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7622|回复: 88

[讨论] 春来花并蒂,好诗胜三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2-24 13: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好诗胜三秋之开篇:

    从古至今,上至帝王将相,下至贫民百姓,没有人不知道诗歌,诗歌一直在陪伴着我们人类。
    现代社会,尽管诗歌这个文体已渐渐冷却,优秀的诗人也越来越少,但只要在网上一浏览,就不难发现,诗歌越来越大众化,随处可见。不同年龄不同阶层的人都在写诗谈诗论诗,在不满、哀伤、郁闷、孤独的时候,写一首诗,表达自己的思想。
    诗歌一直都没离开过我们,没离开过我们的生活。因古代统治者的焚书禁书令,我国文学遗产曾一度遭到毁坏遗失,但看一下文学中的诗歌,大部分都完好无损地保存至今,这是什么原因呢?当中的因素当然是多方面的,最重要的因素可能就是诗歌在古代都带有一定的功利性,众所周知,《诗经》就具有社会教化作用,一直为统治者所称道。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诗歌的性质逐渐在改变,从社会到自然到情感,诗歌的范围不断被扩大,人们对它的关注也越来越深入。既然后来的诗歌也像小说散文论文那样带有情感性和主观性,那为什么诗歌没有被焚毁而保存至今呢?我想这与诗歌所表达情感的隐涩性也有一定的关系吧。
     我们都喜欢看诗歌,朗诵诗歌,研究诗歌,不仅是因为诗歌语言节奏的优美,更重要的是我们不由自主地被诗歌所表达的那种隐晦的情感,渲染的意境和深刻的内涵所感染。诗歌并不像小说和其他文体那样,直截了当的表达自己的思想,或抨击或认同,或批驳或赞美,而是通过优美的旋律,雅丽的言辞来表达,通过寓景于情,融情入景的方式去抒发。这当中的情感也是不确定的,模糊的,朦胧的,诗歌中的意味无穷无尽。所以人们喜欢去解读诗歌,研究诗歌,揣度诗歌。
     在现代社会,诗歌的发展更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稍微留意一下,我们不难发现,诗歌情感的隐晦性正不断被瓦解,向着黑暗丑陋的揭露及人性的开放性表达上发展,诗歌的意境也向意象化发展,这种发展趋势也不能说不好,而是社会必然的发展趋势。在这个言论自由开放民主的现代化国家里,人们满足了生活上的各种需求,便开始寻求精神上的满足。人们通过各种方式宣泄心中的情感,抒发人生的苦闷和生活中的种种不快。以前那种含蓄的表达方式已不能再满足这个开放年代的需求,大声疾呼,畅快淋漓才是人们追求的生活方式。
    今天我们看到,非非主义、下半身、垃圾派等众多诗歌流派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盛状态,尽管诗歌流派众多,诗歌数量也极为庞大,但为什么现代诗歌始终难以达到成熟圆润的高度呢?翻开历史,唐诗的璀璨光芒可谓是诗歌史上的最高峰,后人似乎难以超越。沉静下来后,我们不得不深思:为什么众多现代诗篇中,特别优秀的诗歌是少之又少呢?对于不上网的老同志来说,诗歌观念甚至可能还停留在徐志摩戴望舒一代,对于网络上诗歌革命诗歌翻天覆地的变化可能是一无所知,对于当代诗歌存在的这些问题,究竟该寻求什么样的出路呢?怎样才能将当代诗歌带到广大人民的心中,让诗歌也像唐代一样,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呢?
    既然当代的诗歌性质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情感的朦胧化到思想的开放性转变正在不断加大,那么这样的发展到底是好是坏呢,诗歌在时代的进程中又该怎样繁荣并茂呢,我想这也是我们所有爱好诗歌的人应该共同关注的问题。


    闲话休提,言归正传,走进网络,走进诗歌,诗歌论坛可谓卧虎藏龙,许多优秀的诗歌及诗人都在急急寻求着自己的出路呢!在春光大好,花开并蒂之时,让我把好诗带到您心中吧!


