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4697|回复: 11

[评论] 修改去年对《老子》的部分错误理解,重新解读《老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9-6 21: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静仔 于 2015-3-26 13:35 编辑

论《老子,我一心学习康德有直接的关联,因为通过康德的学习让我对文本的理解能力获得了提高。这一点或许又要感谢我大一的一位马哲老师,因为他简单介绍过康德,当时噪杂的教室内,独我对老师所讲之康德最有兴趣
第八节:张祥龙误读《老子》
第九节:补充
第十节:《老子》与尼采、谢林
第十一节:应该怎么理解《老子》
第十二节:再谈《老子》局限


 楼主| 发表于 2011-9-6 21: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静仔 于 2015-3-26 13:35 编辑

第一节、试解第一章

1.道可道,非恒(常)道;名可名,非恒(常)名

《老子》第一章历来之说法是五花八门,光是第一句的解释,网上所出现的种类,依我所见,就不下十余种(他们的解释见附录一)。但传统的解释都以王弼的解释为准,王说:“可道之道、可名之名,指事造形,非其常也。故不可道不可名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6 21: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静仔 于 2015-3-26 13:35 编辑

第二节、“物极必反”及相反相成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言之,它内部的好与坏不构成对立,只有潜在与实现二者的发展。以“无为第一罢了。当然,有无是相关联的,我认为《老子》更倾向于认为提倡“无”生“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6 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静仔 于 2015-3-26 13:37 编辑

第三节、“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刘笑敢指出政府“无为”的好处,与人,己愈多。”公叔当之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6 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静仔 于 2015-3-26 13:36 编辑

第五节:是否是“悟”道
一、老子体“道”,是悟?是观察学习?

一批人认为《老子》是以直觉而悟道的,这批人包括贺麟、牟宗三(在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6 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静仔 于 2015-3-26 13:36 编辑

第六节:“圣人”是谁

刘笑敢说:“《老子》中的圣人高于统治者,而不等于统治者,说到统治者,《老子》多用‘王’、‘候’(‘王侯’)(实际上应该是‘侯王’,刘此处当谬——笔者)、王公、人主,这些才是现实的统治者。”“圣人的
81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已愈有,既以与人已愈多。
(以上6句不明确,不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6 21: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静仔 于 2015-3-26 13:37 编辑

第八节、张祥龙误读《老子》

首先,他相信“道”是用来悟的,而不是被概念所理解。问题是《老子》得出道是经验归纳不严格的产物,还是一种神秘的“悟”的产物呢?这是一个问题而不是结论。通常人们以“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但这观是观察“虚极”、“静笃”产生了作用,还是直接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6 21: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静仔 于 2015-3-26 13:37 编辑

第十节:《老子》与尼采、谢林

张世英写过一篇文章叫《尼采与老庄》,内容有可取之处亦有不可取之处。其中有一些尼采与老庄的区别他尚未全部举出。因本人对庄子未有深究,故只讨论尼采与老子的区别。其中最大的区别就是出发点的不同。尼采的出发点是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6 21: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静仔 于 2015-3-26 13:37 编辑

第十二节:再谈《老子》局限

《老子》并不知道自然界或宇宙的具体运行规律是什么,他只是大概地认为自然界似乎没有一个能动的主体(为好习惯而利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6 21:34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上很多观点是老观点,我未来得及作修改,待日后有时日再作修改。

所以以上观点可能存在错误。尤其是对老子的批判,我应该再作认真修改。

[ 本帖最后由 静仔 于 2011-9-6 21:36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柔情似水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1-9-7 08:3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8 20:29 | 显示全部楼层
“祸兮福之所依,福兮祸之所伏”,《老子》承认二者(祸福)是相互转化的,但它认为正因为“祸”是“福之所依”,所以我们要把自己处在“祸”的情况下,从而实现“福”


进来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5-21 07:4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