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楼主: 空气

我对红颜诗国部分诗歌的赏析集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8-2 16:21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的诗歌赏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2 16:21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的诗歌赏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2 16:5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周飞雪 于 2011-8-2 16:21 发表
很好的诗歌赏析.

谢谢飞版将这个老帖子顶上来!还有几个,干脆一并贴上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2 16:57 | 显示全部楼层
《猫》文/半遮面
一个长着黄眼珠的人
他的胡子躺在陌生的表情上
可他的手势暧昧,在门口的石磨前
筛子里有黄鱼,并且他也有着同样的黄皮肤
他转身,拖着它一起前行
毫不担忧自己的处境

7点15分,我听到
屋内有茶水的声音,还有人在窃笑
那一刻,我不再是我自己
当我爬过围墙和栅栏,身后
有人叫嚷:这该死的,又来了!
=============================================================
物我两忘,人诗合一
------面面诗歌《猫》赏析

        一些诗人强调在写诗的时候,一定要注重对客体事物的感受力,进入忘我之境界。面面这首诗歌《猫》,正是作者进入物我两忘、人诗合一之后,通过敏锐的客体感受所创作出来的佳作。
        诗歌的两节分别描写了两个不同的生活场景,这个生活场景既是猫的生活场景,也是人的生活场景,两个不同的生活场景通过“猫”这一主题紧紧衔接在一起。
        我在读这首诗的时候,一忽儿置身于猫的世界,一忽儿置身于人的世界。我们可以这样认为,作者既是在用拟人的手法写猫,也是在用拟物的手法写人,或者既是在写猫又是在写人,又或者通过写猫的生活场景来隐喻人生百态。
        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是:“那一刻,我不再是我自己/当我爬过围墙和栅栏,身后/有人叫嚷:这该死的,又来了!”此时作者完全进入了忘我的境界,仿佛她自己就是那只猫,或者那只猫就是她自己,正在缓缓爬过围墙和栅栏;而那一声叫嚷恍惚中又把“猫我”拖回到“人我”中来。
        整首诗结构严谨,隐喻深刻,文思敏锐,运笔不落俗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2 16:5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里有阳光:《深处》

往深处想,就是眼睛咀嚼的灰色
和梦的细节
她耳垂微微泛红。“我现在什么也不是”
在没有行走的疲惫之上,她抚摸脚
目测距离
周围的一切发出暗语,她静静地
离开镜子,抵达哑

暗灯之后,宁静浸润细节
她思索遗迹,和那个男人留下的疑问
但聚集的全部散去。“睡吧”她饮一口凉水
画师立于月光之上,注视她的不朽

赏析:首先,这首诗歌的题目就开得非常玄妙,“深处”给人的想象余地是极大的:大山深处,宇宙深处,一个小小的意念的深处,一个甜蜜的吻的深处......
      整首诗中,作者是隐身的,从一开始,她就出现了。她是谁?她是一个女人,她也许就是我们普普通通生活中的一个极其平凡的女人。她在干什么?很显然,这个女人在照镜子,而且她一边照着镜子,一边陷入了沉思。那么,她又在想什么呢?诗歌中弥漫的场景让读者心中自然而然产生一连串的疑问来。在整首诗中,作者没有出现,他所布局的语言像一个玄妙的迷宫,让读者自行去寻找答案,于是,读者们心中就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对于这个女人的想象。她是那么活生生地站在我们面前,我们仿佛就像可以触摸到她一样。
      在这里,我读到的对这个女人的印象只能代表我个人的观点。首先,在第一节中,这个正在照镜子的女人是一个有故事的女人,她的故事里弥漫着一种淡淡的忧伤,她的“眼睛咀嚼的灰色”已经告诉了我们。其次,这个女人曾经也有个爱的美妙,那些“梦的细节”告诉了我们。但是现在,女人是孤独的,也许,她被一个负心的男人抛弃了,“我现在什么也不是”。现在,这个可怜的女人孤独地存在着,她在干着一些孤独人都会干的无聊的事情:抚摸自己的脚,目测着毫无意义的距离。她做着这些以此来排遣心中的孤独。
      在诗歌的第二节中,女人躺了下来,熄灯准备睡觉。但她睡不着,她的脑壳里还在搜索着和那个男人的一些遗迹,以及对那个男人留下的疑问。最后她心如死水,“聚集的全部散去”,可怜的女人无奈地安慰着自己:“睡吧”。显然,这是一个受了伤害的女人。而在现实生活中,像这样一个女人和一个男人之间的故事实在是太多了,多得你根本没有时间没有精力去听他们的故事。整首诗歌给读者制造的画面感,就如同我们仿佛活生生地看到了那个女人一样。
      但这首诗歌最玄妙的地方却是在最后:“画师立于月光之上,注视她的不朽”。这个画师是谁呢?是生活本身,是命运本身,还是月亮的影子,是上帝的影子,抑或都不是,而是真的有这么一个画师,这个画师正在作画,而我们刚才所读到的一切,不过是画师在自己的画中所表现的内容,我们走进了作者所布下的美好的骗局。或者说,生活本身就是上帝所做的一幅画,我们都活在画中,像那个女人一样,定格于不朽。诗歌在最后,从更深的层面上,将探寻的笔触伸到了我们生命的天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2 16:5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里有阳光:《桃花渡》

