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021|回复: 0

嘉德诗集《南拐巷之舞》、《变脸》隆重出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9-10 21: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嘉德诗集《南拐巷之舞》、《变脸》隆重出版








(南拐巷之舞)




( 变脸)



书名:《南拐巷之舞》

作者:栗德亮 著

出版发行:中国文联出版社

开本:880X1230  1/32

标准书号:ISBN978-7-5059-7161-5

定价:38元



书名:《变脸》(中国星星诗文库)

作者:栗德亮 著

出版发行: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

开本:880X1230  1/32

标准书号:ISBN978-7-80240-836-4

定价:28元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1)第109677号



《变脸》入选2011年《中国星星诗文库》,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装帧设计独特,美观大方,是作者的首部诗集。著名诗人《星星》诗刊副主编靳晓静作序,嘉德是位喜从泥土中发掘诗意的人,从容淡定生活,劳作、饮酒、交友、读书、写诗。诗歌接近泥土,不喧嚣,生活在他眼里“雄鹰欲飞,麻雀安居屋檐,各自幸福着”。从容宁静地接受又忧虑、悲悯、思索如火花跃出。诗人高粱说嘉德的诗是“有根的诗”,诗人孤雪说嘉德的诗“忠实是诗人最重要的精神”。诗集共有“南拐巷之舞”、“有座城叫安阳”、“一棵树种在月亮上”、“鼎诗歌”、“变脸”、“另一种排序”等六部分,走进嘉德,走进他的生活和诗歌。

双胞胎诗集《南拐巷之舞》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中国诗赋网、轻柔的霞文化传媒公司隆重推出,评论家冯潇作序。诗意古朴的南拐巷火舞,五月金黄及秋日的硕果累累显现我们眼前。《是秋天了》一场雨后就是秋天了/一夜蟋蟀吟唱就是秋天了/一簇菊花怒放就是秋天了......加一件衣服就是秋天了/孩子去了远方就是秋天了/是秋天了,是秋天了。嘉德的抒写以安静抵抗喧嚣,以独白代替时间,以简洁赢取众多不可完成的诗歌所覆盖的任务。《南拐巷之舞》共分三部分“南拐巷”、“闰七月”、“”金谷园“等共160多首诗歌。

嘉德的《南拐巷之舞》、《变脸》双胞胎诗集已出版,欢迎诗歌爱好者和喜欢嘉德的朋友垂询认购。两本合计66元,包括邮寄费。

建行卡号:4340 6124 6001 3561  栗德亮

工行卡号:622208 1706000 250397

农行卡号:95599 8135 74278 23615

手机:13603725182 邮箱zhnayll@yahoo.com.cn

博客:http://blog.sina.com.cn/99jiade



注:凡购书的朋友,手机短信或博客小纸条及邮箱确认,以保安全收书,谢谢!



附序:

来自泥土的诗意

晓静



人是有灵性的动物,而诗是灵性的一种表现,因而诗意无处不在。在诗人那里,仰望星空是诗意,俯弄泥土也是诗意。从这本诗集来看,嘉德是一位喜于从泥土中发掘诗意的诗人。耕读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这种古已有之的生活形态对嘉德的影响颇大,从容淡定地生活着,劳作、饮酒、交友、读书、写诗。因而读他的诗,让人感到与泥土贴得很近。四季的轮回、草木的枯荣,俗世的悲喜,凡人的命运等等,在嘉德笔下都成为了诗歌。

从这本集子里的很多诗看来,嘉德看待生活的眼光是温暖的,他将这暖意投向了故乡形形色色的人和事。或许正是这些人和事,曾经给了他温暖的记忆。亲人、亲戚、伙伴、年老和年轻的村民,甚至还有巫婆和疯女人,宛若一幅幅乡村风俗图。他在诗中描述的人物之多、故事之琐碎、含蓄,令人想起契诃夫的短篇小说,例如《被盗》这首诗,写农村大娘将积蓄藏在腰带里被小偷盗走的经历,全诗朴实而有趣,将某种乡村生活状态惟妙惟肖地呈现于诗中,而诗人的悲悯和叹息是这样表达的:“她用方言哭/她的眼泪是没有加碘的盐”。

在这本诗集中,有许多篇什对乡村若干人和事进行了生动而具体的描述。这些描述有相当精彩之处,是饱含生活原汁原味的好诗。像《泥腿二狗子的荷塘》《叫合生的男人和狗》《车上拉着四个莽撞青年》等等。

写这样的诗,细节非常重要。嘉德是善于抓住精彩细节的诗人。如在《乡村女教师》中,他写道,“黑夜面对冰冷门楣练习亲嘴/她的丈夫躲躲闪闪”;在写《楚旺镇》这个三省交界的集镇时,他写道:“脏乱街道空无一人/我在找寻一条/失踪的狼狗”。这些精彩的细节在嘉德的诗里俯拾皆是,他将生活的原汁生动地还原于诗中。

嘉德的诗不喧嚣。他安静地看着生活。在他的眼中,“雄鹰欲飞,麻雀安居屋檐/各自幸福着”《后河  后河》。也许正是这种从容淡定,让诗人下笔描述故乡的人和事时,朴实中闪着灵性。如《泥腿二狗子的荷塘》这首诗,写二狗子之死的故事,但二狗子生前“把荷花想成自己的女人”,而他死后,“从此那片荷塘少有人光顾/涟漪和青丝都藏着令人心碎的情节”。这种不动声色地叙述让人心颤到唏嘘,而短短一首15行的诗,将人的命运跃然纸上。

既然是写乡村的诗,诗人很重视民谣俚语在诗中的运用,这使不少诗增色不少。如《内黄绢》一诗,诗中写道:“古城西的野羊/桑园里的姑娘/谁的妹妹/谁的婆娘”。这种俚语的契入和民谣般的调式,使这首诗具有《诗经》传统中“颂”的古风乡土诗味。

在这本诗集中,多数诗是写故乡的。这是诗人生存的根,也是其诗歌精神上的根。他写乡村的古老和变迁,其题材因具体而独特,描述因细微而生动,这使他的不少诗避免了流行的模式,而有了生命真诚体验的原创性,请看《黄河》这首诗——

黄  河

只剩下不规则细流

船儿撂在浅滩

远方抵达的鲤鱼

活蹦乱跳。更远处有人涉水

惊起孤独鸟雀

桃花峪的疯女人牙齿黑黄

眼睛浑浊,黄河的颜色

河水变得安静

河水哑口无言

一夜战栗、哭喊

围绕那个疯女人的尸体

柔软到僵硬,化作黄土

我站在邙山巅,被一块石头咯得生痛

之所以将这首短诗引录于此,是因为写黄河的诗不少了,但这首写黄河的诗非常独特,短短13行,饱满异常,意蕴无穷。如果不是黄河流经诗人的故乡,如果不是诗人细微的观察和深刻的体验,以及某一时刻的“撞见”,是很难写出这样的一首“自己”的《黄河》来的。

由此可以发现,诗人在写乡土的诗中,有从容、宁静和接受,也有忧虑、悲悯和思索。这些宽阔的情怀使不少诗有泥土般朴实而深厚的感染力,我们期待诗人写出更多这样的好诗来。

2011年3月20日

(作者系著名诗人,《星星》诗刊副主编)



                    (作者嘉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6-13 21:3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