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4819|回复: 28

晚霞是夕阳的灯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0-6 22: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晚霞是夕阳的灯花

霞绽无香,抄了白昼的底
不过是夕阳的灯花
摇曳黄昏的光风。既然
日月相揖别,掩了尘伤
或有梦想赠
一屏夕照,满地珠泪
锁住了,如怨似慕的青瞳

寻梦无声,难抄人生的底
青瞳,青瞳
远天的温凉不易盛。还是
不要颦损娥眉吧
免得一声声喟息敲落灯花
炫霞凋,漫天伤,此段结局已落成
天风陵慢,难以扫清



草叶上的露珠

一滴滴光,抽离了昼殇
飘落在草叶上,与繁星对望
化作清泪,夜晚黑的干脆
白昼像一朵莲花
在黑夜的海面上摇晃


顽石在天,眼神已慌乱
我盘点黑夜,难为目光导航
灯火在嘲笑黑夜
梦打算绕过灵魂
有多少轻舟无痕划过,暗夜偷香
我在纤细的草叶上摇晃
摇晃,摇醒那轮
鲜红的太阳
发表于 2011-10-6 23:2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2首更好些 语言节制而唯美精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6 23:30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觉有些虚浮了,可多些内心的沉潜。乱弹了,勿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6 23:3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标题

我觉得非常美。诗的韵律,有些古色古香呢。

有多少轻舟无痕划过,暗夜偷香

——这一句我也非常喜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7 00:3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各位!
秋若尘也不是乱弹,确实轻浅了些。这和个人的写作动机有关系,既要表达情感和思想,但敲每句话时都要时时提醒自己不要搞得太晦暗生涩而折磨读者,总认为当前写分行文字的执笔者唤回读者是第一要务,否则动笔无益,即使偶或有几个人读读也味同嚼蜡,劳役心神,还给读者添堵。
席芷的诗遇到了我都要读读,既有口感,也有心感,每每都轻松愉悦,感触良多。如能再强化一下思想定大有可为。
多谢手枪品评。
最近诗人朗斯特罗姆获得诺贝尔奖,他的诗我也读不出什么感觉来。可能是翻译问题,但原诗可能是语感和文化心理的差异,也未见好。困茫!但可以肯定的说,他的诗以及绝大部分外国人的诗歌,与国人几千年形成的诗歌理念是很难相通的。所以中国诗歌寻外族之写法难以在本土找到生根的土壤。

朗斯特罗姆9首
  李之义 译

录自《国际诗坛》,1988年第2辑,总第5辑
  
  
  1、果戈理
  
  西服破得象狼群。
  脸象大理石。
  坐在堆满书信的森林里,那森林仿佛因
  嘲笑和失误而叹息。
  啊,心象通过敌对的隘口而
  飘动的一张纸。
  
  落日偷偷地来临,象狐狸来到大地上,
  转瞬间点燃了野草。
  宇宙间充满了犄角和蹄子,地上
  双座马车象影子一样
  在我父亲亮着灯的院子中间奔驰。
  
  彼得堡与死亡处于同一纬度,
  (你看见那倾斜的城堡上的美人吗?)
  在那冰冻的居民区周围
  穿着大衣的穷汉水母般徘徊
  
  而这里,参加忌斋,他还象昔日一样
  被欢快的牲口包围,
  不过它们很早以前就已去
  树线以上的远方草地。
  
  人类踉跄的桌子。
  请看,黑暗怎样焊住了一条灵魂的银河。
  快乘上你的火焰之车离开大地。
  
  
  2、诗节和对应诗节
  
  最大一圈是神话的圈子。舵手在闪亮
  的鱼背中间
  笔直地沉下去。
  离我们多么远啊!当白天置身在
  闷热、无风的不安之中时——
  就象刚果的绿荫把蓝色的人困在蒸汽中——
  心中缓慢而弯曲的河流中的沉船碎片
  重新堆积起来。
  
  突然发生了变化:在天体的静态中
  被捆住的滑动了。
  船尾高高翘起,情势绝望,
  一场梦的残骸黯然地
  对着闪着红光的海岸地带,被遗弃的
  迅速向前奔去,迅速地、
  无声——象雪橇的影子,象一只狗,很大,
  通过雪地
  跑向森林。
  
  
  
