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半块橡皮擦

讨论:《还是那个黎,那个阳》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8-2 08:4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喜欢的诗是:把个体的感情融入到大多数人的感情中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2 08:5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喜欢的诗,它一定是纯净发光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2 14:11 | 显示全部楼层
发呆的时候,我常常这样想:诗就在我们身体里,是构成我们生命的某个元素,只是有人学会了把那个元素拿出来。怎么拿出来,用语言拿出来,用语言来告诉人们,我把那个元素拿出来了。语言是传达交流的工具,它不是绘画,不是音乐,既然拿出来了,就应该叫人看得见,看得懂。如果,非要再用语言去解释解说那个元素,那么,那些先前拿出来的语言就是无用的语言,失去语言的意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2 14:28 | 显示全部楼层
恩。得先感动自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2 14:4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声“姐姐”柔化了诗人的品格,丰富了诗意。妙!
没有任何词能超过“姐姐”,妈妈?父亲?兄弟?上帝?都不行。这就成功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2 15:1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认为应该是把抽象的东西具象化,让读的人,能亲切的感受得到你所表达的。而不是把原本简单直接的具象再抽象处理,让读的人费尽心思去琢磨你设下的迷。
学生来学习,说自己想法。问好。

[ 本帖最后由 叶易中 于 2011-8-2 15:17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2 15:19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发呆的时候,我常想。
每一个文字是什么,是身体里的一个个音符,抑或是心灵里的每一次颤动。
可是为什么?为什么,我们习惯用眼睛把听觉捆绑。
诗歌是用来听的,我愿意用听方式
去感觉每一个字的起起伏伏。
所以,我们得让文字感动读者
这么一想,我开始发呆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2 16:0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半块橡皮擦 于 2011-8-2 14:11 发表
发呆的时候,我常常这样想:诗就在我们身体里,是构成我们生命的某个元素,只是有人学会了把那个元素拿出来。怎么拿出来,用语言拿出来,用语言来告诉人们,我把那个元素拿出来了。语言是传达交流的工具,它不是绘画 ...



在这方面你非常成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2 18:32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觉得,有东西写的时候一般比较正常,问题出在没啥好写的时候,怎么办呢?这个时候,有人会强迫自己去写,问题就出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13 11:3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