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使用道具 举报
原帖由 海鸥飞海上 于 2011-6-4 14:48 发表 其实通过作者自我的解剖,让读者了解一定的诗歌的创作思路,是很不错的,使他们能够少走阅读的弯路,也能借鉴到好的创作方式。学习! 一个小疑问:粒,不是名次,是量词,所以我觉得题目有点不妥。应为籽。
原帖由 千朔 于 2011-6-4 13:39 发表 虽然是作者自剖诗作,但这也是一种诗评和觧读的方式,在台湾也有一些诗人会怎么,好让其他學者可以參与更多讨论,谢谢堂堂不吝分享,千朔先挂上,希望大家也不吝指教和讨论,问好
原帖由 薛省堂 于 2011-6-4 16:46 发表 —— 这个可以这样用的,比如:那几粒黑亮的种粒,实际上种粒等同种子。不过简洁期间改成:一种粒。
原帖由 喜笑怒骂皆成诗 于 2011-6-5 20:10 发表 提一个建议,建议诗歌报的名家等,你比如阳光,千千,紫穗穗等等,将自己的一首诗帖出来,并且象薛省堂一样解读一下。这样其他初学者可以摸清写诗歌的思路。 对诗歌的创作有借鉴作用。建议挑战版主提倡这个栏目。
原帖由 海鸥飞海上 于 2011-6-5 23:21 发表 恩,这样的想法不错,我也支持! 不过题目感觉大了点,是否?《自我剖析》或者是《照镜子》,怎样?
原帖由 喜笑怒骂皆成诗 于 2011-6-6 07:51 发表 叫什么题目倒是不成问题。关键是这种形式太好了,对于初学诗歌者的启发太大了。有劳海鸥在版主间提倡实施了。期待着。必将对诗歌他作带来好的促进
原帖由 李显 于 2011-6-6 10:44 发表 而种粒则是名字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查看 »
微信扫一扫,加入诗歌报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 ) 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13 17:0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