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653|回复: 8

但为君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19 18: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夕下梧桐山
             文/对岸
一片巨大
孤独
脱离树枝的叶子
悬浮在暮色里

这是一首速成小诗,得于黄昏下梧桐山途中。
梧桐山,位于深圳,是深圳第一高山,海拔九百多米,不算高,也不算矮,是在深工作生活之人首选的户外活动地点。
登山是辛苦的事情,梧桐山确有迷人之处,但诗意不体察依人,直至黄昏返回山脚之时,才偶然冒出那么一丁点诗意来,写出来,首要是聊以自慰而已。
题目《夕下梧桐山》,原本题作《夕下梧桐》,几经纠结,最后在发帖时定为《夕下梧桐山》,但在私人文档中还是《夕下梧桐》,依人自己喜欢《夕下梧桐》,大概是因为四个字的原因。当然,对陌生读者来说还是《夕下梧桐山》好,因为就字面理解,“梧桐”是树,而不是山。
黄昏的梧桐山脚,夕阳已经隐没在天边,因为天气原因,天空没有晚霞,于山脚回头仰望,梧桐山就像一片巨大的叶子悬浮在暮色里,由此可以看出,诗基本是看和感的结构形式,依人看到的是一片巨大的叶子,叶子悬浮仿似刚刚脱离枝头。这里有讨巧的地方,前面说过,“梧桐”是树,是梧桐树,这是想象的基础,但不是全部,实际上仰头而望,起伏的山脉形似叶沿之裂片,视觉上,朦胧的梧桐山确实就像是一片巨大的叶子。至于“孤独”,则在于“一”,“一片”,因为只有一片,因而孤独。“巨大”和“孤独”是虚词,需要具象来充实才好,但是该如何补充呢?实际上,依人前面的分解已经将“巨大”和“孤独”具化了,具化的基础是读者必须和依人一道向上仰望,仰望之后“巨大”和“孤独”就有实质了,而不是两个无所依附的虚词。如若对“巨大”和“孤独”生出疑惑,我想这是阅读习惯问题。诗人写诗,总是会模拟读者进行阅读和拷问的,因而诗人写诗第一要考量的就是读者如何进入的问题,诗人只有把这个关键问题处理好,后面才能纵情发挥,无阻无碍,否则将事倍而功半。依人的考量是,题目是引子,夕下梧桐山,时间和地点均已经点明,只差在没有更具体的位置,依人思考,读者的选择不外两种,一,下山途中,即人还在山中。二,行至山脚,人已经下山。两者择其一,不行就换一个,便可顺顺利利进入阅读。考类到“巨大”、“悬浮”、“暮色”这几个词的使用,这是读者选择“行至山脚”的提示,因为此几种情况只能望而得,如何望,自然是回头望。解决好这个问题,依人想,诗和读者,或读者和诗才能进行更深入的对话。
从句式看这首小诗有些屈曲,给人于不顺畅的感观,“一片巨大”,紧跟是“孤独”,写法上,这是两次连续的形容,巨大和孤独,第三句“脱离树枝的叶子”是补充完成一个完整的句子,实际上,整首诗可为一句,即“一片巨大而孤独的脱离树枝的叶子悬浮在暮色里”,这样的长句失去了很多展开想象和思考的可能,因而不足取,断开后成为四短句,诗人便可藉此告诉读者哪儿该停顿思考,哪儿该将阅读节奏放缓并玩味。
“一片巨大”,放至开头,这是回头望梧桐山的第一感,高山仰止,放眼而望,山的压迫感是最先进入视觉并传递至脑海的。“孤独”,是巨大之后延续,因为巨大,所以孤独,越巨大越孤独。孤独之后是“脱离树枝的叶子”,这是完成前面既虚又实的想象的补充,“悬浮在暮色里”是更进一步补充,使画面趋于完整,并隐隐约约发出感叹。
诗算不得什么好诗,诗既无惊人句,亦无耐人思,尤其在今时今日的阅读环境下,能讨得几个读者一个笑脸是可以想象的。依人只是痴心妄想,假如君正好去过梧桐山,正好黄昏时刻在梧桐山脚回头望,正好发现梧桐山峦形似一片漂浮的树叶......依人一切的写作皆在此基础上施展所学所长,目的是寻觅一个不可能寻觅到的知音。