曾经有冰浸润过的香
是那片倾斜的山坡

风滑下来
那山谷里,便响满花瓣的声音
渡人无法模仿绽放,围拢成栅栏
努力使自己更像弯曲的树干

他们转身,看见冰在深处抵达河流
便大把搜集花蕾的颜色
照亮归途。于是他们尝试穿越
去追赶走在前面的自己

赏析:读一首好诗如同饮一瓶百年老酒,那些绵柔的香味隐藏得极深。它就像一枚切开的浆果,在空气中缓慢地释放和散发。《桃花渡》就是属于这样的诗歌。
《桃花渡》是一首象征主义诗歌,作者通过深刻的隐喻来表达自己对世界的看法,全诗不议论,不抒情,追求的是暗示的效果,读者在读诗的时候,通过自己的想象,找到诗歌的秘密,发现人生的哲理。
先分析题目:“渡”即是过河的地方,既为桃花渡,想必那地方长满了桃树,春天到来的时候,满树桃花,竞相争艳,芬芳四溢,故名桃花渡。
桃花盛开于早春,那时候,我国大部分地区春雪尚未消融。于是作者便有了这个简洁的开头:“曾经有冰浸润过的香/是那片倾斜的山坡”。很显然,桃花渡所在地地方在那片倾斜的山坡之下。
“风滑下来/那山谷里,便响满花瓣的声音”:当春风吹来的时候,早春的桃花开始盛开,那些在渡口等待过渡的客人,仿佛听到了花朵开放的声音。
“渡人无法模仿绽放,围拢成栅栏/努力使自己更像弯曲的树干”:春花盛开,美不胜收。引来众人前来观赏。为了看得更清楚,他们“努力使自己更像弯曲的树干”。这一段写得非常形象,呈现的画面栩栩如生。
“他们转身,看见冰在深处抵达河流”:毕竟春天已经来了,大山深处的坚冰开始融化。海拔较高的山,常常会出现十里不同天的景象,山坡下阳光灿烂,但大山深处却是冰雪未消。所谓山下吃西瓜,山上穿棉袄。
“便大把搜集花蕾的颜色/照亮归途”:这里写的是一种美好的感觉。美好的风景带来美好的感觉,美好的感觉照亮美好的归途。
“于是他们尝试穿越/去追赶走在前面的自己”:春天来了,阳光明媚,当我们行走的时候,我们的影子在我们的前面,我们追赶着走在前面的自己。在这里,作者在暗示着: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中,在我们人生的每一个驿站,每一个渡口,我们匆匆地赶着人生之路,我们只有不断地追赶自己,超越自己,我们才能迎来生命的春天,我们的生活才会像早春的桃花一样,摆脱冰块,芬芳美丽,光彩照人。这最后一句,便是本诗的眼了。
读完全诗,我们发现,在整首诗中,作者没有用一个华丽的词语,我不禁想起一位老师说过的话来:越是功力深厚的诗人,越是善用那些最简单、最常见的词语,来写出最玄妙最优美的感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2 16:58 | 显示全部楼层
小鱼儿:亲

亲,我好喜欢你呀
给个好评吧!

亲,我粉你了
咱们互粉一下吧!

亲,心情愉快哦
欢迎回访!

