,天津滨海诗社代表曹旭,天津静海作协代表李金荣(女)等。 这次座谈会,是《天津诗人》今年刊行以来的一次重要会议,旨在总结汇报《天津诗人》半年来的运行情况,安排部署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与此同时,对已列入计划的《天津诗人》“天津滨海诗歌专号”的编辑出版事宜进行了深入探讨,达成了一致意见。
    大家对座谈会所形成的民主协商、平等对话、博采众家之长、共促天津诗歌发展的和谐风气,表示满意,并倡导延续和发扬。
   与会代表参观了滨海新区南港工业区、大港油田采油井站、北大港水库湿地等景区,诗人们通过参观采风,很受鼓舞,表示回去之后一定要落实会议精神,积极进行诗歌创作,编辑好《天津诗人》“天津滨海诗歌专号”,为将其打造成展示滨海新区诗人的精品典藏之作,为繁荣发展天津的诗歌创作作出应有的贡献!

(7)
第三届“团泊洼诗会”暨“团泊洼诗社”成立及《团泊洼诗歌散文征文作品集》首发仪式举行
   
    第三届“团泊洼诗会”暨“团泊洼诗社”成立及《团泊洼诗歌散文征文作品集》首发仪式于6月4日在静海县团泊镇中惠团泊湾会馆举行。来自全市的90多位诗人、中共静海县委、天津市作家协会等相关负责人参加了诗会。
    天津市作家协会负责人表示: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举办诗会,很有纪念意义,希望以后能把这一活动长期举办下去,形成天津独特的文学品牌,诗歌品牌。
    静海县相关负责人表示:团泊洼因诗人郭小川一首《团泊洼的秋天》的诗而享誉全国,这里是个产生诗意和诗歌的地方。现在,团泊洼要更好的利用这一品牌优势,做大做强经济、文化等产业。
    由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团泊洼诗歌散文征文作品集》编纂共历时半年有余,书中收录了诗歌、散文等作品153篇,这些作品从不同角度对充满诗意的团泊洼进行了讴歌和赞颂。本书在活动中举行了首发仪式。同时,由本市静海县诗人为骨干组成的“团泊洼诗社”也举行了成立仪式,并宣读了人事组成名单。
    在诗会活动中,有包括老诗人冯景元、颜廷奎等在内的30余名诗人即席朗诵了自己创作的诗歌,这些诗歌囊括了古体诗和现代诗,内容多为诗人有感而发,或讴歌生活、或赞美祖国和家乡近年来的巨大变化。其中有部分作品已经被收入《团泊洼诗歌散文征文作品集》中。

  (8)“颂红旗”诗歌朗诵会举行

      6月25日上午,由天津市作家协会、天津市桃李源文化基金会主办,天津诗社承办的“颂红旗”诗歌朗诵会暨诗集《颂红旗》首发式在市政协俱乐部举行。市委宣传部等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及各界代表共同出席活动。

  天津市作协有关负责人称,近几年来,本市作家和诗人坚持正确的创作方向,各类优秀作品不断涌现,在社会产生了很大影响,举办这次朗诵会并出版诗集,不仅体现了本市文学界紧跟时代、努力创作文艺精品的良好精神风貌,同时,也是广大文学工作者向党的生日献上的一份厚礼。由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诗集《颂红旗》也在朗诵会上首发。该诗集共精选了本市诗人136首歌颂党的优秀诗歌作品。

(9)
“我爱我家乡的土地——许向诚诗歌作品朗诵会
     8月13日上午,由天津市作家协会、市群众艺术馆、东丽区文广局主办,天津诗社承办的“我爱我家乡的土地——许向诚诗歌作品朗诵会”在东丽会议中心举行。中国作协副主席、天津市作协主席、著名作家蒋子龙,著名诗人、中国诗歌学会副秘书长、《诗刊》常务副主编、著名诗人李小雨,著名作家赵玫,以及本市诗人冯景元等和市委宣传部有关领导出席。来自津京两地的诗人、作家、文学评论家近百人参加了朗诵会。
    被誉为“乡土诗人”的许向诚,1953年出生于天津市东丽区,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天津作家协会理事、国家一级作家、天津作协文学院一、二、三届签约作家,天津市东丽区文化馆原馆长、区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主任。他自幼酷爱写诗,经过40年的勤奋努力,已在全国各报纸杂志发表诗歌千余首,并多次获奖,目前已出版诗集《葱叶笛》、《泥土之惑》、《风•鸟和遗花》及《许向诚诗选》。已故著名诗人鲁藜生前曾用三句话评价过许向诚诗的特点,“泥土气息、土地之恋、生活心声;平凡中见非凡;直白素描中臻化境。”朗诵会上,许向诚所作的《土地》、《母亲,站在小河边》、《仍是那把镰刀》、《葱叶笛》等近二十首诗通过艺术家们的完美诵读,为与会人员献上了一场精神的饕餮盛宴。蒋子龙、李小雨、冯景元的精妙点评把朗诵会推向了高潮。
 