下附两篇相关短文。
                          《诗歌在野》
一一年新一届中国作协领导班子出台,铁凝连任作协主席,另外选出十五位作协副主席,十六人中没有诗人。中国最高一级文官由谁坐庄,对我而言,谁都一样,我关心的是文化现象。
诗歌边缘化再次成为热门话题,谁都知道,中国诗歌一蹶不振,其主要原因是没有好作品,这种好作品不是诗人自己标榜的,而是广为人喜爱的好作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没有好作品,就没有好诗人。新诗在脱离群众的路上越走越远,让我想到的是,不是作协领导没有没有为诗歌的发展尽心尽力,而是诗歌协会的历届大佬们无所作为。
今天中国诗歌现象是怪异的,主要体现在诗歌理论上,在诗人与诗人之间都不知道该如何统一一首好诗的标准问题,更何况普通读者。诗好不好,诗人们自己说了算,这让我想起远去了的唐朝,我的印象里,唐代诗人们是在一个没有理论的环境里写诗的。个人所知自唐流传下来的诗歌理论著作《二十四品》,作者司空图还是晚唐诗人。想想,唐代诗歌理论与唐诗的比例何其悬殊。再想想,无需理论参与而唐诗却依然成就无数经典。
唐诗好不好,读一读就明了,因而没有理论生存的土壤,诗歌也做不了理论的传声筒,纵观中国诗歌史,五四前,理论著作寥寥无几。反观今日新诗,理论丛生,而一首诗大有十几篇理论也阐述不清的架势。更加严重的是,新诗进入了越是解读不清就越需要理论来解读的恶性循环中。唐诗之所以难于催生理论,我想最重要一点在于唐诗的美是直观的,就像中国画一样,唐诗之美在阅读瞬间就能用感觉捕获,盖因此,理论解读是多余的。其次是唐诗的纯朴之美。纯朴之美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美,诗歌从远古一路走向唐朝,人们皆认可这种具有普世价值的审美观。唐诗之美完整地融入了艺术大环境里,诗,书,画,印等互生共荣。反观新诗,则在大环境中格格不入。新诗脱离群众,是因为新诗脱离了姐妹艺术而孤立自己。
唐诗有很多值得新诗借鉴的经验,唐诗作为中国诗歌的典范,我觉得有一点必须加于继承和发展,就是唐诗的纯朴之美。
纯朴之美根源甚远,纯朴之美是不带功利的抒情,这种美首先表现在诗人对读者的拟定上。大量阅读唐诗,会发现,其中有很多诗人的诗作对读者的拟定非常少,一首诗只有一个读者对象是最常见的,诗人常常把诗的读者对象拟定为知己好友。像李白的《赠汪伦》,李白拟定的读者对象就是汪伦,我们都知道《赠汪伦》就是写给汪伦的,李白的知音就是汪伦,也只有汪伦才能最真切地体会李白写此诗的心情。新诗基本丧失了这种纯朴之美,现代诗人即便像李白一样地写一首赠别诗,,在潜意识里,他们所拟定的读者却是无数人,换言之,他们心底热望读诗的人多多益善,说穿了,他们已经丧失纯朴的情感。
纯朴之美是诗之根基,当诗人去写一首爱情诗时,由始至终,诗人的心底只能是装一个人,这时候,诗人如果一边想着向情人表白,一边又想着诸多读者,纯朴之美就转变成为滥情。我总是想,古代人在自然环境中写诗,而今天的人在人造环境里写诗,今人如何能超越古人?

                             《为何写诗》

依人经常会问自己一个无聊的问题,我辈写诗,所为何来?此问题犹如1+1=?,要求证1+1为什么等于2,是个令人头疼的事情。
为什么写诗?一般的回答是,喜欢!因为喜欢,所以写诗。追问一句,为何喜欢?再答,陶冶情操!果真如此,乃食诗者幸也!
倘若“诗可陶冶情操”出于海子之口,依人自是不信,依人所知道的海子,一生就只做了一件事情---写诗。如果写诗可以免除海子不受物质压抑,相信海子会真的什么事也不干,专职写诗,写诗是海子唯一的精神寄托,不写诗,海子会疯掉,诗失败,海子唯有一死。有人说过,海子是新中国最纯粹的诗人,深信,海子是诗歌信徒。将话题转回,海子为何做了诗歌信徒呢?海子又为何笃信诗歌能为他带来幸福和欢乐呢?从表层看,做诗歌信徒,是一种人生理想,深层次看,是一种寻求庇护的自我保护行为。海子的信徒心理完全可以通过他的诗歌看出端倪,海子不仅需要庇护,更把诗歌当精神情人,更想籍诗歌之光芒照亮自己灰暗的人生,往好了说,是海子执着的诗歌梦想,往坏了说是海子借诗歌之名,求千古之事。海子的诗和海子人生的主旋律就是这种心理作用的结果,海子斯人已逝,但此火独大,依然在不断地影响着今天的诗歌走向。
追问诗人为何写诗,是件穷极无聊之事,为何写诗?愿意直面回答者相信寥寥无几,古人云,“文章千古事”,此“千古”当作何解?思其本意是“为文需谨慎吧”。而“为诗人”呢?何尝又不需谨慎?一个对“千古事”念念于心存非分之想的人,诗交付其手,是诗之幸还是诗之不幸?
始终觉得,诗,游戏耳!诗人写诗,娱乐耳!之外的事情且让它自生自灭去吧!

[ 本帖最后由 对岸是依人 于 2011-12-19 19:09 编辑 ]
发表于 2011-12-19 21:06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像样的文化氛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0 00:3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利兵 于 2011-12-19 21:06 发表
没有像样的文化氛围。

从前,诗人是大地的歌手,如今诗人是笼子里的鼓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20 07:2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读,不好意思,要转理论版了,见谅。(有空写写大厅诗人的诗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0 08:4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不是大厅的"诗人"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0 08:5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 半遮面 的帖子

你的眼睛多半没长在面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20 12:0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对岸是依人 于 2011-12-20 08:55 发表
你的眼睛多半没长在面上

管它眼睛长在下面还是上面,我只是按规定办事。(你问一下剑客吧,如果他认为可以转回来,就转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0 12:30 | 显示全部楼层
依人只写了一篇评论自己的东东,还是说自已写的不好的,你就像皮球般将它踢来踢去,依人明白你为何总是夸别人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20 15:59 | 显示全部楼层
兄弟我是公平论事。有两句话要说
一是大家在论坛上混,说话一定要互相体谅,有个度,损人的话,气话说了也不代表问题。
二是关于版主和大家之间互相评论的事,只是个人喜好,没有必要说得过重。
版主都是小角色,执行约定俗成的版规,一般要写别人发达大厅的作品。说白了也是给论坛打工,且都是牺牲业余时间,我希望兄弟能够谅解这一点。换位思考或可更加大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11-24 05:4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