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4636|回复: 13

读北岛《晴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6-3 16: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读北岛《晴空》

  读北岛的字之前,我已先读了国志峰的字这样写道:“我习惯把写了字的纸/折好,压平/放在桌角/如果那里面有些什么/争吵,扭打/用力想竖起来/我就对它们感到厌烦”。我会想起两种截然不同的语言走势,后者是可以感觉到极其明显的线条在引导,正是这种引导才没有使得指向力让过多的词语消解了。前者是隐喻呈现隐秘的状态,

附件:
  
  晴空
  文/北岛
  
  夜马踏着路灯驰过
  遍地都是悲声
  我坐在世纪拐角
  一杯热咖啡:体育场
  足球比赛在进行
  观众跃起变成乌鸦
  
  失败的谣言啊
  就像早上的太阳
  
  老去如登高
  带我更上一层楼
  云中圣者擂鼓
  渔船缝纫大海
  请沿地平线折叠此刻
  让玉米星星在一起
  
  上帝绝望的双臂
  在表盘转动


这两天读了词语的诱惑的体验,我也认真的看了下。北岛的有些表现手法是分不同镜头来呈现的,这也是我自己一贯写字的时候喜欢用的技巧。例如:

镜头1

  夜马踏着路灯驰过
  遍地都是悲声

镜头2

我坐在世纪拐角
  一杯热咖啡:

镜头3

:体育场
  足球比赛在进行
  观众跃起变成乌鸦

隐秘呈现的镜头1:由外向内转换


    夜马踏着路灯驰过
  遍地都是悲声
  我坐在世纪拐角
  一杯热咖啡:体育场
  足球比赛在进行
  观众跃起变成乌鸦
  
  失败的谣言啊
  就像早上的太阳
  

隐秘呈现的镜头2:由内向外呈现


    老去如登高
  带我更上一层楼
  云中圣者擂鼓
  渔船缝纫大海
  请沿地平线折叠此刻
  让玉米星星在一起
  
  上帝绝望的双臂
  在表盘转动

但是这些还需要布置内景,例如:

内景1: 夜马踏着路灯驰过   

这是隐藏的画面,仔细体味却不一样了,如白驹过隙,反复体味又不一样,天空有夜马飞过,满地的悲声。

内景2:观众跃起变成乌鸦

这个画面更隐秘了,但是准确地来说 乌鸦这个比喻还是比较特别的。

乌鸦: 漆黑如黑夜,象征着死亡与重生


接下来的第三节有点玩味,不由想起但丁的《神曲》,有关与圣贤坐在一起的描写,说的是与品德有关,而语境呈现的却是波澜起伏。

   首先是化用典故,类似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典故。“老去如登高/带我更上一层楼”语境呈现的是向上的

   其次是“云中圣者擂鼓” 也是向上的,接下来两个“向下”,“渔船缝纫大海/请沿地平线折叠此刻”。

   接下来就很好玩了, 玉米是地上的,星星是天上的,与两行“云中圣者”天上的。“渔船”地上的,这个有点类似于长诗的结构,准确地来说隐喻也是奇特的,玉米上的是一粒粒的,与星星在一起,实际上他在强烈的呼唤,就像“云中圣者”与“渔船”是那么遥不可及,我只是突然想起:水可载舟,也可覆舟。  那圣者是谁? 值得玩味了、
  
接下来:
   上帝绝望的双臂
  在表盘转动

以上帝暗喻自己,表盘与夜马对应。正是这种结构完成了自我世界的建立。

[ 本帖最后由 忧郁的青蛙 于 2011-6-3 16:38 编辑 ]
发表于 2011-6-3 16:44 | 显示全部楼层
先提上,回头细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3 17:54 | 显示全部楼层
先挂上,大家讨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3 19:28 | 显示全部楼层
唐晓渡曾对朦胧诗时期的代表诗人之一北岛,作过某种轮廓性的概括,
在历史、现实、自我三个层面上强烈的怀疑和批判精神。源于理性而超越了理性。
他的诗因此具有一种深邃、警觉、锋利的战斗人格力量。结构紧凑而富于质感,精确的意象流动、跳跃在现实和超现实的区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3 21:04 | 显示全部楼层
唐晓渡是唐晓渡,你是你,关键是如何去读,读出什么了。
反过来说,更多时候,如果脑子里想着如何去写,那就完蛋了,肯定写的超烂,这几年一直这样子写不出较好点的作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3 23:3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忧郁的青蛙 于 2011-6-3 21:04 发表
如果脑子里想着如何去写,那就完蛋了,肯定写的超烂,这几年一直这样子写不出较好点的作品。

