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楼主: 无哲

[随笔] 不真相(更新至10、11,我们在把自己往死里逼,待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0-9 23:17 | 显示全部楼层
昭华易逝,说好听些,叫青春其实也脆弱,说不好听,青春其实不值钱。

青春不值钱,权力值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10 15:34 | 显示全部楼层
转一贴,大家读下,车祸何其多?我们越来越感到出门没有安全感.

中国的车祸为什么多?一个”海归”的亲身体验



最近,一个好久不见的大学同学车祸去世, 他的小孩才3岁. 参加完葬礼, 想起小孩子挂满泪珠的小脸, 彻夜难寐.

上百度一搜索, 发现中国的车祸死亡率已经连续10多年保持世界第一. 我们以世界3%的汽车保有量, 制造了全球16%的死亡人数.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开车最危险的地方.

大多数网友都把车祸多的原因归咎为中国司机素质低,开车不规矩. 我强烈反对这种”素质论”. 本人在中国出生,长大, 大学毕业后去美国读硕士, 在美国考的车牌, 后由于工作原因,跑了不少国家, 在香港,日本,意大利,墨西哥,泰国, 菲律宾都开过车. 我认为中国的车祸多, 最主要的原因是整个交通管理的理念落后.

我从来不觉得美国人的素质比中国人高很多。你看过新奥尔良风灾的照片吗?美国的大兵是带着冲锋枪去灾区救援的。 如果他们不带枪,当地就会有人打砸抢。 汶川地震时解放军有带枪吗?

我国城市每万辆车死亡率是美国的17.8倍,我们的素质会比他们差17.8倍吗?“素质论”掩盖了车祸多的真正原因,也撇清了交管部门的责任。

要拯救我们身边将要在车祸中丧生或受伤的亲人和朋友, 最可行和最快的方法是改革中国的交通管理的理念和体系. 交通管理和工厂管理一样,本质上是一门科学. 中国的工厂可以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 为什么交通管理不能引进别人的经验?

以下是我在国外和国内开车的一些体会, 供大家参考:

1) 在美国学车的时候, 教车师傅第一课就告诉我, 后方45度左右的地方是左右后视镜的盲点. 如果超车后换线,必须要略转一下头, 以眼角的余光确保盲点位置没有车才能换线. 如果你跟在别人的车后面,最好不要长时间呆在前车的盲区, 以免对方看不见你而突然转向。

  这个盲区,所有欧美国家的司机都知道. 我问过南美和东南亚等所谓”第三世界国家”的朋友,他们也都知道, 并且很惊讶我问他们这个问题. 在他们看来,这就跟天是蓝的, 草是绿的一样,每个人都应该知道。

  在中国, 我们交学费去驾校学车,教车师傅有教过你盲点吗? 没有, 因为他们的师傅也没有教过他们. 我们只能自己从车祸中以血的代价来领会。

2) 中国的交通要改善,驾校是第一个要动刀的地方。我再说两个例子:
  a. 在美国超车后换线,师傅会告诉你,在后视镜中看到了后车的前轮才可以换线。这种方法可操作性很强。 但在中国没有人教这个,偶而有师傅教的话也只是说50米或60米。在后视镜中你怎么能知道50米有多远呢?

  b. 关于远光灯,所有的美国司机都知道,起雾时不要打远光灯,因为反而看不清楚;
另外,不到万不得已不要乱开远光灯,如果你干扰了对面车司机的视线,撞到你了是自己倒霉。
中国的教车师傅不教这些, 他们老是强调要眼明手快,好像只有反应快才能在路上活下来. 基本的安全知识反而不教。

3) 在美国, 如果高速公路上发生车祸, 交警至少在200米以外就在地上放置冷光蜡烛(防风), 提醒你换线, 冷光蜡烛连成一条长长的火光斜线, 后方的司机有非常足够的时间避开故障区.

而在中国,交警顶多在几十米开外放一个荧光的警示牌, 等你看到了, 离故障车也就剩下几秒钟的反应时间. 三角标志和雪糕筒都是很不科学的装备,天黑的时候不够显眼,体积又太大,交警和司机都不可能带太多。直接放在路中间的话容易造成车祸,放在路边又容易被忽视。 强烈建议中国的交管部门研究和引进西方的冷光蜡烛。体积小,不占地方,使用方便,直接扔在路上就行,万一不小心碾过了一两个也不用刹车。

如果我们也采取欧美一样的故障警示方式, 每年能救下多少人命? 别的地方我不知道,在广东, 这几年仅在京珠高速和虎门大桥上因为故障处理车追尾就牺牲了5位交警。

4) 在中国,交管部门喜欢在车道中的隔离带建花坛, 有些地方甚至连高速公路的隔离带也有花坛。 这种做法全世界只有中国有。为什么别的国家不搞? 别人是有道理的。 花坛建在路中间容易让司机分神, 用隔离栏最实用, 还便宜. 另外,花坛需要定时修剪和浇水. 在维护的时候,停在路边的园林车, 还有缓慢行驶的洒水车都很容易造成追尾。 要美化市容,花坛可以建在路边。如果中间一定要种花草, 能不能采用不需修剪和免浇水的品种?

