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2540|回复: 14

关于新诗的废话之三:新诗不是大众化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0-4 10: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关于新诗的废话之三:新诗不是大众化的


    新诗不是大众化的,说这个话的胆子也太大了点吧,这与我们提倡文艺为大众服务很不协调很不和谐啊!诸君稍安勿躁,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咱们用事实说话: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搜狐新闻中心,对2817人进行的一项关于诗歌的调查发现,在网友喜欢的诗歌类别中,喜欢古代诗歌的占63.8%,喜欢现代诗歌的占13.5 %、近代诗歌的占7.1%、当代诗歌的占8.3%,还有6.0%的人什么诗都不喜欢。同时,这项调查还给出了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63.4%的人认为是“优秀作品少,诗歌质量低”,48.6%的人认为是“诗歌脱离现实生活”,27.6%的人认为是“媒体报道太少”。
    虽然这项调查的样本还不够多,范围也局限于网民,问卷设置的选项也不可能涉及诗歌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但是通过此“管”仍可略见一斑,对新诗的现状有一些有益的警醒和启示。
    笔者认为,新诗这种尴尬局面的形成,应从作者和读者两方面来找原因。
    从新诗作者群来看,存在着两种极端的情形。一部分作者对诗歌的特点把握不好,有的根本就缺乏诗才,却以为新诗好弄,诗人之梦易成,不分黑白地胡写乱涂,不揣高低地网上井喷,于是产生了大量的诗歌垃圾、诗歌泡沫,所谓“优秀作品少,诗歌质量低”,就是这些人造成的。如果是真正的黄金,让他埋葬在垃圾堆中;如果是纯粹的音乐,让他沉默在流行歌里。愈积愈高的垃圾堆,即使永无清除的一天;日新月异的流行歌,纵然没有停歇的时候。”半个多世纪前,台湾诗人纪弦在《偶感》一诗中吟咏的情形,而今依然如是。大家知道,诗歌是文学的文学,在各种文学体裁中,诗歌属于高精尖的瓷器活,没有金刚钻是不敢轻易去揽的,不顾自身条件硬要去弄,结果当然是事与愿违。一部分作者属于真正优秀的诗人,他们站在新诗的前沿不断冲锋陷阵,不断探索创新,努力走出新路子,创作新诗篇。但是,毫无疑问,这种具有先锋性、探索性的诗歌,一时是难以被大众所理解和接受的。“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这类让人“读不懂”的诗歌、存活于诗人小圈子里的诗歌,也许闪耀着光芒,但穿云破雾尚待时日。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新诗不是大众化的,它首先是属于少部分懂它的人的。当然那些意识乱跳、意象混乱、故作高深、不知所云的伪诗劣诗,不在此论之列。根据“深废浅售”的原理,处于中间状态的新诗,也许更能得到更大一些人群的认同和欢迎,比如朦胧诗后一度兴起的汪国真热,以及后来流行一时又遭诟病的口水诗、羊羔体、非诗性叙事诗,从某种角度看,这些诗作都在有意消解诗歌的艰深程度,降低准入门槛、回归大众读者。但这是一种很危险的操作,如果掌握不好分寸,一味媚俗从众,一味不加省察地让位于某种成熟的、易于掌握的、易于受众接受的既定模式的归趋和摹制,原本充满创造活力和探索品质的新诗创作,就很容易变成某种理想情境、语言操作与堆积的文字传统之间看似火爆激情却无实质进展的相互抚摸。总之,违反新诗追新求变的天性,必然导致诗歌的模式化、平庸化,造成诗歌的徘徊和退步。
    从读者方面来看,许多读者在诗歌的阅读态度和鉴赏水平上都存在着程度不同的问题。现代人比较功利浮躁,表现在对诗歌的阅读上也缺乏耐心、缺乏诗意。特别是当今“写诗的人多于读诗的人”、诗歌生态良莠不分、诗歌网页不断翻新的状况下,更使一些诗歌读者不是在阅读诗歌,而是在浏览诗歌,如此囫囵吞枣,效果不言而喻。一位诗歌评论家说,他对一首好诗也要读了三遍之后才有点感觉,何况许多读者并不是专业的诗评家!诗歌的特点决定了我们阅读的态度和方法,诗歌是一杯好茶和美酒,不能对它牛饮海喝,要像国人品茶、洋人品酒那样来进行品味把玩。古典诗歌如此,现代诗歌亦如此。比如读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你必须在了解作者创作背景、消除语言障碍的基础上,像作者当年一样设身处地地站在幽州台上远眺悠悠天地、思接古往今来,才能读出作品中表现出来的那种宏大境界、浓重氛围,进而体会到作者的大孤独、大感慨、大情怀。当然现代诗歌没有时代隔膜和语言障碍,阅读它们时可以直接进入解读层面,但是隐蔽于字里行间甚至文字背后的诗情诗意诗境诗韵同样是需要总体观照、细心体味才能被感悟、被发掘、被感动、被激赏的。与此同时,读者在诗歌的鉴赏水平上也有待提升。新诗百年来,借鉴、创造并积累了大量有别于古典诗词的表现手法,形成了一套具有特定文化象征意义的意象群落和语言系统,诗歌的语言作为表达诗涵诗质的道具已严重地脱离了它的实用性层面,诗歌语言作为具有生命力的活体在特定的诗歌环境中继续言说着诗人未能说出的“言外之意”,这些情形存在于诗歌之中,给诗歌的阅读和鉴赏提出了挑战,严峻地考验着读者的知识积累、人生阅历、阅读经验、情感倾向和审美悟性。因此读者也应加强这方面的修养,做到与诗俱进,努力读懂新诗、成为新诗的知音。如果由于自身的原因“读不懂”新诗,从而疏离新诗、否定新诗,结果自然也会被新诗疏离和否定。这样,不仅自失获得高雅艺术享受的资格,失去慰藉心灵的美酒和鸡汤,而且也放弃了自身应有的担当——开创诗歌百花盛开的崭新时代,是我们每一个热爱缪斯的人的神圣使命。
    最后,请大家集中欣赏下面三首当代新诗:顾城的《远和近》;汪国真的《背影》;车延高的《应该把我最在这里》。

