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852|回复: 7

李犁老师对我诗歌《卒年》和《圈套》的解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8-2 13: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对死的眺望中让生命和诗完美》
                ——青蓝格格诗歌《卒年》解析 文/李犁

这是一首很刻骨的诗歌。

读它的感觉像用刀子从骨头上一下一下剔肉,由于速度均匀而有节奏,并不感到疼痛,或者来不及疼痛,心智完全被专注而净化的情感带动着进入一种节律中。这节律不是对死的超越和宽容,也不是对看到了生命本质后的彻悟和释然,而是用平静听任的态度来表现对生的深情和对死做最后的反抗和永久的接纳。这也是一种刻骨的爱。虽然你看不见波澜也看不见火焰,但爱已成灰烬。但灰烬不是终点,它代表着感情的极致(或曰顶峰)和极速。像外表冷静的冶炉里面是融化的铁,这些冷静肃然的文字就是因作者极致的热爱而破碎的碎片,而每一次碎片的闪烁都能把我们的心灵划成伤口。

写这样的诗歌,对于一个习惯于冷静和理智的诗人是一个例外,它突破了作者一贯的稳和隐,而让潜伏的情感外泄。整个过程像用刀削木头,一下比一下狠,一节比一节锋利。直至陡峭如刃,让我们灵魂发抖。这是一种凛冽的美,像初春的风虽然还刺骨,但料峭中有剑一样直接而猛烈的爱和暖。而最动人的一幕在结尾:“那一年,我终于/国色天香”。这是对死的肯定和认可,死使生命最终完成并圆满,也使一个女人和诗最终完美。如果不是这个结尾,就像春播夏忙的土地没有丰收,像孕育了十个月的母亲没有产出胎儿。

很多写死亡的诗歌都是对别人的死亡发出感叹,此诗的特色在于通过幻想自己卒年时的种种细节,来表达对此在的热爱。此在与彼在永远相连,死就是生的一部分,是一部长剧的尾声也是高潮。而美好的死会使生命和艺术都变得国色天香。

而我一直在猜度作者一定是一个对生活爱得颤若游丝的女孩子,同时也是一位对生活有着快刃一样灵敏的诗人,清风轻拂便游丝遍地。只有这样的人才能会对死眺望,并写下这些冷中有热温润如泪的文字。

                                                                                                                          2011年3月14日凌晨

《卒年》

我梦到过。我再也穿不上
长筒靴子的脚
挡住了许多许多像鸟儿的纸钱
恍若的香烛
恍若,倒置的虚空容器
它听任,我的肺腑之言在异处重生
它听任,我最后一次
咬紧牙关

以后啊,失效或不失效的
橡皮擦
再也寻不到
我的笔。哦,栀子花繁
我梦到,我张开毛孔的皮肤正为
为我送行的
一缕一缕烟岚,勾勒坦然
我梦到

泡影无数。我蜕变为它虚浮的
弃婴
那些受制于泥土的
阻力,熏灼了我的体香
似有碎骨声,命令我僵直的躯壳裹胁我
枯萎的神经,依次
返程——

那一年,我终于
国色天香

《在语言的黑白变幻中寻找真相和体验快感》
                ——青蓝格格诗歌《圈套》解析 文/李犁

这是一首考验我们心智的诗歌。读它让我想起朱光潜给诗歌总结的三个起源,即谐趣、谜语(隐)、文字游戏。因为这三者能挑起人们对所写事物的兴趣,让人们发笑着追问诗的谜底,并沉醉在文字高妙结合的快感中。这首诗显然具有了后两种特质,就是隐和文字游戏。朱光潜对隐的解释就是不说出谜底,却给人们露出一个尾巴,让人们抓着它一路探究下去。那么隐在此诗中的真相是什么呢?这对读者来说是一个谜语,也是所有人首先面临并发问的一个难题。我个人的建议是先弄清楚三个关键词,即:黑,白,他。黑有黑夜黑暗阴郁不快乐等等;白则是白昼光明明亮欢乐等等;他是人,也象征着行走在黑白天地之间一种道。读者可从这些事物的根出发,根据自己的经验赋予他们不同的象征。那么这首诗一个重要的故事就是在黑白之间往返的“我”被“他”用美和好所感动并最终被控制。这是一个圈套也是命运。用这样类似的圈套去对应生活中的种种,从人的感情婚姻家庭到国家政治制度以及所有人与物,无不被这样的套子环绕。于是谜底不解自开了。

也许作者并没有这么多的预谋,她只是瞬间对某一体验不太清晰地呈现。但是读者的心智也是了不起的,他们会顺着诗人提供的忽明忽暗的启示,按自己的体会和经验拓展开去。

更可能的是作者为了表现自己对诗歌高度的兴趣,在读者众目睽睽下做个智商极高的语言游戏,因为我们就是放弃探究此诗的微言大义,也能从诗歌的意象与意象的惊奇组合,语言与语言间创造性的非常规排列中,感到人心智的深不可测和浩瀚无边。这样的游戏快感在作者其他诗歌中也比比皆是。但我选择这首诗歌来点评,是因为我更看重隐藏在此诗中不露声色的情感,失望忧伤,热爱执着。这些隐匿在语言嫁接中的情感使诗歌有了温度,使技术有了呼吸。因为诗歌乃至所有的艺术不论怎样花样翻新,最终的目的就是让人终归成为人。

《圈套》

在黑面前,
我成为算命的瞎子
在白面前,我还魂为一面镜子。
在黑白之间,我遇到身披蓑衣的人,
他为我挡箭,为我接生,为我端来第一盆热水。

他用草帽压紧一夜狂欢,他用与虎相反的脚印
领我上山。那里是
黑与白的争议区,
那里,有飞不远的翅膀在挣扎和吐气。

他在那里,为我安上一副檀香的骨头。
我不能呼吸,
不能上,亦不能下。
我唯一能做的,只是顺着这个套子再幻想回去。

幻想着,——
为了冶愈眼疾,我如何在黑面前成为嗜药者,
如何在镜子面前,练习反射。
我这是怎么了?我突然
闻到一股腥气……

[ 本帖最后由 青蓝格格 于 2011-8-2 13:13 编辑 ]
发表于 2011-8-2 13:45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喜欢这两首,爱不释手!就我个人的喜好,更欣赏第二首。
  
青蓝风格终究还是没变,或曰“又幻想回来了”!
   
李犁的评论我先不看,慢慢看,笃定来得及的。

[ 本帖最后由 开心老汉 于 2011-8-2 13:47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2 14:2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蜕变为它虚浮的
弃婴



这句诗评中没有解析, 而这是核心立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2 14:2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遇到身披蓑衣的人,
他为我挡箭,为我接生,为我端来第一盆热水。

他用草帽压紧一夜狂欢,他用与虎相反的脚印
领我上山。



这个蓑衣人需要解析,解析了他才算解析了诗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2 15:26 | 显示全部楼层
坐下来学习。
先不说评,对于诗,我也喜欢第二首。
问好姐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2 15:4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首诗歌很有感觉,但后面两节的语言(或者语感)还可以更好。
至于评论,也许评论者更多沉浸在他自己的阅读所得之中。
都学习了,都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2 16:11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实在话,我更喜欢诗歌本身,李老师的评从面上概括的挺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3 00:30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呵,姐姐在哈,赏读美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13 11:3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