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风轻语
“我经受的火焰
大过溪流,因此渴!”
荒芜只是片段。
他稀了鬓角
弯了腰身,
只眷顾流星,在月亮身边
只埋葬空匣,在灰烬中间
“请收留哮喘和
春天,在她降临以前——”
轻语斑驳窗口,低于江面
倒灌亡者
未竟的玫瑰
敲打骨骼和肢解的船
曝光他们的
爱恋!短命才能持久
消逝才会获得
而香氛绵延
请亲吻这沉默之杯
“在手指滑动的花瓣和果实表面
有我的信函......”————
整首从语言、节奏和韵律、句法和章法上都是耐人品味的, 他在揭示生活的本质,抒发感情,张扬一种哲学批判意识,还在于意象的选择和情境的表现上。不落窠臼,即用 “片段、鬓角、腰身”,这使得意蕴指向有着“多头并进”的意义,即纵的演绎和横的联想。他在“请收留哮喘和春天,在她降临以前——”中就将一切褪去色彩、在消隐中存在,就如同在切换一部旧电影,就有很强烈的独立性,消除了语法的逻辑限制,把读者带入神秘而梦幻的境地,展示主题, 这段在整体上的抒情,造成一种间离效果,从而更显出一幅生动的画面。这一意象的选择在深化意境、渲染情调上有着重要的作用。它的辅助, 它的视觉的冲击力,打破了“只眷顾流星,在月亮身边/只埋葬空匣,在灰烬中间”的渲染,但随即“轻语斑驳”以有声衬托无声,就显得更加惆怅和无奈, “未竟的玫瑰/敲打骨骼和肢解的船/曝光他们的/爱恋!”有感于几分嘲弄和叹息,这是多么奇妙的叹息啊?!音调转换自如,与音乐结合更增加了审美效果。
这是意识流与情感与思想的聚合点.试图在被常规语言分隔的现实中, 去建立不同领域之间的另一种联系,庄子有篇文章提过“言”“意”“象”(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者)就阐明了“言”“意”“象”与思想是密切联系的, 在不同动向中,对立彼此,相互勾连, 正是这首用清晰的方法描绘他感受的神秘与不可不面对的现实. 拉开距离, 有了心里的低语, 在这种沉重意向的反衬下, 带来了负重与扭曲感, 空间幅度大, 折射力有张力, 从“我经受的火焰/大过溪流,因此渴!”到“在手指滑动的花瓣和果实表面/有我的信函......”———揭开互动关系.
在语言上,运用口语形式,是相当突出的,用抒情去还原了世俗的纯朴自然,在语境和情调上形成一种特殊的氛围,在一个层面上产生另一个程度的价值,诗歌语言的组织建构就是要在最大限度内,消解语法逻辑,,造成意向间呈现出一种“未定的”或“未定关系”从而借声音若即若离进行移位,来唤起读者情绪的共鸣,引起读者心理的变化。在立意、感情、境界之中构思空间维度, 使整首诗的结构极其灵活多变,有是一种松散的、自由的流动关系,不断地变化句子语气,表达出一种变幻不定的思绪,增强了诗内在的张力和弹性。既自然贴切,又极富音律美。
(没有太多时间,挑一首,读读温老师的思想,浅读)
[ 本帖最后由 半遮面 于 2011-6-16 12:58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