(10)
第五届珠江国际诗歌节天津站朗诵会在宝坻凯悦饭店成功举行
     8月20日,第五届珠江国际诗歌节天津站朗诵会在宝坻凯悦饭店成功举行。受珠江国际诗歌节组委会委托,《天津诗人》总编辑罗广才组织了第五届珠江国际诗歌节天津站的诗歌朗诵会。冯景元、白金、唐绍忠、伊蕾、朵渔、刘功业、许向诚、罗广才、汤文、段光安、深耕、田放、王玉梅、王向峰、王晓满、包宏纶、探花、惠儿、胡庆军等20名天津代表诗人登台朗诵自己的诗歌作品。
     用“盛况空前”来描绘“第五届珠江国际诗歌节”天津站诗歌朗诵会的情况,应该说是恰当的,在豪华、富贵堂皇的五星级酒店召开诗歌朗诵会在天津诗歌文化活动中是绝无仅有的;盛大的舞台、一流的音响设备、现代化的会议设施、优秀的演出团队是天津历史以来的诗歌活动不多见的,不仅仅是巨额的资金投入;典雅、精致的“第五届珠江国际诗歌节”天津站诗歌朗诵会纪念刊,备受与会诗人嘉宾喜爱,也是令诗人和嘉宾感到意外和惊喜的;20多名朗诵的诗人每人都收到来自组委会发放的稿费,区区几百元,虽然不多,无疑也是天津诗人从来没有过的礼遇。
     盛大、豪华、高贵、典雅、团结、和谐、繁荣、发展,无疑是第五届珠江国际诗歌节天津站诗歌朗诵会圆满落下帷幕的主题词。它必将成为天津乃至全国诗歌界浓墨重彩的一笔。

(11)
城南诗社复建
    作为著名的文学团体,已有90年历史的天津“城南诗社”,10月5日在天津曹禺剧院宣告复建。
    津沽文化的杰出代表李叔同的后人、“城南诗社”创建人、享誉津门的“华孟严赵”四大家的后人代表等出席了当天举行的复建仪式,并共同为“城南诗社”揭牌。复建仪式上,集中部分原城南诗社代表人物诗作的《城南诗社集》也同步首发。
城南诗社,是1921年由津门乡贤严修、赵元礼、王守恂等倡建,天津地方文化教育界知名人士,几乎全部参与了诗社活动。后由著名教育家李金藻主持,每逢重阳举行例会。1937年天津沦陷时一度停止活动,1945年后再次兴起,诗社活动至1950年年初停止。
“城南诗社”复建仪式暨重阳雅集活动由天津市历史学会艺术史专业委员会会长、著名艺术史学者刘恒岳先生主持。
    “城南诗社”复建发起人之一、天津《今晚报》出版部副主任王振良介绍“城南诗社”的历史沿革与当年活动概况,以及复建筹划和今后的初步设想,随后由原“城南诗社”社员华士奎、孟广慧、赵元礼等后人代表为复建的新“城南诗社”揭短牌并回忆父辈当年活动时的场景。天津朗诵朗诵艺术协会会长、天津人民广播电台著名节目主持人何佳女士主持并率领其团队成员朗诵了原“城南诗社”社员的诗词歌赋,把大家的思绪拉回到了近一个世纪的场景。《天津诗人》杂志总编辑、著名诗人罗广才先生主持并带领诗人团队朗诵了重阳新诗,为复建喝彩。其间,天津市文化节界、艺术界、知识界知名人士白金、冯景元、颜廷奎、唐绍宗、崔以泰、李青、刘功业等,以及弘一法师李叙同的后人纷纷走上讲台祝贺“城南诗社”复建,并朗诵自己诗歌新作,著名歌唱家李青一首《我的祖国》给新“城南诗社”雅集活动助兴,博得了阵阵掌声。
     天津市历史学学会理事长陈志强表示,城南诗社作为天津近代历史上著名的文化社团,其文化传统是津沽文化的精髓,对其复建是当代文化向文化传统回归的一种创新实践,是接续历史文脉的有益尝试。

