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6255|回复: 35

古风 柔情 秋水若尘——读秋若尘组诗《菊花台,满地伤》有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6-14 14: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春天读诗】
说实在的,虽然我一直说“知人论诗”,却一直不知道怎样将读若尘诗歌的感觉写下来。
我们俩是那么熟,那么相似,甚至有人会说我是她,她是我。
但我们俩差异又是那么大,当我心情变得复杂时,她依然保有她纯纯的女儿心。

关于若尘的诗歌,我想最准确的定语就是“古典”+“柔情”,无论写给爱人、朋友、母亲等,都像是在写情诗,对每一个人都充满柔柔的关怀和爱。而她那些充满古诗词韵味的用语,那种柔柔的气韵,业已自成一派,成了秋若尘似的标注。读她的诗,多像秋天的水一样平静而微带凉意啊——这种凉,不是苍凉,是微凉,是一个小女子经历了人世的爱恨所刻下的小小的印迹。

这一组《菊花台,满地伤》是典型的秋式组诗。以柔情,清凉的叙述,将人带进一种古典的意境中,再把自己对生活与爱情的理解融入其中,却仿似在讲一个故事,充满了个性与人性的魅力。
若尘的诗唯美,不存在难懂与艰涩,这也是受人喜爱的理由之一。因为,所有的人都会想到“文若其人”,都会想,能如此柔情百结的女子一定也温柔可人。我想,这便是感染力了。

◆春之殇
四月是忧郁的
你轻易地被一朵行销立骨的花儿
切中要害。一些冷迅速占据了你的城
小燕子在梁间筑巢,麦子吐着心事
唯你在潮湿的空气里灰蒙蒙的
看不清一张苍白的脸
花事已了。蓄谋已久的东风趁虚而入
它转移了一场记忆
劫持了你体内为数不多的爱情
你开始发呆,像一棵暮年的歪枣树
在春天,青黄不接


其实,所有写诗的女子,必定有一颗敏感忧郁的心,若尘也如此,只读她的题目都会觉得意切切,情凄凄。而她笔下所有的要素,则充分地在为她的这些小心情铺垫着。

在这首《春之殇》里,以忧郁的四月、行销立骨的花儿、冷的城为开篇,筑起一个清冷的空间,让人迅速进入她唐宋的闺阁,见到一个正在临镜叹晚的女子。而接下来的兴和比,以筑巢的小燕自喻,说明诗人已嫁为人妇,麦子也同样暗示着这一点。但却在花事已了时,被蓄谋已久的东风进入,然后便是自怜般的叙述。说实在的,这首诗,像极了一首宋词的白话版,暗示着女子对爱情与美好的向往。轻呤浅唱,暗自嗟伤。春之殇也是伤春,怀春等等一系列古典诗词常有的素材,被若尘以白话的方式,重述了一遍。要说它好,它真的很美,但如果你常读若尘的诗,就会觉得重复。不是光是句式和用词,最重要的是散发的气息。这是若尘需要注意的,汉语诗歌的重组,是需要更强大的阅读力和理解力来支撑。我相信,你有一天会做到。

◆月之魄
夜里,我不敢闭眼
怕风声过紧,一呼吸,上弦月就破了
我会痛得肚肠寸断
在春天,总会无故的想念一个人
拿词牌撰写虚妄的生死
说些事是而非的过往
迷途深陷。你囚于自己的城
月光适时照进来
这些散淡的星火,有如锋利的箭矢
会瞬间穿透你厚厚的盔甲
在月圆夜被打回原形


用古意入诗,拿捏不好,就会露拙。
这首的开篇还不错,有现代诗的新意。“一呼吸,上弦月就破了”这个“破”有意,也有境。只是接下来,又是一些过多的铺叙,显得累赘了。我总是提醒若尘,不要重复,像“虚妄”这个词,在若尘很多诗里都有,而且意思都一样,没有陌生化的喜悦。因此,希望若尘多注意。既然文学批评不只是好话,那我就得说些实诚的。

◆天之涯
我们走着走着,就会忘了彼此最初的面目
忘了一个人,为你放下过屠刀
忘了那些无可更改的错
有时候醉了,要比清醒着好,面对面
我们假装不识,强颜欢笑
一层纸的距离,于我,却难如登天
你收走了一切,不给我灰飞烟灭的机会
我们在版图上各据一方
天涯共此时。却不再说出
爱。或不爱


这一首,是这组诗中,我相对喜欢的。很好地将古典美与现代美融为一体,常见的重复性语词消失,走势现代简洁得多了,而且有了现代诗歌理性的剖析。我觉得这很好,是一个进步。诗人需要承担的不多,但必须承担自己,面对自己。

“有时候醉了,要比清醒着好,面对面
我们假装不识,强颜欢笑”


这样的句子,跳出了委婉清丽,显出了她内在的坚韧与清醒。也跳出了她的线性思维,跳出平铺直叙,有了空间上的长度与强度。
而且,这首诗,有了很强的自我意识和追问,这在若尘诗里,是不多见的,就算有,也是轻描淡写的,古典女子唱喏一般地飘过。

我们走着走着,就会忘了彼此最初的面目
忘了一个人,为你放下过屠刀
忘了那些无可更改的错


我想,一个诗人,如果开始自我剖析,她便有了更完美的诗的生命。这首诗的内心引力很强,自言自语的呢喃,让人不得不紧随其后,一路追踪而下。我喜欢这种力量!
要说不足,就是结尾,弱了,并落入俗套。大家用得太多的语句,流行的语句,如果你出不了新意,就要慎用!