《冷月·尘》
      文/宫之白云

昨日之水,回到天上
片片清幽,暗藏另一种盛开
  
灯下,魅影轻摇
水火光三昧一体
这盛宴,当全情投入
  
尘世渐入佳境
芒芒一寸一寸填满深谷
  
蓝色之手,拨弄风声
一阵风陷入另一阵更深的风中
清泉从树隙缓缓泻出
  
灯芯成灰,你随诸神一道离去
“天下宁静,好像窗外飘满大雪”
一只鸟从清晨怀念的口中飞出

     初读此诗时,心中只有一个感觉,好冷好温暖的描述!读过几遍之后,感觉整首诗就如作者脱口而出的诗句“这盛宴,当全情投入”,作者当时的写意可谓全身心投入,作为读者的我们,情感也不由跟着全诗的节奏起伏和流动。激动之后的落寞,落寞之后的飞腾,让人完全沉浸在内心的呼唤,而不管外景多么诱人或摧残,我心明镜如洗,明镜的心想挣脱世俗的束缚,尽管艰难,却也给人不泯的希望!
   白云,我看过她的博客无数次,知道她的作品很多,也喜欢写小说,我想这样一个爱好文学的女人(或女孩)肯定是非常可爱的,而她从小说转入诗歌,也可以肯定她的知识和阅历也是非常丰富的。我一直认为能写出小说的人,一定是天才级的人物,因为我曾经也试着要写小说,但写了两三页便怎么也写不下去了。所以现在我是打心底佩服那些小说作家的。我也一直认为有文学创作经历的人,他的诗歌会更加丰富的,白云在我心中就是一位才女,对于她的创作,我是望尘莫及的,我很欣赏她的才华,在这里,我祝福她创作丰收!

《何日君再来》
文/章羽

你的歌,能揉钢板为锦帕
象飘在早春的羽毛
让满树青果,生出痒的感觉

你的歌,是初恋最好的信物
藏着故事等她的手
叠一道折皱,从此不再它恋

你的歌,多年后
晒在公园小路旁的座椅上
一对老夫老妻,小声小声地哼唱

在论坛读过章羽不少诗,从诗里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个精力充沛,无拘无束,个性独特的人,我曾经说过他的诗就像他的头像一样,个性鲜明,毫无顾忌,热情潇洒!是的,这样的一位诗人,我是从心底欣赏和佩服的,我喜欢这样真实的人,真实的抒写生活,真实的热爱生活。但对于他的诗歌,在诗意的内涵和揭发上,我是非常欣赏,非常喜欢的,但对于他诗歌的语言,我一直觉得太随意了,作为一个爱好诗歌的人,我喜欢诗歌具有一定的美感,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念。
   曾经,我以为这样一位诗人,写出的诗歌永远都会是他所特有的那种风格,然而当我看到这首诗,我真的很惊叹,章羽也能写出这样柔婉细腻的诗歌,而且写得这般优秀!首先这首诗的标题很吸引我,喜欢这种具有诗意和文学性的标题,一首好诗配上一个好的标题,这样诗歌才称得上完美,我是这样认为的。再看诗歌内容,这首诗的形式也许算不了出奇,拥有传统的建筑美。但看一看诗歌的内容和语言,我就不由自主的喜欢了。“能揉钢板为锦帕”这样的表达让人沉醉,让人感觉到力的所在;“让满树青果,生出痒的感觉”这句话读来更是让人舒心,这是怎样一首歌啊,痒的感觉又是怎样的感觉啊!“藏着故事等她的手  叠一道折皱”这里的表达非常巧妙,藏故事等她来叠,写出来初恋的美好和诗意,以及让人向往的初恋故事。而整首诗让我最欣赏的还是最后一段,这段表现得可谓完美,“你的歌,多年后晒在公园小路旁的座椅上”是的,时光总会流逝,人总有老去的时候,多么平常的道理,多么平凡的日子,而美好的爱情在作者的笔下依然美好,暖暖地晒在座椅上,让人回味无穷!“一对老夫老妻,小声小声地哼唱”言尽而意无穷的感觉如一首悦耳的歌,在我心中久久回荡!
   在章羽心里,有他自己的诗歌道路,是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创作主张,不管以后的诗歌会如何发展,在此,我都真诚的希望章羽诗友能以他特有的方式站到诗歌的前列!

     
     空白
        文/王九城


又是一场大雨。远山罩在阴云里
高楼在灯光里流动
人群,在雨丝里流动
我全身湿透,去卫生间淋浴
他在餐厅里喝酒
是我带去的竹叶青
镜子里有一个模糊的影子
在水声中静止下来
后面的记忆,有一段空白

   对于九城先生的诗,之前读得不多,前两天他发的《台北记忆》这组诗让我印象特别深刻,里面的字,里面的词,里面的句,都呈现出岁月的沧桑和对于人存在的思考。读下来,感觉曾经的记忆,是真的,有些是虚的,就像许多人认为的那样:生活本身拥有太多的不确定性因素,我们不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在文字里,我们试图寻找,寻找灵魂的寄托和依靠。然而诗人是敏感的,对于曾经发生过的到底是否曾在呢?这又构成了诗人对于生活的另一种陌生,在这种陌生里,我们只能依靠文字寻求那些熟悉的经历。正是由于诗人心中的这种陌生感的存在,又导致诗歌中的文字也产生了强烈的陌生感,连我们读者在读的时候都会不由自主地进入到似有似无的境界,让我们对自身的存在也产生了怀疑,这就是王先生诗歌的魅力所在。
  来看这首诗,题目“空白”,就给人一种拷问,难道真的是空白吗?显然诗歌的内容不是,诗中描述了一种场景,而这个场景的真实性又让人产生怀疑:有雨,有人群,然后我淋浴,他喝酒,喝我带的竹叶青。细节,过程都描述得如此真实,应该没什么值得否定了吧!但紧接着镜子里有一个模糊的影子,是的,模糊的影子,是谁的影子呢?我的,他的?还是别人的?不知道,后面的记忆是空白,这种结尾,深深地触动着读者,空白,是的,空白比忘记更有力,这就等于彻底否定了前面的场景,就像一个精神病患者的思想,给人一种完全意义上的假象。