亲,快递跟不上
我也没办法呀,别投诉啊!

亲,有事留言
我隐身的哈!

亲,我上班想你想的睡着了
老板说扣奖金,咋办呀?

亲,他们说,2012就快来了
扯证吧,才3块钱!

赏析:幸福总是来自于那些最平凡的生活和那些最平静的感觉,整首诗的基调俏皮幽默,特别是最后一句,将诗歌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让人陷入多层面的思考:首先,在平凡的生活中,由于长久的麻木,我们对幸福对爱情的感觉不断迟钝,只有当末日到来的时候,我们才突然发觉爱情是多么的珍贵。其次,末日、灾难、苦痛,这些挫折之物,才是鉴别爱情真假的试金石。第三,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将今天当成末日来过,我们就会更加珍惜生活,就会更加善待爱情,更加感恩他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2 16:5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里有阳光:《漂》
卡夫卡:你对这些话的领会程度,取决于你的孤独有多深。

落叶、蝴蝶、风来源于对漂的膜拜
她对一幅画说
“我要走了”,就飞起来

一切都是蓝的
像白色一样的蓝。她把自己租给一面镜子,对它说:
“爱我吧”

风、蝴蝶、落叶在每一个街区跟随她
霓虹灯诡秘
她对镜子说“我好看吧”。镜子里家乡如画

每件衣服都有蝴蝶,还有
一个砍柴的老人。她对镜子里的
另一个男人微笑,沿着腰肢伸开双臂
漂起来

赏析:《漂》:仅一个题目“漂”字,便让人想起那些为了生活四处奔波、流浪和漂泊在外的人们,疼痛和孤独之感油然而生。
    “落叶、蝴蝶、风来源于对漂的膜拜/她对一幅画说/“我要走了”,就飞起来”:落叶、蝴蝶和风,在这里象征着即将外出打工的各类人群,他们怀着对打工可以挣到大钱的美好梦想,也就是对漂的膜拜。而“她”则是指一个即将踏上打工之路的女孩,“一幅画”则象征着女孩对未来生活的美好设想。
    “一切都是蓝的/像白色一样的蓝。她把自己租给一面镜子,对它说:/爱我吧”:女孩来到大城市,才发现,外面的世界并不是想象中的那样——“一切都是蓝色的,像白色一样蓝”。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外面的世界更无奈。无奈之下,女孩只好把自己租给一面镜子——镜子在这里象征着虚幻的爱情。在大城市,一些打工的女孩总是希望通过“爱情”来解放自己,为此不惜傍大款,做二奶。大家请注意:最后一句“爱我吧”,应该暗示有一个隐形男人的存在。
    “风、蝴蝶、落叶在每一个街区跟随她/霓虹灯诡秘/她对镜子说:我好看吧/镜子里家乡如画”:风、蝴蝶、落叶第二次出现,这次出现的象征意义与上一次不同,象征着女孩来到大城市之后的各种心情,但霓虹灯是诡秘的,暗示着女孩的爱情也许是见不得光的。但是女孩仍然沉溺于那种虚幻的爱情之中——“她对镜子说,我好看吧”。当然,女孩偶尔会想到家乡,于是第二次出现的“画”,在此象征着女孩一种真实的心境:在大城市里发生的这一切也许是虚幻的,只有偶尔在心里出现的家乡才是真实的;家乡,也许才是她心灵的归宿。
    “每件衣服都有蝴蝶,还有/一个砍柴的老人。她对镜子里的/另一个男人微笑,沿着腰肢伸开双臂/漂起来”:在最后一段里,作者把家乡的真实与大城市的梦幻放在一起,进行着深刻的对比。那些真实的事物包括:每件衣服都有蝴蝶,一个砍柴的老人。那些虚幻或者不可捉摸的事物有:镜子里另一个男人的微笑。大家请注意,“另一个男人”和第一次出现的隐形男人不是同一个男人,暗示在社会的大染缸里,女孩的心灵不再纯洁。最后,女孩“沿着腰肢伸开双臂,漂起来”,不仅照应了主题,而且“漂”的第二次出现,与上一次的意义也不相同,在此象征着一种即时的寻乐。