  3、疏落的瑞典房子
  
  密密的黑色云杉
  和冒着烟的月光。
  昔日的长工屋坐落在这里,
  看上去毫无生气。
  
  当晨光沙沙作响的时候,
  一位长者
  ——用颤抖的手——
  打开窗子,放走了一只猫头鹰
  
  而在另一种天气里
  新建筑矗立着,
  煮沸的被套
  就象被捆缚的蝴蝶飘动
  
  在濒临死亡的森林里
  腐烂通过树浆的眼镜
  阅读着
  钻心虫的纪要。
  
  夏季带着蒙蒙细雨
  或者带着唯一的那块
  飘过正在狂吠的狗的雷雨云。
  种子破土而出。
  
  愤怒的声音,面孔
  在电话线上
  在低等而敏捷的翅膀上
  在十里沼泽地上飞翔。
  
  河中小岛上的房子
  守护着自己的地基。
  一缕不断的烟——人们在烧
  森林中秘密的文件。
  
  雨在空中翻腾,
  光在河里蛇行。
  峭壁上的房子监视着
  瀑布上的白色公鹿。
  
  带着一群飞鸟的秋天
  使黎明保持着寂静。
  人们在灯光的剧院里
  僵硬地活动。
  
  让他们毫无惧怕地感到
  隐蔽的翅膀,
  而上帝的激情
  蜷缩在黑暗中。
  
  
  
  
  4、顶端

  带着一声叹息电梯开始
  在象瓷器般易碎的高楼里上升。
  柏油路上是炎热的一天。
  路标低垂着眼皮。
  
  大地象高坡通向天空。
  顶端接着顶端,没有真正的阴影。
  我们飞翔着追逐你,
  就象穿过立体声宽银幕电影里的夏天。
  
  晚上我象一条熄灭了灯光的船躺着,
  与现实保持着适当的距离,而船上的人
  在陆地的公园里游逛。
  
  
  
  5、夏季的平原
  
  人们看得太多了。
  现实使人大为消瘦。
  但是最后这里已是夏天:
  一个大型机场——
  指挥长一批一批地
  卸下来自宇宙的冻僵的人。
  
  草和花——我们在这里着陆
  草有一位绿色的首领。
  我报了到。

[ 本帖最后由 刘长风 于 2011-10-7 00:48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7 00:42 | 显示全部楼层
80岁获奖。。。如果没有熬到,也得不到吖,,,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7 00:4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刚才想说甚么来着
哦,我一边看你的诗一边在想:这必是一个认真写诗的人。然后再看见头像照片就更确定这份直觉了。

诗歌最是似是而非的,而三人行又必有我师,嘿,所以我总是在阅读时找到自己喜欢的,回贴时候说好听的。

今天很深夜了我还没有睡,有点叨叨。
问候夜猫咪们深夜好,能早睡的及早睡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7 00:5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很少回帖,更难得有好听的。因为我写诗很折磨,也写不出自己喜欢的东西来,更可悲的是也难得从他人那里找到自己喜欢的。所以很少读写了。
泰戈尔也很大年龄得的,晓钟努力,别熬到晚钟的时侯才得。

[ 本帖最后由 刘长风 于 2011-10-7 01:03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7 01:10 | 显示全部楼层
(席芷的诗遇到了我都要读读,既有口感,也有心感,每每都轻松愉悦,感触良多。如能再强化一下思想定大有可为。)

看到您补充了一句。以我现今的写法与思想法,也就是个简单和美好。如果我想在诗歌上有作为,那就是非份之想,我还是就这样写写小句子挺好的。呵呵。在这里聊天开了。。。

[ 本帖最后由 席芷 于 2011-10-7 01:11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7 09:46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把感觉保持在变成语言前的状态,那就是不单单是舒自己的怀的问题了。正如一丝风路过,哪怕是踮着脚,池水的汗毛也会也应该微动。这是不能简化的省略的后果,所以不是想不想作为的问题。尤其像你这样自然的流淌、简单的美好,会遭遇很多不约而同的契合,会丝丝渗入他的感觉的缝隙里面。当然谁的感觉都不单是缝隙,都会有空洞。如果能卡位式的嵌入,如莹瑕飞入玉体,如春水灌入枯壑,这种訇然的效果是文字的至高追求。遗憾的是我们都很难做到,但至少我们应该尽力避免那种勾萌绝朕的笔泄切入、楔入他人的感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7 15: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诗人朗斯特罗姆获得诺贝尔奖,他的诗我也读不出什么感觉来。可能是翻译问题,但原诗可能是语感和文化心理的差异,也未见好。困茫!但可以肯定的说,他的诗以及绝大部分外国人的诗歌,与国人几千年形成的诗歌理念是很难相通的。所以中国诗歌寻外族之写法难以在本土找到生根的土壤。