  这种存在于非存在的结合,读完之后,竟透着隐隐的哀伤,对于人生,似乎又多了一些理解。

<<第一道门>>(<<四合院>>节选)
文/半遮面

这是一个四四方方的口子
里面, 是一家一户
这是一个封闭式的院子
走向东西南北
当我进入
很多光崩散开来
最初的一道门
宾客、书塾、仆人
或者倒座
他们川流不息,构成了
阳光, 炊烟, 空气
以至恬静的水

    半姑娘的才情,论坛人皆知,在这里我就不多赘述啦,读过半姑娘的诗歌的人都知道,她的诗有一种独特的魅力,她的诗总能吸人眼球,让人步步入营。如果说神秘,这也不足以形容她的诗歌,应该怎么形容呢?只能说是生活出诗,我不知道她有怎样的生活经历,但从她的诗,我总能感觉到如果没有丰富的阅历和沉淀,恐怕很难达到这种境界吧!一个女诗人,抛开风花雪月不淡,抛开爱情写人世,写虚幻,写场景,写生活,而且表现得自如有力,直刺人心,真是难能可贵。
   初看这首诗歌,如大多数诗友所说,如迷宫,如梦幻,确又真实可感。由于精力有限,这里就先选取诗歌的一节,简单谈谈我的感觉吧!诗歌开口,简简单单的几句话,让我们进入了一个院子,这个四合院,和古代的四合院没什么区别,才读,我就感觉进入了一个熟悉的世界,那些在电视里见过的院子,在我眼前一一浮现。紧接着,当你走进去,你会发现,这并不仅仅是简单的四合院。这里有什么?“宾客、书塾、仆人/或者倒座/他们川流不息”还是如杂剧里一般,“构成了/阳光, 炊烟, 空气/以至恬静的水”这一句尤为精彩,一下子又将读者的实现从杂剧里拉回到现实世界,阳光,空气,水,多么美丽,多么熟悉的生活场景啊!半姑娘所要表达的是生活的真实状况,是生活的真实感受,但这样特殊的表达方式,圆润自如的转换,不是每个人诗人都能想到和做到的。不管是她诗歌的思想,语言,还是技巧,都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吧!


《一次毫无缘故的独步或精神出走》
               文/汪抒

我在四月时喜欢她

在八月平淡的炎热中醒来
多少年,还是默默地喜欢她

十二月了,对她的喜欢已触动我的骨头
我沿着一条街慢慢走成一条公路

那座桥置身于语言之外
冬日的河边
一个男人已经坐多久了呀

   这样一首诗,初读起来,一下子就感动了我,简洁的诗句,却拥有渗透灵魂的力度,让人震撼。“我在四月时喜欢她”淡淡的诗句读来美美的,淡淡的甜,“在八月平淡的炎热中醒来/多少年,还是默默地喜欢她”这一句作者的情感在一步步深化,如果说四月是在梦里喜欢,那么在八月这么炎热的天气,我也该醒了吧!可是醒来之后呢,我还是那么喜欢她,深情的抒发,感人至深。“十二月了,对她的喜欢已触动我的骨头/我沿着一条街慢慢走成一条公路”这种喜欢又是怎么的刻骨铭心呢,触动骨头,似乎比触动灵魂还要深,这种巧妙的表达足以显露作者的功力,我沿着街走成公路,这是一个怎么寻觅的过程呢,而过程中的艰辛也可想而知,作者隐秘的辛酸,给予读者无限想象的空间。
   “那座桥置身于语言之外/冬日的河边/一个男人已经坐多久了呀”诗的结尾,更为动人,叙述的视角一下子转移了,这种巧妙的转移,能做到如此不露痕迹,谈何容易呢?冬日的河边,一个男人,那个男人是我?是上文中的叙述者吗?也许这些都不再重要,重要的是诗中的深情已表达得淋漓尽致,且巧妙自如。

《堂姐阿莲》
文/石湾

每次回老家
我都会来看看阿莲
阿莲住在山岗
山岗朝阳,下面是水库
旁边开不知名小花
我和妹妹小声说话
阿莲穿花衣裳
在树林跑来跑去
不远处,一对拍摄外景的新人
飞过草地,白纱飘扬
没有人朝这边望
阿莲一辈子都没有穿过婚纱
她是我小时的新娘
阿莲是一块墓碑,永远年轻
来看她的人形同草木
逐渐衰老

