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421|回复: 2

哪热往哪钻之诗歌的神坛(三)追赶电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5-1 12: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以前有句话,叫“赶超英美”,这话到现在就黄了。从会计学的常识上看问题,比较悲观些。再者英国国力的停滞不前,也使得这句话失去了某些意义。但提出这句话的人,我是很从人文上敬佩他的。因为从他开始,我们就一直没停过,随时随地地与美国作比较。所以显得这句话到底还是被客观地认同了,而且有永不停息的味道,这是实实在在的牛。
    前面说过,诗人的职业通俗点讲是个“偶像派”作表现的那么一个类似的工作。这句是我说的,暂时大家都别往心里去。实情是自从电影诞生以来,它对传媒和文学表现形态,使它具有摧枯拉朽的侵入者的标志性作用。我们小时候,最有兴趣参与的“文艺活动”,往往不是课本或者小说,而是电影。时隔多年,形势又和当年略有不同。现在是电视和网络当家,但这两者和诗歌没有可比性。
    电影走的路和诗歌走的路形式相近,方向却相反,这是一个很有意味的现象。当电影一不高兴的时候,它表现的就阳春白雪;当诗歌为了适应生存时,则会呼天喊地地求助于大众。所以在当下这么困难的时段,诗歌会一直紧贴大众,渴求大众的支持。这时的电影还是挺牛的,它可以有选择地适应这个社会。所以,我提出为了争取诗歌的可选择性,眼光一定和电影看齐。争取我们的诗人写出的作品,个个都比畅销书卖得更快。
    这种解释,并非无厘头的没来由。我们还是从西方现代诗歌发展的某段时间来考察它的可验。
    最接近我们早期对西方现代诗歌的认识的时间大概在1911年前后,因为对这个时间的定义裁定,是根据我们大量地出国接触西方文明作背景的。向前推50年吧。我们主要的接触,应该差不多把绝大多数的接触面都囊括进去了。我还比较轻松地从大量小说的阅读中知道,十九世纪的中后期,实际诗歌的存在形式,是靠地域性很窄的小圈子,及文学沙龙等等的小印刷量,小销售量,来如此维持的。虽然如此,大家一定不能轻视这个存在现象,因为很重要的一点是,必须纳诗歌进入一种传统,它才可以有持续的热度。
    为什么电影会持续这么多年还可健在。答案和上面是一致的。大家可以自己慢慢去推导。所以,电影当然就是诗歌的先导。我们为什么不去追赶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11-15 07:2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