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9040|回复: 65

半遮面的诗歌创作——我读半遮面的《新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4-14 16: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半遮面的诗歌创作--------我读《新闻》

我读诗歌,第一是要去读作者写了什么,从写了什么里面去考量作者在想什么,从作者想什么中去定位作者的世界观位置及世界观方式。第二步才是研究作者的写作方式、文化底蕴和创新程度。我一直认为,一首诗歌必须要呈现美、呈现事物、呈现诗歌的艺术本身,如果诗歌没有呈现写作就是失败的,所以,我认为,诗歌是以诗歌本身的形式来呈现生活的,是作者用个人拥有的诗歌方式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认识程度的。半遮面的诗歌我读了不少,总的感觉是:
1、
在清晰的焦点认识的基础上,有很强的发散能力和聚合能力。
2、
由于发散与推进中照顾到结构建设,考量过布局,因而有很强的冲击力。
3、
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在多层面发展和展开之后,推进中的转接与意象间相互支持还不稳定。



<<新闻>>

那天我听到湖水
在阳光下破裂的低语
有人摆弄梳子和镜子
在影子下沉时, 他们的举止
逼近笑声, 与画眉鸟相撞
那儿, 没有转动的磨轮
却有行驶的车辆, 这是他们所期待的
物质,  还没有被投入虚空之前
我目睹了附近的一切______
白色的大楼, 黑色的面孔
他们在改变生活, 他们在依赖语言的叫喊
他们不需要真理, 真理已躺了好些年
甚至有的已衰老, 衰老
变成一份报纸, 和许多人正在寻找的
东西, 他们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阳光说:
1、
从诗歌的呈现角度来讲:民众的生活是丰富的、底层的、充满期待的,同时是不能稳定的把握自己的,有时候他们有极大的自我,有时候确实是完全没有自我的。
2、
这是个很大的立意,是比较难以表述的、思想性极强的立意。如何采用替代、暗示、引渡、印证的方式来表现这些,是对作者诗歌水平的考验。写直了就是怨、写晦了就是酸。
3、
这首诗歌没有分段,也许对习惯分段阅读的读者来说不太习惯,再加上作者发散中的转接有一定的阻力,我试着来读:

<<新闻>>

那天我听到湖水
在阳光下破裂的低语
有人摆弄梳子和镜子
在影子下沉时, 他们的举止
逼近笑声, 与画眉鸟相撞----------------------------这里画眉鸟的意象转接有阻力。

那儿, 没有转动的磨轮
却有行驶的车辆, 这是他们所期待的
物质,  还没有被投入虚空之前---------------------投入虚空这里牵引不太清晰。
我目睹了附近的一切______

白色的大楼, 黑色的面孔
他们在改变生活, 他们在依赖语言的叫喊
他们不需要真理, 真理已躺了好些年
甚至有的已衰老, 衰老
变成一份报纸, 和许多人正在寻找的--------------这个结尾布局的空间很好,转接上滞了。
东西, 他们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从整体上说,发散很好。一系列的景物、事件、哲理、运动状态的声音,从厚度上与韧性上支持了诗歌,这点做的很不错。用生活中常态的行为替代了对人物的描述,这点上说,是很高明的,增加了诗歌的弹性和可读性,有效地牵引阅读者跟随线索递进。由于引入社会和哲学的术语,比如真理、白色的大楼、物质等,又使诗歌具有可撬动的震撼点。
因此,我认为,作品从空间、时间、人物、等方面聚合了呈现的主线,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完>




.


[ 本帖最后由 这里有阳光 于 2011-4-14 17:23 编辑 ]
学写诗歌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1-4-14 17:0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14 17:06 | 显示全部楼层
嘿嘿,我进来,就看到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14 17:07 | 显示全部楼层
总结总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14 17:07 | 显示全部楼层
推进中的转接与意象间相互支持还不稳定。---------已经放进大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学写诗歌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1-4-14 17:0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14 17:15 | 显示全部楼层
添加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14 17:24 | 显示全部楼层


匆匆写过。不到之处请面面指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14 17:2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14 17:25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候千。大家都来讨论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14 17:2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学写诗歌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1-4-14 17:3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14 17:4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今天下午回了不少贴,刚读完红颜诗歌兄的那篇,现又读了阳光兄这篇,脑开始昏沉了,不过着实受益不浅!

有很多人觉得诗歌是“私”的,其实,不管你的诗歌如何,只要有文字,就多多少少能从中探索出作者本身的世界观位置。世界观是一个大的主题,能将此主题巧妙地运筹到诗中,是需要阅历和语言的驾驭能力的。
其次,才到作者或作品本身的主题,逐渐向“私”发展。

阳光兄读诗歌的方法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
我个人意见再加上一点,我喜欢既能呈现,又有语言驾驭能力,并有一定语感的诗歌,失去了语言的魅力,就不叫诗歌,而叫文字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14 17:49 | 显示全部楼层
面面的新闻我也喜得很。 
特别是后半部分。
本来也想写点什么,不过最近太忙了,以后再说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14 17: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的时候我会觉得,诗歌的私有有时跟个人的喜好关系密切。
面面的特点,就是思维开阔,理性智慧,诗歌带有极强的现实感及穿透力。
这一点有时会让读者跳不出来(我也怀疑,面面自己呢,跳得出来么?)
若非要挑刺的说,那就是,那就感性差些。
我记得,具象表现绘画的几句话,提给面面思考。
“即将原有的经验和理论悬置,并认定它为无效,而用现象学的思维方式来思考,
自己所思索的,来实现对原有艺术的超越,也就是试图用一种全新的方式来观察世界
,来感受个体精神的力量。”

面面呀,不一定是原文,我不太敢肯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14 01:5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