-------长风朋友的回帖真正是个关键
    国家解放后的很长一段时间 因为政治上的需要 我国只接受和开放前苏联的文化 中美建交后 才对西方开放 包括欧美的文学艺术经济等等。
   将近有30年了 我国的诗人们 艺术家们一窝蜂的学习和慕仿西方的手法和风格 我国的许多优良传承受到极大的冲击。。
   一个国家真正的要崛起 一定要先有文化上和民族精神上的觉醒和复兴,大学习 大募仿的的时代已经过去 当下的中国已有着最为深刻和丰富的创作素材
    另 我国文化自古以来就有着巨大的包容性 西方的很多东西有其奥妙之处
无需排除 只要把它们的嫁接到我们的土壤里便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7 15:10 | 显示全部楼层
任何的艺术创作都背离不了自已的生活 抽离掉自我生活为核心的任何作品都是苍白的 站不住脚的 以后 当许多狐假虎威的人或作品在我们眼前摆弄的时候 我们不妨识破他 并报以轻视。。。

[ 本帖最后由 蓝色手枪 于 2011-10-11 21:57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7 20:32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来蓝色手枪对一些问题深入思考过。
    那些自以为是在写诗的诗人们,他们模仿了西方三十年,结果把诗推到了寿终正寝的边缘。这三十多年除了裴多菲那首诗,再有就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等几个零散的句子能被国人接受外,其他没有一首深入国人之心的。而这些都是早先年翻译过来的,近三十年如斯者几乎没有一句。所以这条路根本就走不通,不通的原因在于语感和文化心理的差异。比如说那句著名的诗句“一篇读罢头飞雪”,如翻译成英文“snow fly on zhe head after reading an article    ”当然翻译会多种多样的,但如果从英文再翻译成中文,我相信任何一个汉英兼通的人,即便是诗人,几乎不可能把它翻译成“一篇读罢头飞雪”这样非常有诗意的句子来。所以,现代诗歌应该扎根在自己的土地里,循着几千年来形成的是个理念和审美趋向来写才是出路,除此绝难走下去的。
    令我困茫的是,我读外国诗和我们几十年来邯郸学步的诗没有感觉,但我看欧美大片却绝对有感觉,这种感觉来自文化因素而不是拍片技术。
    中国传统诗歌是精华,至少在表达艺术上是。但有时我感觉中国的传统思想糟粕极多。老庄回避人的社会属性,彻底滑入人的纯自然属性上去了,主张遁世,追求虚无的天人合一,几千年来我未见,前人也未见一个真正天人合一的人;孔孟却忘了人的自然属性,他让普通人不像人样的摆在社会关系中,让人毫无人性至少是毫无个性的适应社会权力,造成全社会的犬儒。因此,中国就从来没有建立起一个法治的、民主的、理性的人文环境和社会组织形式。如此看来,中国文化思想不仅需要扬弃、吸纳,更重要的需要创造。
    赘述古今中外,其目的导出一个纠结:因何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糟粕甚多,而独诗歌光芒万丈;因何欧美思想文化闪闪发光,而独诗却如此不堪?
    只有强大的民族才有强大的国家,只有强大的文化才能有强大的民族。一切可以被掠夺,但人的精神别人是拿不走的。中东石油国家不谓不富,却如此不堪一击;即使把美国夷为平地,再把他们所有的钱掏干,五十年后或许再稍长一点时间,他照样是世界一流的强国。因为他有强大文化支撑的、以合理关系结连起来的、高素质的人们。

[ 本帖最后由 刘长风 于 2011-10-7 20:39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10 02:4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几天有点乱 忘了来回这个帖 抱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10 02:4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在纤细的草叶上摇晃
摇晃,摇醒那轮
鲜红的太阳




---有一幅赵无极的画 名红日
  从来没有人把太阳画的这么诗意
  图片找到 再给帖来 汗

[ 本帖最后由 蓝色手枪 于 2011-10-10 04:38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20 07:4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