就某些时候而言,我还蛮相信灵感这种看见的精神狀态,尤其是下笔写文时,有感覚而写,是对文字相对的依賴,也相对的信任,因为总覚只有这时候,写下的字是有心跳和情感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4 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灵感不是不劳而获的,而是建立在大量的练习上。而技巧在这个时候能够让你更准确的表达心中所想,这才算技巧吧。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4 00:09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蛤蟆一下。读出自己的味道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4 00:22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也期待不同看法。多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4 01:29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忧郁的青蛙的点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4 07:42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候,多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5 15: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关对北岛《晴空》二维论证


附件:
  
  晴空
  文/北岛
  
  夜马踏着路灯驰过
  遍地都是悲声
  我坐在世纪拐角
  一杯热咖啡:体育场
  足球比赛在进行
  观众跃起变成乌鸦
  
  失败的谣言啊
  就像早上的太阳
  
  老去如登高
  带我更上一层楼
  云中圣者擂鼓
  渔船缝纫大海
  请沿地平线折叠此刻
  让玉米星星在一起
  
  上帝绝望的双臂
  在表盘转动


很多时候,我提到镜头,但镜头并不是雷同于电影里的镜头,在现代诗里,镜头往往是反映内心的一些一瞬即逝的感觉。它介于博喻与转喻之间,


什么是博喻,例如:鲁迅在《白莽作<孩儿塔>序》里称赞革命青年作家殷夫的诗,说:“这是东方的微光,是林中的响箭,是冬末的萌芽,是进军的笫一步,是对于前驱者的爱的大纛,也是对于摧残者的憎的丰碑。”一连迭用六个比喻。高度的思想,生动的形象,博喻的手法,构成了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什么是转喻,例如姜夔《隔梅溪令》好花不与香人,浪粼粼。又恐春风归去绿成荫,玉钿何处寻?木兰双桨梦中云,小横陈。漫向孤山山下觅盈盈,翠禽啼一春,玉钿本为女子之首饰,此转喻梅花之芳姿。此词本以好花象征美人,由玉钿之一女性意象,遂幻出过片之美人形象,    转喻是指当甲事物同乙事物不相类似,但有密切关系时,可以利用这种关系,以乙事物的名称来取代甲事物,这样的一种修辞手段。转喻的重点不是在“相似”;而是在“联想”。

当我们回头看看几个镜头,内里的是若有若无的联系,如果非要说什么作用的话,我也说不清,我只是觉得它是文字的一部分。

我说隐秘呈现的镜头,那就要注意看看第一个镜头和第二个镜头有什么不同。第一个镜头类似于写景,时间,地点,人物,发生什么,以及景开始微妙的向内心的转换,请看:失败的谣言啊/就像早上的太阳。    这是一声叹息还是什么?  再接着第二个隐秘的镜头,是完全向内。但读到:让玉米星星在一起。  这开始矛盾了。天上的和地上的怎么在一起呢,其实这何尝又不是在辩论了,由内而向外转换,更多是是由心境转向辩论。  

其中,上帝,表盘的突然出现是突兀的,但仔细想来,还是若有若无的联系的。


“云中圣者擂鼓”与“上帝绝望的手臂”之间是对应了的。也是辩证主义的关系。之间的关系是  手臂与擂鼓的关系, 中间隔着“绝望”。

“渔船缝纫大海”与“在表盘上转动” 之间也是对应了的,之间的关系是表盘与大海的关系,渔船与转动的关系。中间隔着“缝纫”  

再回来看看“让玉米星星在一起”  一声感叹:老去如登高/带我更上一层楼 ,那么回到《晴空》,云中圣者——上帝。  


不谈了。就这样子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5 15:4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首诗的诗眼应该是折叠,通过折叠,才能做到星星和玉米、圣者和渔船、晴空和夜马的重合,也即真理和谣言的重合。
老来如登高,因为老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让你看透了一切,就如你登上一层楼了一样,是一种认识上的登高。
简言之,这首诗不怎么样,意象突兀,引入迷途。是北岛思想的迷惘表现。
哈哈,乱说一气,勿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7 12:3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读青蛙兄弟的高论
问候兄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13 17:0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