    顾城:《远和近》
   
    你
    一会看我
    一会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汪国真:《背影》

    背影
    总是很简单
    简单
    是一种风景

    背影
    总是很年轻
    年轻
    是一种清明

    背影
    总是很含蓄
    含蓄
    是一种魅力

    背影
    总是很孤零
    孤零
    更让人记得清

   车延高《应该把我醉在这里

      
        诗人们都叫她小党,华阴人
  用大唐的审美标准衡量
  她是一个比杨玉环略微漂亮的姑娘
  看她第一眼就遭遇了回眸一笑
  那是很迷人的眼波,里面有故事
  象山桃花从四月里回头
  用蜜蜂才有的翅膀送来一片粉红
  风不动,也令人心旌摇曳
  我想起了西凤酒,它应该把我醉在这里
  作一次华山的上门女婿
  可惜那双眼睛在另一个季节里
  不能留我
  我只好把一种叫父爱的东西藏在心底
  偶尔用慈祥的目光注视她
  到分手时,我用了较长的时间看她
  希望
  一眼就是一千年
  


[ 本帖最后由 刘荣魁 于 2011-10-4 10:56 编辑 ]
发表于 2011-10-4 20:45 | 显示全部楼层

路过鼓掌

新诗百年来,借鉴、创造并积累了大量有别于古典诗词的表现手法,形成了一套具有特定文化象征意义的意象群落和语言系统,

——路过鼓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14 08:29 | 显示全部楼层
确实,赞一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14 19:09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前面有人说现代诗歌不是大众的艺术

我想说,任何艺术都不是大众化的

任何事物上升到艺术高度就必须脱离大众

小学朋友100人,初中同学100人,高中同学100人,大学同学100人,工作认识100人。

起码我接触的这500个人中,热爱诗歌的读读诗,写写诗的就我一个。

所以说诗歌肯定不是大众化的。

那么古代诗歌就是大众化的吗?同样不是。

古代诗歌也只是流行几首顺口溜罢了。大众也只是被动的接受几首。

真正上档次的,需要主动去理解的,压根没人读。

[ 本帖最后由 贝多芬 于 2011-10-14 19:21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14 23:58 | 显示全部楼层
顶一个!
这段时间也在和身边人讨论这个,其实,真没必要说这么多的!你想,全民皆在娱乐,没人看诗,却在叫嚣诗歌远离大众,其实,不知道谁在远离谁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15 22:5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过能在创新的前提下,更大众化一点,还是好的,诗毕竟是写给人读的。不知此观点对否?请指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0 10:1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童岩 于 2011-10-4 20:45 发表
新诗百年来,借鉴、创造并积累了大量有别于古典诗词的表现手法,形成了一套具有特定文化象征意义的意象群落和语言系统,

——路过鼓掌——

谢谢童岩赏评,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0 10:1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晓钟 于 2011-10-14 08:29 发表
确实,赞一个!

谢谢赏评,问候晓钟版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0 10:1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贝多芬 于 2011-10-14 19:09 发表
看前面有人说现代诗歌不是大众的艺术

我想说,任何艺术都不是大众化的

任何事物上升到艺术高度就必须脱离大众

小学朋友100人,初中同学100人,高中同学100人,大学同学100人,工作认识100人。

起码我接触 ...


非常赞同你的观点。问候贝多芬先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0 10:1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淡若春天 于 2011-10-14 23:58 发表
顶一个!
这段时间也在和身边人讨论这个,其实,真没必要说这么多的!你想,全民皆在娱乐,没人看诗,却在叫嚣诗歌远离大众,其实,不知道谁在远离谁呢!

谢谢你的赏评,有同感焉。问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0 10:1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阿甑 于 2011-10-15 22:50 发表
不过能在创新的前提下,更大众化一点,还是好的,诗毕竟是写给人读的。不知此观点对否?请指教!

谢谢赏评!正如君说,是这样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27 18:29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前辈,受教了!非常精彩!知识积累、人生阅历、阅读经验、情感倾向和审美悟性我应加强这方面的修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27 19:3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3 15:3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蹉跎 于 2011-10-27 18:29 发表
谢谢前辈,受教了!非常精彩!知识积累、人生阅历、阅读经验、情感倾向和审美悟性我应加强这方面的修养!

谢谢来读,您太客气了。问好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3 15:3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半遮面 于 2011-10-27 19:37 发表

谢谢鼓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12-26 08:1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