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417|回复: 7

我的笔记,欢迎大家来交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0-28 07: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记得那会温经天谈起音乐诗,其实我很想讨论一次,我们首先要讨论的是什么是音乐,我说的是最纯粹的音乐
音乐是如何产生的?不妨跟着我一起去想象,我们的祖先未进化成人之前,都在模仿,比如鸟叫的声音,水流的声音,秋叶跌的声音,可以说世界上最早的两种艺术形式是:壁画,比如甲骨文,我们的汉字演化而来的  还有一个是音乐。  这两种是最直接 也是最抵达心灵的艺术形式

  然后到了石器时代,我们去想象一下大巫师,或者祭祀,我们的音乐是为了与神灵沟通的,比如求雨,感谢上苍,并随之产生了舞, 后来到了夏商周,有各种各样的舞伎,青铜器,我们的音乐成为一种礼,再后来有了诗经,我们的音乐是一种纯粹的声音,至于后面的四言,唐诗,宋词,那就更不用说了

  其实我想说的并不是上述这些,只是想陈述:音乐并不只是声音,在古代,音乐需要与神灵沟通,再后来的诗经,与民声沟通,但是我们看看现在的音乐诗,没错,它有音乐的情绪,节奏,但并不足以成为符号
    一首音乐的节奏必须是完整的,而不是片段,它可以很短,但必须完整,因为它是音乐,你看诗经,宋词,哪一首只有那么点可怜的节奏,我们刻意的去重复,复沓,或者在结构上创新,这也不算的
   
   其实可以去想象人生,有跌倒了,也有爬起来了,形形色色的人群,但是如果人生是一张五线谱,那么,可以发现这是一首音乐,不需要技巧,也不需要去陈述,只需安安静静的发生。

    我的人生是怎样,我的字就是怎样,我们常常讨论所谓的情绪,但是我觉得,这是不是间接的承认:情绪也是音乐吗?  答案是可以的,但是我没有见到有人能把情绪以节奏的形式表现出来,至少在我接触的视野里,无人能做到,如果能,那势必是一首长诗,而非短打。要想清楚的是:情绪是波澜起伏的,如海水,一层又一层浪,时而平静,时而高亢。。这才是音乐,不是吗?
   
  记得老玫瑰对我说他以前创作之前都要听大提琴的,但现在不听了,音乐的情绪会影响到创作,我认为是对的,文字都是无声的,给予定义为音乐诗的时候,不能仅仅考虑情绪,想想古代到现代,音乐诗承载的使命又是什么?现在的文字已经慢慢丧失时代所赋予的
  一首短诗的起伏并不大的,至少很难辽阔开来,它还要精致,还要考虑到很多东西,比如要自然一些,有味道一些,很多很多,而我们的短诗并不能纳入音乐诗,至少它现在还远未成熟。

   记得有人说西方强调的是观念,而中国人注重的是情趣,在此,我想做一个修正:中国人注重的是情操,而非情趣,例如高山流水,坐看云起云落,当然,这也是音乐,我们的音乐并不是通过乐器而敲打出来的,也不是通过五线谱而去写出来的,我们要表达的是自己的情操,不是有句话么:品高诗自高,并不是写作水平多高,也不是有多博学,更不是看这个人为人如何如何(除了大恶。),而是看个人修养的高度,以及上升到情操表达,例如:李煜
   因为爱音乐,才会写音乐诗啊,爱是唯一的主题,如果上帝让一个人死亡,必先让一个人疯狂。这人世间,爱又是什么,音乐又是什么,我们为什么去写字,为什么要有音乐,因为有爱吗?因为习惯了吗?还是其他的什么?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8 07:48 | 显示全部楼层
挽歌
    殷书
你苍白的脸面
安静在黑的殓布上
生的梦寐自你重眉溜逃
只你不再,永不看望
你口中含着一叶黄片
这是死的隽句
窗外是曼曼的暗夜
罗汉松针滚滴冷雨
你生前宛妙的歌声
迷雾般地散逝
你死后的幽怨凄苦
草底的蟋蟀悲诉



这首很强大,实际上,这首类似于藏传《度亡经》关于生死的的解脱,都知道人死前回光返照,更多时候会追求死后还会存在吗?是的,那是精神解脱了,它致命的在于流动着生命的意识,这不同于一般诗歌,它类似于佛学里的大彻大悟,严格的来说是澄明,看透了一切。有人说:看透了一切就会接近死亡。 我想,那人或许老了,但未真正接近归根。



但实际上,这首给人的感觉是宗教礼仪的感觉,确切的说,这并不仅仅是死的隽句,也是生的隽句,反复去读,反倒有类似于凄凉的感觉沉淀下来,找不到词语去形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8 07:52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时候,老师教我:“生命有轻于鸿毛,重于泰山。” 那会大概理解错了,总觉得一个“重”很重,也主观地去认为“重”比“轻”好

   大抵是在前几个月,收到猫叔寄来的《美学散步》,这是宗白华编的一本书,我记得里面有一个瑞典的思想家说了这样的一句话:一切意境皆为心灵上的境界

   很多文字都是这样的,我可以感觉到很多很多东西呈现开来,一篇文字的背后是有意义的,只是忽然想到徐志摩的一句“我轻轻地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了”,我可以感受到一种“轻”的心态