    整首诗歌反复出现的“镜子”、“蝴蝶”、“蓝”、“画”,具有多层面的象征意义,虽重复使用但丝毫未有重复之嫌,且每次出现的时候寓意皆不同。全诗结构紧凑,语境丰满,句子干净,起承转合环环相扣。更难得的是,一首小小的诗歌之中,竟然如同小说一般蕴含着人物、场景、故事、情节,我多想说它是一首诗化了的微型小说,它的主题就是用诗人的敏锐来洞察和揭露残酷的现实:在金钱社会这个大染缸里,环境正在造就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无论一个人的心灵多么纯洁,要想独善其身都是多么的艰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2 16:59 | 显示全部楼层
芳草
文/深圳欲望

我像是
拧在这个城市手心的
一棵大白菜
等待,一饮而尽的那些眼神
风收集那些失散多年的影子
绿得发亮
用厚厚的身体压住

我要找
一个茂盛的地方
生长一大片芳草
每一棵芳草上,挂一条鱼
祭奠曾经的小渔庄
土地已被房价领走太远
每日垫着脚,向着天空
阅读

这时
我多想把自己打开,平铺下来
成一块肥沃的土地
种着我优美的诗歌


回归自然、走向自然是现代人最迫切的精神需求
------------深圳欲望《芳草》赏析
      深圳欲望的这首诗歌,语言既质朴又优美,内蕴既轻巧又厚重。在它美丽语言的外表之下,反映的是人类生存、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大主题。在阅读这首诗歌的时候,大家一定要注意:诗歌中出现的“我”,有多层面的意旨:第一,作者采用拟人的手法,将“芳草”想象成一个人,诗歌中的“我”可以理解成“芳草”的自述;第二,是作者自身的暗指。弄清楚了这一点,我们再来逐句对诗歌进行分析。
      “我像是/拧在这个城市手心的/一棵大白菜”:无论是题目中出现的“芳草”,还是这里出现的“大白菜”,它们都来源于自然。这些来源于自然中的物象(亦即意象),让人想到土地上的家园和那些自然中的美好事物;它们代表着作者心中那最后一块神圣的净土,同时又是作者自我本身的观照与“物我合一”。作者身处大城市;大凡在城市生活久了的人们,无时无刻不渴望着回归——回归自然和走向自然是我们这一代人最迫切的精神需求。当这种精神需求在现实中遇到阻碍的时候,作者寄希望于一块“芳草”地,或者一蔸“大白菜”。中国古老的哲学思想在这里重焕生机。
      “等待,一饮而尽的那些眼神”:正因为“渴望回归”的迫切,所以作者才写下了如此迫切的句子,等待一饮而尽的那些眼神。
      “风收集那些失散多年的影子/绿得发亮/用厚厚的身体压住”:残酷的现实让作者不敢面对。这些年,由于自然环境的严重破坏和生态的不断恶化,青山绿水、田园美景和自然风光正在不断成为影子。我想,不仅作者自己不敢面对,凡是每一个有责任感的人类,都不敢面对。当然,仅仅靠厚厚的身体,恐怕压不住这些时不时就浮上脑海的影子。
      “我要找/一个茂盛的地方/生长一大片芳草”:在这一段里,作者的心情充满了焦灼,虽未见其振臂高呼,但我们分明能听到作者内心的呐喊。在这一段里,作者迫切地希望人类与自然能够和谐共处。
      “每一棵芳草上,挂一条鱼/祭奠曾经的小渔庄”:在这里我想说一说祭奠的价值。因为我相信很多读者会提出一个疑问:作者所处的深圳,以前的确是一个小渔村,那么,将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一个繁华城市,难道有什么错误吗?我想说的是,发展本身是没有错误的。错误的发展则是:很多城市的发展、很多国家的发展,都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来的,这种发展是得不偿失的。君不见现在的各种自然灾害,动不动就是百年一遇千年一遇;为什么那些百年一遇千年一遇的东西,我们有时候在一年里要遇到N次呢?有科学家曾经做过分析,将世界上全部的发展所获得的经济利益用来治理发展本身所破坏的环境,恐怕乘以10倍之后都远远不够。
      “土地已被房价领走太远/每日垫着脚,向着天空/阅读”:人类的生存之本是土地,土地的流失及被破坏掉,或者说,不当的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越快,恐怕不见得就一定是好事。
      “这时/我多想把自己打开,平铺下来/成一块肥沃的土地/种着我优美的诗歌”:最后一段非常优美,优美之中让人陷入深思。最后一段寄托着作者对回归自然、重建自然和重建美好家园的强烈希望,寄托着作者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存共荣的美好希望。但愿这种希望不是梦想!
      之所以说这首诗反映的是大主题,是因为我一直认为,保护我们共同的地球大家园,让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我们每一个人应尽的责任。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我们应把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摆放在第一的位置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2 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囫囵食神:春 天
颈椎病又犯了,
我不得不再次低下头;
远处传来鹧鸪鸟歇斯底里的鸣叫,
我的后背 冷风嗖嗖。

