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楼主: 半块橡皮擦

读木头箱子诗《西风》有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5-13 19:5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半块橡皮擦 于 2011-5-13 16:32 发表


很多诗是不能分开读的。只能意会~~~

这个太认同了。好些人喜欢把作品当牛排样的分解,你会看见鲜血淋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13 19: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木姑娘这首诗我喜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13 20:5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喜欢。让人想到很多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13 21:05 | 显示全部楼层
说的好。
语言是我们融进诗歌的钥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13 22:19 | 显示全部楼层
只要诚恳厚道。有硬度、有高度、有广度、有宽度的叙述完成后,情感一定还在发生着作用。


恩。是这样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13 22:3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半块橡皮擦 于 2011-5-13 16:33 发表


只是有感。嘿嘿

这个长点:http://bbs.shigebao.com/viewthre ... &extra=page%3D1

看了这个,真好,看来木木滴你得从新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14 17:0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半块橡皮擦 于 2011-5-13 16:32 发表


很多诗是不能分开读的。只能意会~~~


可不可以这样的形式来分析?比如有人是这样分析这样一首诗的:













无题


等待携着远古的跫音

肆意的掳走人世珍宝

也包括这啃噬大半的第四颗苹果



我的等待透明而纤细

于夜的深井 细落成针

挖掘一粒玫瑰的种子


自欺乃至自虐的拆解

只待一枚花的骨骼落到宣纸上

我就有用之不竭的忧伤

开落成墨染的江南








有人说,诗歌源自大脑对外界事物的感知并与其思想在发生碰撞的瞬间产生的火花,即人们常说的灵感;不是源于灵感的诗歌是做作的、是无病呻吟、是文字的堆砌。
那么这种瞬间碰撞的过程到底是怎样一种情形呢?答案是:因人而异。
小轩窗的这首诗就是以其个人对曾经的一段破裂的情感之迷茫为例为我们揭示出他的诗歌灵感的产生过程——
等待携着远古的跫音
肆意的掳走人世珍宝
也包括这啃噬大半的第四颗苹果

这三行文字是作者于一段爱情破裂后对于现实产生的迷惘和失望,继而得出的一种因果论断:因为人间纯真的情感(也包括纯真的爱情)已随时间的推移被充满铜臭的金钱社会所取代(这种思想狭隘了点),所以要得到一种纯真的感情那只能是等待远古足音的到来而回到过去,暗示现在是什么当然是不言而喻的。
在这里,远古象征着纯朴、真诚、善良的时代。
人世珍宝,象征着人间真情。
肆意即为任意去做,能用上“肆意”一词,从反面暗示着“被掳走”的真情不是少量。
对于“苹果”的象征意义那简直是太多了,在本诗中我认为就是——爱情:亚当和夏娃因为偷吃“苹果”而被逐出伊甸园,说明苹果是“祸根”。
古希腊人也有类似的看法。据《希腊神话》,不和女神厄里斯扔下一个金苹果,苹果上写着“给最美丽的”,要求帕里斯判决。帕里斯把金苹果判给了爱神阿芙洛狄特,他得到的回报是美女海伦,同时激怒了智慧女神雅典娜和天后赫拉,结果引发了特洛伊战争。
那么作者为什么说是“啃噬了大半的第四颗”而不是第一、第二、第三颗呢?如果作者不是故弄玄虚的话,我想就是指人的六种感觉(人的感觉除了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外,还有一种属于意念的第六感觉)的第四种——味觉,也就是说,作者刚刚尝到了爱情的甜蜜,还没来得及尽情地去享受的时候就因现实的种种原因使之不幸夭折。
以上这三行文字就是作者从外界获得的感知,那么这种感知是如何与其思想发生碰撞并产生火花呢?Follow me——
我的等待透明而纤细
于夜的深井 细落成针
挖掘一粒玫瑰的种子

“透明”说明很清楚地等待(爱情);“纤细”说明微小,暗示等待的渺茫;
“于夜的深井 细落成针”,这一句是作者为了进一步渲染等待的渺茫所做的一个形象的比喻:这样的等待如同在深夜里寻找一枚不慎落地的小针一样艰难;
尽管这种等待很渺茫,可作者仍抱有一线希望——
挖掘一粒玫瑰的种子

这个“玫瑰的种子”与前边的“苹果”相呼应,也就是说,现实中失去的爱情在内心来寻找;

“自欺乃至自虐地拆解”,尽管这种爱情是一种苦楚和扭曲的疼痛,但作者还是期待着她纯净地成长——
只待一枚花的骨骼落到宣纸上

读到这里,作者的诗歌灵感产生的整个过程就脉络清晰了:大脑对外界事物的感知形成一种因果论断(等待爱情),与内心深处期待纯净爱情发生碰撞产生火花,而这个火花(也叫灵感)就是“用之不竭的忧伤”。
正因为有了这种用之不竭的忧伤,一首凄美的诗歌诞生了——
开落成墨染的江南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整首诗构思奇特,极富空间想象,用字精准,语言凝练。建议精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14 17:0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绿z衣 于 2011-5-13 19:56 发表

这个太认同了。好些人喜欢把作品当牛排样的分解,你会看见鲜血淋漓。。。


姐,能不能象以上这样的来分析诗呢,也是肢解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14 17:3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学习擦擦。。。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15 19:36 | 显示全部楼层
你们,你们让我鸭梨很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16 10:32 | 显示全部楼层
橡皮檫,你这感受也太少了吧,这么小气,就写这几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16 10: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木的诗有时是不按常理出牌的,这也是她的独特之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16 10:3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要慢慢来。真的鸭梨很大,才写了白云一个,http://bbs.shigebao.com/viewthre ... &extra=page%3D2。前段时间,不是给你写了《只用一秒》了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16 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哈,不会是被鸭扁了吧

其实写诗评不容易,不单单读一首诗就能读得出诗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16 10: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擦了,会死人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13 19:5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