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使用道具 举报
原帖由 半块橡皮擦 于 2011-6-14 17:16 发表 我把“2、情感内敛质实,我想任何人都会倾吐感情,但做到内敛却并不容易;”放在第一位。没有感情的文字,再好也是空壳。
原帖由 这里有阳光 于 2011-6-14 20:09 发表 这个评论对诗歌的空间填的满了一些
原帖由 水滴水 于 2011-6-14 21:47 发表 先来看一下堂堂和窝窝
原帖由 卷帘人 于 2011-6-15 09:58 发表 个体解读,通常会有这样的结果。 但也不得否认,个体解读反馈回来的阅读导向和作品自身存在的问题(不是指堂兄这篇,泛指)。 这窝窝,又是谁的马甲啊?
原帖由 腋窝 于 2011-6-15 10:25 发表 ——我个人反对解读诗歌的,《井鱼》本质上是优秀的。解读者就是尝试着失败或成功。对于任何解读诗歌的人都意味着风险。
原帖由 海鸥飞海上 于 2011-6-15 17:53 发表 常识:鱼能活在井里吗? 若能,这首诗可以成立;若不能,则这首诗就是失败的。
原帖由 嫣雨yanyu 于 2011-6-15 20:19 发表 海鸥考虑得真慎密,也就是说诗歌还要考虑到自然规律,逻辑上等等的问题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查看 »
微信扫一扫,加入诗歌报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 ) 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13 15:5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