◆夜之寂
夜是如此寂寞,我开始发无名火
把银灯剔了又剔。镜子里的鬼,著白衫
朝我呲牙咧嘴的笑
我不管不顾,只与月色推杯换盏
唱长短句,发疯,调寄无聊的相思
窗外有人叹息,说,你这女子
今春必犯桃花,会伤及性命,速速回头!
我乜斜着眼,吃吃地笑
拿去吧,这破败不堪的躯体
从尘埃里生,为了爱,我当义无返顾
死于一滴露水


这一首,明显有鬼故事的痕迹。若尘的语言,很适合讲述这样的故事。它借用中国人对鬼狐妖精的亲切感,来生长自身的情感土壤,也是一种有意思的创作。意象的运用是自如的,语言轻灵,稳健,但诗歌应该是整体性的,这首诗少了一点点开掘。因此,我将它定义为意趣之作而已。

◆狐之悲
你在夜里偷窥我,看我描眉,上红妆
把水袖舞得风生水起
在窗外,唱良辰美景奈何天
更深夜露,我把东风吹得呼啦啦响
敲你的窗,吃你的经卷
你假装正经,只一把绣蚀的小剑呵
就让我瞬间丧命
夜里。有女子在瓦片上哭
荷塘里的水,一夜之间
涨了三尺


这首和上首有同感。本不想多说,但的确若尘在写这类诗时,得心应手。有时,我真觉得她就是诗中那个小小的青衣,着白衫,呓哑低语,有很感人的力量。
这最后两首的结尾都比她前面几首好,留出了余味和空间。

再说一下若尘的整体感觉。在表述方式上,她喜欢自语或找到一个固定的对象,这样比较容易进入情境,也容易使得诗歌呈现出故事的效果,铺陈得很直接,有渐进性。整体在语言的轻盈走势中显得“空”了起来,但这个“空”不是余味,只是氛围。因此,要做足余味上的“空”,若尘还需加油。

其实,从相识到现在,若尘的变化很大,这得益于她的努力。我总认为,热爱诗歌,就得把它当作粮食,当作一日三餐。不对,不是当作,那本来就是。这才叫热爱。而若尘就是这样,她成长的速度,与她的勤奋是分不开的。一个热爱诗歌的诗人,是值得尊敬的。

我还想得瑟一下,一个诗人,要形成自己的固定风格真是不易,但如果形成的是套路,就有了问题。我惊喜地看到若尘在改变自己,像一头固执的小鹿,一直在冲出本来的绿地,寻找更广阔的天地。
我也深知,若尘不是一个天赋的诗人,但她却是一个天赋的女子,她的诗歌温柔而多情,正如她内心那些纯纯的秋水,一波一波,平缓而静美。
静则生慧,因此,我相信,她终会蜕变,终会更加美好!
 楼主| 发表于 2011-6-14 14:03 | 显示全部楼层
此处省去一万字,看不懂的就看□□□□□□

[ 本帖最后由 淡若春天 于 2011-6-14 20:39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14 14:0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晕,没坐上姐姐的沙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14 14:10 | 显示全部楼层
得瑟的比我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14 14:19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想到 姐姐与哥哥在选题上出其的一致,都拿这首诗进行了剖析,呵呵。本来这只是游戏文字里一个命题的文字,写时纯为题而写,所以多少有点刻意的痕迹,故意的把这种悲伤的意境给添加出来,有为赋新词强说愁之感,嗯,要去上班了,时间紧,不多说了,晚上回来再说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14 14:20 | 显示全部楼层
挑战历来注重诗歌评论,挂起来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14 15:3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支持一下爱得瑟的伙伴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14 15:46 | 显示全部楼层
问个小问题:“行销立骨”应该怎么解释。我查了百度,没有查到。不好意思,有劳!
让大家见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14 17:0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这里有阳光 于 2011-6-14 14:20 发表
挑战历来注重诗歌评论,挂起来读!


来看春天,来看若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14 18:0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静荷 于 2011-6-14 15:46 发表
问个小问题:“行销立骨”应该怎么解释。我查了百度,没有查到。不好意思,有劳!
让大家见笑了。


我家夫人写错字了,应是“形销立骨” 形容身体非常消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14 18:23 | 显示全部楼层
姐姐写得好且细致 ,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14 18:4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家师师的,当然写得好。
忽悠一下,今天脚酸,闪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14 19:02 | 显示全部楼层
秋水之诗,春波之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14 20:1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还想得瑟一下,一个诗人,要形成自己的固定风格真是不易,但如果形成的是套路,就有了问题。我惊喜地看到若尘在改变自己,像一头固执的小鹿,一直在冲出本来的绿地,寻找更广阔的天地。
我也深知,若尘不是一个天赋的诗人,但她却是一个天赋的女子,她的诗歌温柔而多情,正如她内心那些纯纯的秋水,一波一波,平缓而静美。
静则生慧,因此,我相信,她终会蜕变,终会更加美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14 21:1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看两位美人(今天千朔想这样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13 15:5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