   

    第一次读石湾的这组诗,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读完这组诗我才深刻地体会到韩东说过的这一句话,“诗到语言为止”。什么叫诗到语言为止呢?难道紧紧是指诗是语言文字的游戏吗?很明显,这里诗到语言为止是有多重含义的,首先诗是一种文体,而这种文体并不像散文、小说、戏剧只是简单地把情节通过语言来表达出来,而是在文字,在语言表达上下功夫,达到一种意境,一种状态,这种状态的最高境界便是诗。第二种含义便是,当下,诗歌流派纷杂,形式多样,那怎样才能达到诗的最佳状态呢?从这组诗里,我看到的是事物面貌的本真呈现。既通过语言把事人物直接地表达出来,点到为止,而不做任何感慨和抒发。从这个层面我们又可以领略到“诗到语言为止”这句话的另一种含义吧!
   作者的这组诗很明显达到了这种效果,作者直接将景和物呈现在读者眼前。这首堂姐阿莲,从一开头便是围绕着主人翁阿莲来展开的,不管是现在,从前,作者始终都在刻画当初最原始的状态,似乎没带任何个人情感,到最后,写到来看她的人,也是用轻松的笔调来刻画最真实的状态,就像一幅幅画在读者眼前依次打开。这种清澈见底的状态便是诗人的最高境界,我们通过他的语言既能感受到他的情感,至于情感的深与浅,全凭读者自己去决定。
  在当下,鱼龙混杂的诗歌圈子,这种点到为止的写作技巧是否又是好诗歌的另一种出路呢?

[ 本帖最后由 白樱 于 2011-3-10 10:57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11-2-24 13:06 | 显示全部楼层
风雨大哥最近很忙,评论就由我开始吧,先写这么多吧,有空继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24 13:0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好诗,好评!!!
白版辛苦了!用2011年最给力的掌声,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24 13:27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诗论。。感谢小白精彩点评。。问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2-25 00:2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剑客无剑 于 2011-2-24 13:08 发表
学习好诗,好评!!!
白版辛苦了!用2011年最给力的掌声,支持!!!~~

呵呵,谢谢无剑来支持,一起分享着,并快乐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2-25 00:2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宫之白云 于 2011-2-24 13:27 发表
学习诗论。。感谢小白精彩点评。。问候!

不客气啊,白云
早上有点累了,晚上又胡言乱语了一通
嘿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25 00:29 | 显示全部楼层
刚上线读过一遍,开篇很有见地。
小白的读诗是理性居多,这样的读是为好。
问候小白,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25 03:33 | 显示全部楼层
白版辛苦
看你这么一分析呀,皮鞋一下子明白了很多东西
有些诗歌你经过努力也是写得出来的;而有些诗歌你再怎么努力永远也写不出来,
白云和章羽的诗就属于后者
学习,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25 04: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25 09:16 | 显示全部楼层
继续学习。。再次感谢小白高评。。问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25 11:06 | 显示全部楼层
评论当就诗而诗展开,从内容、情感、语言、技巧等几方面,客观剖析作者想要表达和暗藏、或者说未曾打开的层面,让读者能深入理解。
最忌以自己的情绪为主导,和对作者的态度好恶来牵引读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2-25 11:1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女贼 于 2011-2-25 11:06 发表
评论当就诗而诗展开,从内容、情感、语言、技巧等几方面,客观剖析作者想要表达和暗藏、或者说未曾打开的层面,让读者能深入理解。
最忌以自己的情绪为主导,和对作者的态度好恶来牵引读者

首先问候诗友
我很感谢你给我这么中肯的建议
是的,我喜欢这两位作者,因为他们都是真性情中人
还有我不懂什么评论,我只是凭自己的感觉写
只是自己对诗歌的一份喜爱之情!
如果你有美评,我到希望能向你学习一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深圳欲望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1-2-25 17:1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2-25 23:2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木芙蓉 于 2011-2-25 00:29 发表
刚上线读过一遍,开篇很有见地。
小白的读诗是理性居多,这样的读是为好。
问候小白,辛苦了!

谢谢芙蓉姐来读,因为喜欢,所以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2-25 23:3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踏破皮鞋 于 2011-2-25 03:33 发表
白版辛苦
看你这么一分析呀,皮鞋一下子明白了很多东西
有些诗歌你经过努力也是写得出来的;而有些诗歌你再怎么努力永远也写不出来,
白云和章羽的诗就属于后者
学习,问好

我可没这么分析哦,我只是觉得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写作方式
这跟人是一样的,每个人多有自己存在的价值
当然,努力和过程是不可缺少的
问候皮鞋版版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6-2 17:4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