视野越来越小,
脚面越来越清晰——
一只纯色的京哈绕我转了几圈,
嗅了嗅,然后抬起后腿,漫不经心地
在我的裤脚上
盖了枚腥臊的合同章,扬长而去。

我木然地坐在石凳上,等待着
风来发落。这时,
听到有人喊我:
来签字,快递,一副牵引!

强忍着脖颈的疼痛
我抬起头,
只看见抽芽的柳枝
在风中飘动。
         赏析:这首诗通篇以大量写实的文字进行铺垫,让自己的心情在叙述中层层得到呈现,最后一节深化主题。
      在第一节中,作者以写实的文字描写自己颈椎病犯之后的痛苦(注:颈椎病是一种很顽固的的疾病,发起来的时候颈椎僵硬疼痛,苦不堪言),用鹧鸪歇斯底里的鸣叫来暗示自己心中的烦躁。
      而在第二节中出现的那只小狗,它不停地转圈,嗅闻,盖章,然后扬长而去。通过描写小狗的调皮捣蛋,暗示自己渴望健康自由的心情。
      最后两节,作者坐在石凳上,由于颈椎病痛苦不堪,等待着风的发落,恰在这时有人朝他喊:“牵引”到了。
      “牵引”是一种专门治疗颈椎病的器具,作者对它寄予了很大的期望,此时作者的心情就像是那抽芽的柳枝在风中飘动。
      这最后两句结得恰到好处。它启迪着我们:健康自由就是我们人生中最宝贵的春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2 17:01 | 显示全部楼层
低处的迷雾:《我不纯洁》

被撕碎时
我恨得磨刀霍霍
我不纯洁
我无须装得比谁都老实、善良
我心不宽
我记仇
不像花老练习枯萎
却像灰尘无法收敛

      赏析:人最难得的就是保持内心的真实,而诗歌就是倾听、书写和宣泄来自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想法、体验和诉说。人们在读这样诗歌的时候内心也会跟着变得真实,不掩饰,不做作,不假装君子。从诗歌的语势中,你能听到一种对内心回归真实的呼唤。最重要的一方面,雾版的这一首诗在情感上宣泄至极,当事物发展到极点,就会朝着相反的方向转化,就如同,天空中所有的雨点下完之后,必定会等到一个晴天。而读者在体验如此“狠极”的语言之后,会自然进入心灵反思的层面;所以,读者在诗句中感悟到的绝对不是磨刀霍霍和记仇,反而会是一种心灵的释然、宽容和豁达,那释然的心灵就像是无法收敛的灰尘——既然无法收敛,就说明已经彻底释然了。另外,从题目来分析:我不纯洁;一个说自己不纯洁的人,一个勇于将自己的内心拿出来晾晒的人,其本真上是无比纯洁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2 17:01 | 显示全部楼层
踏破皮鞋:青灯

