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4510|回复: 40

我有旧颜对春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3-26 14: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些花,将红未红,家书还未曾远寄
我在偏寒的豫东
忙着穿针引线,缝补春光

形容词都赶去踏青了
小庭院空空如也
我找不到更合适的颜色
来装点两岸的桃花

其实,我多想停下来
听听流水的歌唱,东风的叹息
想一想前尘旧梦,旧梦里蹄音缭绕的
驿道。驿道上错身而过的
陌生人

可是,我不能。

这些春光是春天的
它们吞吃了城市和乡村
在三月,我一贫如洗

[ 本帖最后由 秋若尘 于 2011-3-26 14:15 编辑 ]
发表于 2011-3-26 14:58 | 显示全部楼层
结尾出彩, 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26 17:54 | 显示全部楼层
想一想前尘旧梦,旧梦里蹄音缭绕的
驿道。驿道上错身而过的
陌生人

笔墨很优雅、悠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学写诗歌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1-3-26 20:2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26 20:25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若的好诗,春天的三月若诗情澎湃呀,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3-26 23:5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半遮面 于 2011-3-26 14:58 发表
结尾出彩, 问好

问好面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3-26 23:5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翩然落梅 于 2011-3-26 17:54 发表
想一想前尘旧梦,旧梦里蹄音缭绕的
驿道。驿道上错身而过的
陌生人

笔墨很优雅、悠然。

谢谢落梅,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3-27 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学写诗歌 于 2011-3-26 20:23 发表
一些花,将红未红,家书还未曾远寄
我在偏寒的豫东
忙着穿针引线,缝补春光

形容词都赶去踏青了
小庭院空空如也
我找不到更合适的颜色
来装点两岸的桃花

其实,我多想停下来
听听流水的歌唱,东风的叹息 ...


问好学写诗歌,这前一部份只是对表象事物的一个白描,其实这整个诗的侧重点是在后面的,通过一个句式的转折,情感陡转急下,才是当下心里真实的写照,以春光的美好反衬出心思的落寞,进而点题:我有旧颜对春光。可能我在表达手法上稍欠妥当,误引了读者,谢谢你的意见,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3-27 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水~湄 于 2011-3-26 20:25 发表
欣赏若的好诗,春天的三月若诗情澎湃呀,学习!

湄儿,好久没见了,想念,要常来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学写诗歌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1-3-27 01:1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27 10:46 | 显示全部楼层
若尘,你的名字跟你的诗歌一样。问候。

[ 本帖最后由 正文 于 2011-3-27 11:03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27 10:5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读,诗句娴熟优美。问好若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27 11:29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我多想停下来
听听流水的歌唱,东风的叹息
想一想前尘旧梦,旧梦里蹄音缭绕的
驿道。驿道上错身而过的
陌生人
————————————————————

这里又深入的印记。问好若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27 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诗歌的蕴藉
————评论秋若尘的《我有旧颜对春光》

        有时候我们很奇怪,明明是说写不好诗歌,而又恰恰能写好一个文本。这就看我们创作的当下有没有放开自己了。审美很多时候是合目的,就是不经意间诗文就成了,仿佛天上掉下一块馅饼。
        文字的野心,人越低姿态反而充分地发挥了自己的才思。还是要归于审美的非功利性中来,对于缪斯的美誉,诗人抱以平常心,为此一个诗人的谦虚其实是很难做到的。我们往往看到自己文字的张牙舞爪,而孤独和寂寞却不是敌人,正是它成就了诗人自我求真的敞开。

我有旧颜对春光

作者:秋若尘

一些花,将红未红,家书还未曾远寄
我在偏寒的豫东
忙着穿针引线,缝补春光


        “花将红未红”,是怎么样的一种书写状态呢?这也许是尚未开放的心情吧。“一些花”形式上作为审美客体的观照物,那么它和审美主体又是怎么样的关系呢?
        心灵之花为什么还不迎风怒放,“家书还未曾远寄”就轻轻道出了缘由,之后的“我”偏居一隅,这些都是作者的生存态。“穿针引线”既不是纳鞋底,也不是编织春天的布料,但如果春光确实一块上好的布料,那么作者的“穿针引线”就是对书写春天的寻找了。
        为此,“红”就是另一层寓意。

形容词都赶去踏青了
小庭院空空如也
我找不到更合适的颜色
来装点两岸的桃花


        作者承认自己的荒芜,“形容词”在画家手上应该是斑斓的色彩,而那些缤纷的语言色块在作者看来无影无踪,丝毫没有一丝头绪。其实这还是生存态的暗示,“踏青”是室外的,作者却是蜗居的。
        看来作者过于谦虚了,这些明亮的语言夹带着春的气息已经扑鼻而来。天知道那“小庭院”是不是她内心的灵动和欲取先予;小小的庭院是装不下“两岸”的,如此那内心的庭院必已是无限向往着“桃花”。

其实,我多想停下来
听听流水的歌唱,东风的叹息
想一想前尘旧梦,旧梦里蹄音缭绕的
驿道。驿道上错身而过的
陌生人


        于是作者继续写照心态的同时,营构出更多的人心景象。“多想”就是按耐不住的意思,但也是一种平均化现实生活的折射。此时,作者凝神观照而赢得的了许多灵活灵现的事物。现在我们很有必要静静想想那些脑后出现的具像和意境,它们首先是流水的音符,东风的叹息。流水的歌唱是人生的希冀,而叹息则是对春风的无奈。
        境况进一步迷离起来,前尘与旧梦忽明忽暗,仿佛它们从睡眠中踏踢而来。光和影创造出一条古老和扑朔迷离的马道,还有一个陌生人硬是闯进作者的心灵,并又从她的观照中匆忙而过,留下芬芳的戏剧性。
        所有这些都是作者的召唤,寄寓了她的审美理想。如果陌生人是前尘旧梦的,那么这理应是宿命的相遇;如果他必定消失于梦境中,那命运就是不可把握的。如此,我们对第一节“家书”的理解就有了延伸。“家”就是要创建一个新的心灵港湾,而“书”就是投之以李,报之以桃。

可是,我不能。

这些春光是春天的
它们吞吃了城市和乡村
在三月,我一贫如洗


        很可惜这只是一种奢望,“我不能”使“穿针引线”一下子就变得暗淡起来。诗人的心灵非常玲珑,“若尘”就是好像和尘埃一样不容易察觉。“春光是春天的”,花朵自开自谢,城市和乡村又在哪里,就看每个人的心智和领悟力了。
        在三月,一切都青黄不接,它高扬不起来,“一贫如洗”地抵挡着生活。诗歌的韵味总是由蕴藉来担当,心灵往往一闪身就共融进去而获得理解,并且这种理解在题目中。对于作者来说,这些都是不要紧的,因为当一个人有了生活的意义,她就在天堂中。

[ 本帖最后由 石侃 于 2011-3-27 22:31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3-27 22:4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石侃 于 2011-3-27 22:21 发表
诗歌的蕴藉
————评论秋若尘的《我有旧颜对春光》

        有时候我们很奇怪,明明是说写不好诗歌,而又恰恰能写好一个文本。这就看我们创作的当下有没有放开自己了。审美很多时候是合目的,就是不经意间诗文 ...

细细地读了石侃给若尘的评,很是感动,好似一切事物在你的眼里都是通透的了,就像我自己在照镜子,自己与自己在对话似的,非常感谢,这是这个春天若尘收到的最好的一份礼物,收藏了,再谢,远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20 16:4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