  假如还有三天光明,在这三天里,我做了所有我认为有意义的事情,虽然最后我还是失去光明,也如“我轻轻地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了”,这样的轻,是生命的“轻”.也是一种态度

   “轻”也是一种境界,再别,康桥,我曾经轻轻地来了,现在我轻轻地走了,我的脚步很轻,我走了,不带走一片云彩,是的,这里不属于我,悄悄地来,悄悄地走,唯独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印在脑海里,这是什么样的轻,我可以感受到离别时心灵上的愁绪。

   到底什么是“轻”,什么是“重”,我也说不上来了,只是文字给我传达的是心灵上的沟通,我可以感觉到很多很多,这已足够

   有时候,我以为文字不应该分好与坏的,因为这样就有了不同的标准,在追求标准的同时,往往忽略了文字的意义,比如一篇文字所体现的人文关怀,人生哲理,所感所悟等等,也许这才是文字的最终意义吧,其实我也不知道是不是这样,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8 07:52 | 显示全部楼层
论长诗写作一年总结

1故事性决定着长诗的质量

故事性越弱的长诗,一般内心大于现实

一首长诗的故事性相当于刚开采的金矿。一个好的故事,决定着长诗的内蕴。

2技巧,与天巧



天巧: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说的是自然而然,但这类好诗实在可遇不可求

技巧:如果说一首长诗的故事性是上好的未雕琢的玉器,那么,它必须要精心雕刻才能成器、所以通常一些好文字需要反复修改,反复体会,反复。。。


3框架与结构

很多人说结构,但我觉得若放在史诗里,按整体来看,那是一栋栋楼房,有高的,有低的,严格的来说,框架比结构更重要,因为框架相当于小区的楼盘布局。

过于注重结构,会使得长诗偏向于某些方面、而整体性会削弱。


4角度

一首长诗里,同样的事物,并不是选最尖锐的角度去写,也并不是选最关键的角度去写,而是全方位的角度就看事物,这样接触更广。

例如:福克纳的《我弥留之际》,小说是按照4个角度去写的,看上去很乱,但却是极为严谨的

5人物

如果长诗里有不同人物的描写,但由于过于注重气质的问题,而忽略了人与人是不同的。实际上给我的感觉是:每个人的性格是一样的,甚至是外表

实际上,应该刻意地区分开来,乞丐是乞丐,商人是商人,他们说话的方式,以及动作都是不一样的。

6语言

华丽的语言有一定的美学价值。比如宋玉的《风赋》,里面的动词很有特点,那就是:不重复相同的词语,用其他动词替代。  

但长诗的隐喻不能过深,会导致阅读上的断层,尤其是长的不能再长的文字,会使得读者陷入被动。在阅读上由于跨度过大,让人读着疲倦。劳累

单一的色彩会使得长诗在阅读上乏味,它实际上已经丧失了“有趣”的部分,在视觉上,连黑白电影都不是

有些人写的字偏于情绪化,并不是说不好,而是说这些字写的有些长

7修辞手法

我是打算放弃隐喻,比喻,转喻,借喻等等

就说比喻:把一些事物比喻成更美的事物或者更丑的或者相似的事物。虽然显得有些直接了。但事实上并不是真实的

海明威的冰山理论说:不要形容词,不要副词等等,但我个人以为这些修辞手法同样也是修饰。但一个人的美怎么可能用比喻就能说清楚呢,

美是需要丑,或者不经意的细节衬托的,通过环境描写,心理描写,对话描写,比如:一个眼神,一个动作表情,以及一些自卑的心理暗示等等

8段落

每一章都是独立的,每一章的每一段都是独立的一首小诗,段与段是有联系的,需要暗示,时间差,以及将要发生的事情等等,但每一段必须围绕着核心,每一章的核心必须围绕着整体的核心。



9心灵与现实

往大的角度来说:诗歌应该是用鲜明的艺术形象表达社会现实
往小的角度来说:诗歌同样也能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但是,极端注重思想的会选择大的角度。极端坚持自我的会选择小的角度、

其实我想说的是:那些选择的并没有在心灵与现实之间建立一座桥梁,也就是说无法引起心灵与现实的沟通,从而共鸣

一个人的心有多大,能容纳得下整个天地,那么就能与天地沟通。

我想强调一点:诗歌不是疼,压抑,折磨,和在论坛所认为的那种好,而是通过作品与读者沟通,从而达到共鸣。这才是文字所存在的最终意义


10虚构与非虚构

虚构的文字偏向于想象,它是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通过极端夸张与虚实交错的情节以图表现深刻的矛盾和错综复杂的情感

而非虚构的文字偏向于真实性,这样的字更能打动人


11价值

我想知道:它的价值在哪里?会不好让我思考,快乐,或者充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8 07:58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多都丢了,很多很多,我想这里的熟人都知道我以前写的特别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8 08:0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几天会在论坛挑一些喜欢的,别攻击我,这是我的地盘,一切恶意回帖全部删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28 08:59 | 显示全部楼层
例如高山流水,坐看云起云落............这是道家学说,我所向往的.

关于长诗,我总有一股敬畏之心.自己不敢写,也读得少.偶尔读过陈先发的<口腔医院>等几首,有一些值得品味的地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28 22: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些思考,但还须要深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20 07:1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