(12)
《天津诗人》系列诗歌讲座正式启动
     11月6日上午十时三十分,由《天津诗人》诗刊编辑部、天津市朗诵艺术协会共同发起并主办的《天津诗人》系列诗歌讲座正式启动。当代著名文学评论家、博士导师罗振亚教授为大家授业解惑。《天津诗人》诗刊总编辑罗广才向大家介绍与会的两位特殊的嘉宾:81岁高龄的诗人、文学评论家、天津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天津鲁藜研究会会长王玉树先生、11岁的小诗人罗鲁峤小朋友。并请11岁的小峤峤代表与会的诗人向罗振亚先生献花,预示着天津诗歌后继有人的广阔的未来。参加讲座的还有《天津诗人》杂志副总编辑胡庆军、编委段光安、杨伯良、刘槐伤、以及诗人陈东、李恩红、李金荣、许良阁、寻风、李锦恒、王柏松、蓝湖魅影、柳玉等20余位诗友。中午在水西村饭店举行午宴,著名演播艺术家、天津市朗诵艺术协会会长何佳、《天津诗人》理事会理事长李卫专程赶来与大家相会。
    国家教艺委委员、天津市历史学会艺术史专业委员会会长、著名艺术史学者刘恒岳先生如是评价:好事,好就好在“系列”二字。(1)天津永远不缺第一,更不缺创意,贵在坚持。期待;(2)诗词、朗诵界开讲座,迈出“关门状态”的可喜一步,祝贺;(3)讲座,而非“雅集”,更具普及性、大众性。文化自觉的自觉,提倡。

(13)
食指先生来津讲学
      11月11日至12日,中国当代著名诗人、中国朦胧诗之父食指先生应《天津诗人》诗刊编辑部和天津市朗诵艺术协会的邀请,在夫人翟寒冷乐女士陪同下,来天津交流、讲学,近50余名天津诗人、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师大教授、学者、师生等聆听了食指先生精彩的讲座,并与天津文化界、文学界的诗人、学者冯骥才、何佳、谷羽、刘恒岳、罗文华、武自然、白金、张春雷、王振良、朵渔、罗广才、汤文、马知遥、王向峰、段光安、胡庆军、陈丽伟以及天大师生、天津诗歌界人士座谈交流。满头白发的食指先生虽然饱经沧桑,但仍然思路敏捷,纵谈天下,并在讲座现场朗诵了写于1979年的诗歌《热爱生命》,到场者无不动容。食指先生所到之处,受到了诗歌爱好者的热烈欢迎。
      食指先生在津期间,饶有兴致地参观了中国木版年画十年抢救成果展,并和传承人们合影留念。对于中国民间文化,他饱含深情地表示其“可贵在于民间的传承”。参观后,食指先生与学院师生以及天津大学文学社的学生进行了座谈,对诗歌的创作方法和青年创作者在诗歌创作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真诚的交流。期间有学生大声朗诵了食指先生的代表作品《相信未来》,  在作家、学者冯骥才先生办公室,食指先生和冯骥才先生进行了长达一个多小时的交谈。
       《天津诗人》诗刊编辑部之所以邀请食指先生来天津讲学,目的就是让我们天津真正意义上的诗人们感受一种力量。天津曾是出大诗人的地方,现在青黄不接,原因何在?就在于很多人太浮躁。食指先生天津之行,是一股劲风,让每一位心中有诗的朋友心灵中都有风摇叶动的感受,我们坚信,食指先生津门之行,会有力的推动天津诗歌的发展,相信会有一批优秀的诗人和作品涌现出来,《天津诗人》全体同仁将为此而努力。

(14)
《2011天津辛卯诗选》出版发行
     12月中旬,由天津市鲁藜研究会选编《2011天津辛卯诗选》出版发行。《2011天津辛卯诗选》是天津鲁藜研究会继2010年编辑出版《天津现当代诗选》之后,又一重大举措。作为天津年度诗歌选本,遴选了120余名天津诗人在国内外报刊发表的代表作品,真正集合天津本年度诗歌创作的成果,体现天津诗歌发展的向度。它必将对于推进和繁荣天津诗歌创作。
                              (《天津诗人》诗刊编辑部整理)

                        
   更多请进罗总博客http://blog.sina.com.cn/luoguangcai

[ 本帖最后由 方圆万李 于 2011-12-20 22:27 编辑 ]
发表于 2011-12-20 18:0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0 20:49 | 显示全部楼层
谢顶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21 00:2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21 00:24 | 显示全部楼层
天津包子好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6-2 13:5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