摇曳了整整一夜的她
狠狠吸入最后一滴灯油
用婆娑的身影和忽明忽灭的声音给我暗示
黎明将近

我不能见死不救
我果断伸出双手

一只为她遮挡催命鬼的偷袭
另一只贴紧她的身体

皮肉的焦香和钻心的疼痛吱吱作响
新鲜血液顺势而下
她苍白的脸色渐渐红润

而我们那被第一缕阳光射中的
仍垂死挣扎的
爱情的影子啊
却青面獠牙••••••

            赏析:“摇曳了整整一夜的她/狠狠吸入最后一滴灯油”:青灯伴古佛,作者开篇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让人自然而然地联想到一颗寂寞的心灵,不仅形象,而且可以以此作复线推进。
      “用婆娑的身影和忽明忽灭的声音给我暗示/黎明将近”:虽然新的一天即将到来,但在这里,黎明并不是象征着希望。作者以即将到来的黎明,来反衬一颗寂寞的看不到希望的心。
       “我不能见死不救/我果断伸出双手”:黎明将近而青灯忽明忽暗,也许是一阵风的来袭所致,作者勇敢地伸出双手,为她遮挡风雨。很明显,这里既是写灯也是写人,复线推进。
      “一只为她遮挡催命鬼的偷袭/另一只贴紧她的身体”:灯与人在诗句里的交错缠结,但贴紧她的身体让我们感觉到一种爱情的美好。
      “皮肉的焦香和钻心的疼痛吱吱作响/新鲜血液顺势而下/她苍白的脸色渐渐红润”:在我双手的呵护下,青灯的光亮趋于稳定;另一个维度中,在我爱情的呵护下,心上人的脸色渐渐红润。
      “而我们那被第一缕阳光射中的/仍垂死挣扎的/爱情的影子啊/却青面獠牙••••”:很显然,在这里,我们的爱情却为现实所不容,因为爱情的影子是在垂死挣扎着,而且在生活中遇到青面獠牙的恶物。
      全诗运用象征、比拟、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复线推进,情感真挚。同时又提醒着我们:爱情本身就像风中那忽明忽暗的灯火,需要我们细心呵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2 17:0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缕幽香:《行走的莲朵》

隔山铃清脆的余音荡回前世
那一缕香洁的莲色,绕在
我出生的床前一片月华
两滴露珠
溶在黎明的瞳间
沉沉的落下,尘埃静如
莲开,疼痛无声
莲朵,莲朵 ,莲
如花


握紧你如风的小手,等你,
在来世,痛疼无言
一路叩拜,听转经筒轻诵
听耳畔胸前环佩低语
彩虹般的经幡,如梦
藏香袅袅升起,谁的目光
拥在无眠的思想里
嵌在超脱的肉身里
轻轻转身便一地梵音升起

泛着蓝天幽幽的忧伤
行走的莲朵
青色的莲花
长发间散发
淡淡的


你是谁的玛吉阿米
这般让人怜爱,雪峰的鼻翼
莲语盛开,泛着冰冷的光
我赤脚顺着香气一路
寻你,只为看见你
幸福行走的样子
小狐般的媚妩
小兽般的精灵
会在谁的怀里
温绵如酥油


请收留我,荒野般的凉
只因,牵挂你
前世的肋骨隐隐作痛,拨开莲叶
来世的入口你的脐血,沿着
绿松石的纹路,抵达我的眼前
凄美成殷红的朱砂,唯有
乘坐你行走的羽,透白的瓣
允我今生,无染的

赏析:细细品味,感觉音韵柔和,文字优美,气息舒畅,所摘取的意象如隔山铃、转经筒、经幡、藏香、肉身、梵音、玛吉阿米、酥油等等,具有明显的西藏地方特色和宗教气息。读之,心中充满了莫名的神圣。在我的感觉中,到过西藏的人不多,其中诗人就更少;到了之后写诗的人不多,写西藏的人就更少。
    我没有去过西藏,但我在电视里读过它,在报纸上品过它;我的两个朋友到那里去过之后,回来唏嘘不止。西藏就这样一直存在于我的梦中。而在我的梦中,西藏是唯一一块没有被污染的净土。
    我指的没有被污染有两个意思:一是它的自然环境,那蔚蓝的天空,那干净的白云,那纯然的空气;二是指生活在它土地上的人们,那原生态朴实的思想,那敦厚友善的心灵,那虔诚不倦的信仰。特别是生活在那里的人们,他们对宇宙对天地的敬畏。他们所拥有的,正是我们这些现代人所缺乏的。
    现代人类不怕天,不怕地,胡作非为,其结果是天空不再蔚蓝,大地污水横流,自然灾害呈加速度发展,地球环境千钧一发。痛心之余,我便对西藏,对西藏的风土人情,对西藏那些正在行走着的莲朵,心中充满了无限的圣洁和向往,更对这样的诗歌,感到无比的亲切。让我们共同守卫人类心中那最后一块神圣的净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2 17:04 | 显示全部楼层
《道歉》

