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楼主: 这里有阳光

讨论:非马《日光围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8-22 15:47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都看到了,你们都会,我的咋就都是叉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22 15:47 | 显示全部楼层


《系黑领带的女子》莫迪利亚尼所描绘的肖像有着统一的造型模式:如同面具似的面孔、不画眼珠的杏眼、三角形的鼻子、小嘴巴,弧形的一线眉等。这些部分全被配置在倾斜着的头部,一个单纯化了的鹅蛋形的面孔、细长的颈脖,削肩膀,都是以明确的线条勾画出来。在构图上拉长的头部和歪斜的身姿稍微偏离中心线,有时为了取得平衡,两只眼睛也大小形状不一。令人惊叹的是画家通过这种极单纯化和模式化的造型竟能生动地表现出不同人物的不同个性特征,同时强烈而鲜明地传达出画家自己多愁善感的心情。

[ 本帖最后由 海岳 于 2011-8-22 15:49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22 15:48 | 显示全部楼层
莫迪利亚尼 (1884-1920年)是意大利杰出的绘画大师, 阿梅代奥·莫迪利亚尼出生在意大利利沃尔纳,逝于巴黎。母亲很关注他的成长,深知儿子的天职,从不与之作对,送他进佛罗伦萨美术学院和威尼斯美术学院学画,看博物馆。23岁的莫迪利亚尼来到巴黎,在蒙马特住了六年。他的性格古怪,沉默寡言,游手好闲,是蒙马特画家圈中最不安分的青年,与酒鬼画家郁特里罗是挚友。人们说这位游荡的可怜人身上除充满酒精、毒品外还充满天分,他在挥霍金钱的同时也挥霍自己的天分。他所有的画都是他的自画像和他灵魂的象征。他创造了发泄自己情感的方法,在他的画中包含着,甚至隐藏着一种欲望的满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22 15:48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莫迪利亚尼的生活中曾得到过英国女诗人哈斯丁的同情和帮助,后来和埃布戴尔娜结婚,他的放荡和肺病使他在36岁就离开了人世和他的艺术。作为波提切利的同胞莫迪利亚尼是用线造型的行家,他完全使用柔韧、巧妙、富有旋律的线条进行表达。他用那种瘦削、高雅而柔弱、灵活而肯定的线条去描绘人物的形象。他以任意确立的标准把形体拉长或歪斜使它具有对比,让它的轴线碎裂,面与面交迭在一起,这就是他独特的表现主义手法。在莫迪利亚尼的画中,那些倾斜的头、削肩、长颈;那些延长了的手臂和躯干;不合比例的腿和头以及面孔上那瘦小的鼻子、没有眼球的杏眼和小嘴巴,这一切都表现出纤细、稀少、纷乱、娇弱的“柔和美妙”。莫迪利亚尼找到了一种既是图像又是装饰风格的线的艺术语言。这种曲线和涡形,延伸了这种温柔中的严峻、模糊中的朴实,它们很符合现代精神传达的表现主义。莫迪利亚尼给20世纪带来的是一种“战栗的艺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22 15:4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22 15:5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长脖子与围巾对应起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22 15:54 | 显示全部楼层
按正常道理来讲,围巾应该是将脖子围住,用来保暖的。
这里的日光围巾,是一种无形的东西,就像友人写的“剪一匹阳光”,是一种意识流在推动情感变化。
先不看细节,从立意和艺术效果来看,这首诗是成功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22 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这里有阳光 于 2011-8-22 15:23 发表
前段解构部分开度略小,龟缩的脖子这里转弯急了,或是没有完全解开少了些发散的内力。
后半段还原的好,延伸出来,烘托出绚丽。
感觉作品好于文本。



个见哈,大家商量。


这个作品是指诗的整体,还是指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22 16:15 | 显示全部楼层
恩。我定义这首诗歌个好作品,但不一定是个好的阅读文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22 17:21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场景,情感的等等的对比中。
更显出内心的活泛,那是一种体悟,一种问候,一种升华,一种沉淀。
总的来说,这首我还是蛮喜欢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22 17:24 | 显示全部楼层
就诗意和內容来看,除了节奏在朗读时,不太容易感覚美感外,在想象和抒发上,以及文字艺术的技巧都是很成熟的,至少水水是这么感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23 10:48 | 显示全部楼层


可以进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23 10:5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木中巷 于 2011-8-22 17:21 发表
在场景,情感的等等的对比中。
更显出内心的活泛,那是一种体悟,一种问候,一种升华,一种沉淀。
总的来说,这首我还是蛮喜欢的。



恩。功力所在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23 10:5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水滴水 于 2011-8-22 17:24 发表
就诗意和內容来看,除了节奏在朗读时,不太容易感覚美感外,在想象和抒发上,以及文字艺术的技巧都是很成熟的,至少水水是这么感覚



是的,我所说的也是节奏,我感觉顿的比较刻意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23 10:58 | 显示全部楼层
嗯,这首诗的语言笔调,就像这副画一样,是带了点个性在里面的,比如后面那句“挺直伸长”,我觉得诗人是故意的。
如果将这首诗摆在画的旁边,我想,也是个不错的配衬,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13 08:5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