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171|回复: 2

[评论] “轻”与“重”,孰轻孰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3-29 22: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轻”与“重”,孰轻孰重?
                  
                  ——《黑暗中的舞者》的影评
    她是生命的舞者,却最终被黑暗吞噬。

    据说丹麦导演的拉斯冯特里尔的良心三部曲灵感来自于《良心》——他小时侯看过的一本连环画,是一个关于善良的小姑娘的童话故事,她带着一个面包,独自一人穿越大森林,当她走出森林的时候,她身上什么东西都没有了,她赤身裸体,尽管这样,她仍然对将来充满信心,她总是说“我能对付”。可以说,《破浪》《白痴》《黑暗中的舞者》里的女主角都有坚韧的牺牲精神和强烈的宗教情怀,敢于以柔弱之肩直面无力承受之重,她们自身最大的轻松和解脱却只能在非现实的世界里去完成。尤其是在《黑暗的舞者》主人公塞尔玛那里,幻想的艺术世界与现实世界的截然分离,最终没能解救她。
   
    这部电影的沉重来自于以极为简单的甚至老套的情节错位地表现极为厚重的主题和内涵。全片拍摄现实场景时用的是近乎纪录片的自然写实手法,比如开头一段明显和故意的晃镜,导演执意要告诉我们这就是生活的真实。然而对于片中却有很多的非现实场景,导演又做了这样的处理,由于主人公塞尔玛尽管即将失明,却时常幻想自己在进行歌舞剧表演(共有7次歌舞的场景,包括最后绞刑架下刑前的“死亡之舞”),对于这些载歌载舞的场面,却又拍的很幻象,让人一看就知道是一出幻境,就等着塞尔玛残酷的被唤醒。镜头里清晰的现实和朦胧的梦想,造成了另一种的错位,这就正如这个片子美丽到近乎残酷的名字告诉我们的:黑暗的现实和理想的舞蹈,一种近乎撕裂的疼痛。

     生活是永远的主题,活着是人一生最大的事,而怎么活却是艺术大师们极力试图去呈现的。《黑暗中的舞者》的片头出现的不是片名而是一幅长达3分多钟的“画布”,白色的画布中点点斑驳跃然其上,悠悠长号悄然响起,当观众还在依着画面的情景想像这画是什么时,色彩渐渐地变了,画中的形态也变了。从茫茫雪原上萌发的点点绿意,到变形的眼镜,阳光下的水面上金色的波纹,玫瑰的花瓣,黄色的向日葵,白雪皑皑的山峦,路边飘落的黄叶……其实它一直都在变,你发现了也好,没发现也好,它不停地变化着,几乎所有的色彩都在这一画布上出现过。我认为这一段画布并不表现什么,只是黑暗中一个低沉的声音:“这就是生活的全部可能性。”这一正如在影片中,每个人物的个性都是复杂的综合,都是真实的人性本色,没有明显的善恶对立,你也无法为塞尔玛的悲剧寻找真正意义上的责任承担者,如果一定要有,那只能是生活本身。
   
    舞者有轻盈的舞蹈,却避免不了深陷黑暗之中起舞,面对无可避免的生活之重,轻与重,孰轻孰重?
发表于 2011-3-29 23:26 | 显示全部楼层
生活是永远的主题,活着是人一生最大的事,而怎么活却是艺术大师们极力试图去呈现的



很精到的影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5-18 02:0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