文\低处的迷雾

回响着泥浆的身世
被塌陷的旧社会盗取
越来越凄凉的爱卡在阴森的旧病里
泛起的火卦在我心尖画符
不可捉摸的白
被偏僻的血源照见阴间的门廊

用忏悔分开我的虚妄和灰烬
我正在暗恋青烟掀动起来的大海                                          
我已吞服陌生的光芒 我正在幸福
那些窖藏的伤口吸回我亲爱的珠宝
不是矫情 也不是欢喜
是被烫死之后对遗骸的敬意和道歉
============================================
        赏析:《告别过去,走向新生》
     雾版的这一首诗,构词简洁,语言变幻新颖,寓意很深。读过之后有一种脱胎换骨般的感觉。而我从这首诗歌中读到的主题,就是告别过去,走向新生。
     每个人都有过去,每个人的过去都或多或少地充满了人生的苦难、挫折和失落。而诗歌中的“我”(不一定是作者),他的过去“回响着泥浆的身世”,又不幸被“塌陷的旧社会盗取”。那是一个怎样的过去啊?他过去的一切简直不堪回首:“不可捉摸的白/被偏僻的血源照见阴森的门廊”。
     但“我”并没有被过去的人生苦难所吓倒,更没有退缩和沉沦。人生的苦难反而使“我”变得更加坚强。是的,我们每个人都没有办法改变过去,但我们每个人都有能力主宰自己新的未来,至少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态,让自己的心态更加淡定更加从容更加幸福——其实,淡定本身就是一种幸福。
     然而,真正的淡定是修炼出来的,因此,在第二段中,我“用忏悔分开虚妄和灰烬”,同时“暗恋青烟掀动起来的大海”,以此来不断开阔自己、提升自己。
     告别过去必然会重塑新我、走向新生。而重塑的过程便是脱胎换骨:“我已吞服陌生的光芒,我正在幸福”。“那些窖藏的伤口吸回我亲爱的珠宝”则暗示了过去的苦难正是走向新生过程中的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不是矫情/也不是欢喜”则是重塑新我、走向新生之后那种淡定心态的真实写照。而“烫死之后对遗骸的敬意和感恩”,则是对过去的一种感恩——没有过去的那些苦难作铺垫,便无法领略现在和未来幸福的真正甜蜜!正所谓你饮蜂蜜之后吃甘蔗,不知道那甘蔗是甜的;而当你服黄连之后吃甘蔗,你才发现它的甜蜜无物可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2 17:04 | 显示全部楼层
《撕夜》

光滑的皮囊躲过劫,不安份的蠢蠢欲动
枯枝上探出的匕首轻言轻语,一些伪饰的细节远离了核

我该束手,从天堂途经地狱的黑
一层一层剥得面目全非,去喝下钟摆沉沦的静

窗户外挤满了夜行人,敲着行善的钟来来往往
麻木的疼一身白衣,我咬破月色的水,流淌
-----------------------------------------------------------------------------
        赏析:诗歌的题目《撕夜》具有强烈的动感、画面感和冲击力。撕开夜晚,我们会看到什么呢?
        来到作者的诗歌现场,我们看到了,在夜幕的掩盖之下,一切都是黑暗的(从天堂途径地狱的黑);我们看到了,一些虚幻的肉体侥幸地躲过了灾难,但他们的心灵仍然充满着不安分和蠢蠢欲动;我们看到了枯枝上探出的匕首轻言轻语,一些伪饰的细节远离了核——枯枝在这里象征着人类精神的荒原,匕首象征着欺骗、陷阱和罪恶,轻言轻语象征着极度的虚假和伪善,而核象征着真实。
        夜晚的黑暗让所有的人去掉伪装,露出了赤裸裸的真实,而真实的东西总是那么丑陋(一层一层剥得面目全非)。而面对夜晚的丑陋、肮脏和污秽,我毫无办法,只有在时间中去沉淀自己的内心——喝下钟摆沉沦的静。
        人类精神的荒芜使得一些人将自己的心灵和信仰寄托在宗教上——窗户外挤满了夜行人,敲着行善的钟来来往往。有人说,宗教有时候比科学更加重要。是的,人类不能没有信仰,只要信仰还在,精神就永远充满生机,那生机便是:我咬破月色的水,流淌!
        全诗用语节制,内核强大,立意高远,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20 11:1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