5)我回国已经10年了,在国内也开了10年车。我跟普通的中国司机一样,偶尔图方便也会犯犯规,比如双黄线左转等等。但在国外就不敢。 我觉得我的个人素质没变(普通人一个),之所以在国内乱开车, 在国外小心谨慎, 是因为国外违规的成本远比国内高。以我在美国开车的经验为例,感觉上每违规10次,至少会被交警逮到1次。有一次在三藩市郊外,凌晨两点在65英里的高速上开到80英里也被警车拦住罚款。美国的交警大都是流动执法, 会从任何一个地方冒出来,让你不敢心存侥幸。 反观国内,我们的交警很喜欢呆在十字路口。 很多地方还让交警站在十字路口指挥交通。我一直没想明白, 路口不是有交通灯吗?红灯停,绿灯走,清楚直白,为什么还要交警做复杂的动作去发相同的指示?中国交警编制增加的速度远远跟不上车辆,有限的警力还是应该用在刀刃上,十字路口还是交给红绿灯吧。


6)最后我想强调一个观点,交通管理和其他领域的管理一样,是一门科学,需要以科学的态度去研究。美国有科研人员研究了全美事故率最高的10个十字路口,发现了一个普遍问题,这些十字路口的交通灯都不够高,不够多。如果前面是个货车,跟在后面的车就看不见交通灯变化,容易造成追尾。政府按他们的研究对交通灯进行改良后,发现第二年事故减少了15%。 如果这个研究结果正确的话,90%的中国红绿灯都有改善的空间,而且一改马上就能见效。这样每年能挽救多少人命,减少多少损失?这些成果别人都已经研究好了,都是公开发表的,不用专利费,我们只要拿来就可以了,为什么不做? 国家每年这么多代表团出访,每年花这么多钱去引进技术,比如高铁。为什么没有人肯花时间去研究别人交通管理的先进经验?


最后我想说的是,我的专业和工作和交通没有半点关系。我对交通管理的理解是一个普通驾驶者的粗浅理解。 但我强烈反对以司机“素质差”来解释中国交通管理的落后。素质差的是我们交通的管理者,差的是管理的理念,而不是司机。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认为中国的司机素质低,该死,政府就没有做好工作的压力。驾校发财了,交通局子升官了,我们自己很开心地给自己扣上“素质低”的帽子,最后还要把自己的命搭上。

我们已经是“世界第一”了,该到改变的时候了。 如果每一个人都置身事外,下一个出车祸的,可能就是我和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0 16:23 | 显示全部楼层
9.在大风大浪中锻炼成长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我的小学三年级记忆中,有一句话还没有抹去,这就是:在大风大浪中锻炼成长。我清楚地记得这是一篇作文的题目,作为小学生作业,老师的本意是让我们表决心,表明我们的政治立场。可是我当时很愚笨,竟然把这个题目进行了很直接的理解,我在作文中的大意是:如果遇到雨天,不论雨下得多大,浪有多大,我都要带着伞或披着雨衣前行,伞或雨衣被风吹跑了也要前行。

老师在批改作业时看后的结果可想而知,只是老师没有说什么。后来我知道作文的真正意图,在打倒“四人帮”的运动中,在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中,在每一次运动的大风大浪中,我们小学生也要有清醒的政治头脑,还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在大风大浪中锻炼成长。其实我们10岁的孩子懂这些很重要吗,更谈不上要有鲜明的政治立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0 16:2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周飞雪 于 2011-10-10 15:34 发表
转一贴,大家读下,车祸何其多?我们越来越感到出门没有安全感.

中国的车祸为什么多?一个”海归”的亲身体验



最近,一个好久不见的大学同学车祸去世, 他的小孩才3岁. 参加完葬礼, 想起小孩子挂满泪珠的小脸,  ...

还有一条:我们的高速公路太窄了。我们的国情是人多车多,路更要比别人宽才行,这才特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10 18:3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在作文中的大意是:如果遇到雨天,不论雨下得多大,浪有多大,我都要带着伞或披着雨衣前行,伞或雨衣被风吹跑了也要前行。



想象无哲10岁时很纯真的 这个亊例写进电影剧本肯定卖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10 18:34 | 显示全部楼层
上百度一搜索, 发现中国的车祸死亡率已经连续10多年保持世界第一. 我们以世界3%的汽车保有量, 制造了全球16%的死亡人数.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开车最危险的地方.



飞雪的数字最雄辯 ,什么时候去美囯深造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1 11:52 | 显示全部楼层
10.红白喜事收礼钱

红事有很多,五花八门,但不论办什么样的红事,事主都要下贴子,把亲朋好友招集到一个大餐厅,干什么?为了吃一顿。

其实不是为了吃一顿,是为了收礼钱,也叫份子钱。

结婚要请客,收礼。

孩子满月得请客,收礼。

孩子十二岁,过一轮了要请客,收礼。

孩子考上大学要请客,收礼。

老人五十、六十、八十大寿要请客,收礼。

乔迁新居要请客,收礼。

新店开业要请客,收礼。

这些大概是这些年我参加过的宴席种类,肯定有没想起来的。最集中的是五一节和国庆节,有的人就吃不消,怕过节,结婚的多数集中在这两个时间段。高价饭是不好吃,常常是几天就把一个月的工资吃光了。这是国人的面子,送礼你来我往,遇事你不请客就不划算,你收不回随礼的成本,别人就说你窝囊。如此往复加交叉,恶性循环,相互增加负担。如此下去,以各种名义请客之风是吹不尽的。特别是当官的,遇着事不请手下也给办,明着不请也暗着请,目的只有一个,敛财。

白事不用说,约定成俗的事,只要谁家有事,听说你就得去,去了你就得随礼,随了就了个心愿。这样随礼,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1 18:20 | 显示全部楼层
11.我们在把自己往死里逼

在我小时候的印象中,我所到过的村庄,一半以上的村庄都有一条小河或小溪相伴。我说的是北方,虽然比不上南方的小桥流水。

可是现在,真的很难找到这样的村庄。先说我的老家,我记忆中的这个鲁西南村庄的南边有一条小溪,南面是平地,有草,小溪就从平地的草丛里缓缓地蜿蜒过来,水流小的时候宽窄也三尺有余。更让人兴奋的是,水中有鱼。尽管是小鱼,也是少年快乐的由来之一。小溪的尽头是一个有五亩地大小的海子,以前海子属于我家,后来属于人民公社,现在属于回填的黄土。小溪二十几年前就干涸了,可以想象到那个海子底朝天地在烈日下等了很久,最终等不到快乐的溪水,于是,在绝望中被填埋,被逼死。

随着经济的主流取代了水流,陆续死掉的小河,小溪,是不计其数的。有些溪水静静地流淌千百年,为什么在工业化进程的几十年间就消失了,我们为什么容不下他们,为什么。

日子过得好有什么用,小康社会也需要河水清流,我们这是把自己往死里逼。有的人清醒了,可怕的是有的人还在掘墓,甚至要把子孙后代提前赶进坟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13 17:32 | 显示全部楼层
随着经济的主流取代了水流,陆续死掉的小河,小溪,是不计其数的。有些溪水静静地流淌千百年,为什么在工业化进程的几十年间就消失了,我们为什么容不下他们,为什么。

这是文人关心的话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13 18:22 | 显示全部楼层
额。从不觉得愤青们都是无知的。
他们有思想有见地有热血有激情。
大家叫我愤青的时候从没挫败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13 18:29 | 显示全部楼层
11、这也是喜欢穿越古代的原因。
     山明水秀。天蓝云白。
     现在的天都是灰茫茫的。记忆中没有见过小城澈蓝的天。貌似也没看过几次彩虹和火烧云。只听见汽笛喇叭机器轰轰和类似的刺耳的声音。
     也没听过蛙鸣倒是有知了在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5 00:0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杨望远 于 2011-10-13 17:32 发表
随着经济的主流取代了水流,陆续死掉的小河,小溪,是不计其数的。有些溪水静静地流淌千百年,为什么在工业化进程的几十年间就消失了,我们为什么容不下他们,为什么。

这是文人关心的话题 :v ...

可悲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5 00:0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夏小诺 于 2011-10-13 18:22 发表
额。从不觉得愤青们都是无知的。
他们有思想有见地有热血有激情。
大家叫我愤青的时候从没挫败感。

愤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5 00:0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夏小诺 于 2011-10-13 18:29 发表
11、这也是喜欢穿越古代的原因。
     山明水秀。天蓝云白。
     现在的天都是灰茫茫的。记忆中没有见过小城澈蓝的天。貌似也没看过几次彩虹和火烧云。只听见汽笛喇叭机器轰轰和类似的刺耳的声音。
     也没听过 ...

哈哈
有一天可能连知了的叫声也听不到了怎么办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6 23:56 | 显示全部楼层
也把心情文字挡案中无哲有感而发的闪光的精华文字提上来温习一下,不知无哲是否还有精力续下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1 17:5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