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2811|回复: 105

《挑战者探索论坛》(第二期)《诗歌表现形式与创新》(12月26日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2-14 11: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都来说说吧。

什么是诗歌的表现形式,什么是好诗。
诗的表现形式是有规则吗,诗的骨架、血肉、灵魂是什么,这似乎始终是个模糊但又很清晰的问题。
你认为诗歌的表现形式是可以创新的吗?
你一定有自己写诗和表现的方式,也许你是对的,也许一直在错着。

大家都来说说吧,让我们了解诗歌,了解诗歌的表现形式。




《挑战者探索论坛》(第二期)《诗歌表现形式与创新》欢迎大家来交流
本次活动有以下内容:

1、谈自己的看法。
2、按照你喜欢的表现形式创作一首命题诗歌《圣诞夜的黄土地》
3、欣赏和解析一首你喜欢的诗歌,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别人的
4、统一格式为:《挑战者探索论坛》(第二期)《圣诞夜的黄土地》


谢谢大家支持!



.



[ 本帖最后由 这里有阳光 于 2010-12-21 09:32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4 12:59 | 显示全部楼层
诗歌的多元表现形式

  转载 ——解读几首古代描写美女的诗歌



自古至今,谁不喜欢美女?神采飞扬的文学作品中描绘的美女,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美的满足,而诗歌画廊中的美女图,可以说是美中之美。千百年来,一代又一代的文学家们艰苦创造,用自己的心血塑造了一幅幅令人心动、倾慕不已的绝代美人,在人们心灵中镌刻下了深深的烙纹,让人赞叹不已。由此也使我忘不了诗人笔下的几幅美人图: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竑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硕人》)

这首诗用“比”的方法,对美人的手、肤、领、齿以及头发、眉毛等,一一进行了直接描绘。而在静态的刻画中,又在动中描神绘情,突出描写了美人的甜甜的笑容、含情而流动的眼神。于是,一个雪肤花貌、十指纤纤、唇红齿白、云鬓蛾眉、秋水盈盈、嫣然含笑的美女便跃然纸上,一下站在了你的眼前。真是巧夺天工,令人赞叹!

当然,要描绘出盖世超群的美女形象,并不一定要像这首诗一样进行直接描绘,也不必要从头写到脚,从眉毛描写到眼睛,那样的话可能就千篇一律,美女也便无独特的美可言了。

就像现代一些人描述的“弯弯的眉毛,长长的辫子,水汪汪的大眼睛,银铃似的笑声……”之类的描写公式,早被人当作笑料了。这种描写出的美女模式,势必使人忍不住遮眼摇头。而诗歌中的美女形象之所以栩栩如生,自然不是一种模式下造就出来的形象,而是一种艺术独创的产物。请看宋玉在《登徒子好色赋》中所描绘的一个倾国倾城的容貌:

增之一分则长,减之一分则短;着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肤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

这里,并没有像《硕人》那样一一直接描绘,而是在半虚半实之中,把每人描绘得美仑美奂。她的个子不高不低,白而红润,身材苗条,眉齿生色,含情一笑,便使成群结队的王孙公子和贵族少年丧魂落魄。

这种描写可谓不动声色,避实就虚,别出心裁。但是收到的效果却是出人意料。再看这首汉乐府《陌上桑》描写采桑姑娘罗敷的诗,更是独具匠心,更富创新:

头上倭堕髻,儿中明月珠。缃绮为下,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肖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怒怨,但坐观罗敷。

这首诗除了一句写罗敷的发型,三句写她的衣着装饰外,并没有对罗敷的美丽作直接描绘。诗主要写旁人对罗敷百观不厌,甚至到了忘乎所以的地步,从虚处烘托美人的美而对美人的美不着一字,却把一个美女的美描绘到了及至,这种方法,好比画家挥动彩笔,在画卷上涂抹云彩,从而使一轮皎皎明月和盘托出一样,美女罗敷也就成了那清辉万里的明月,闪耀着夺目色彩。这种表现手法可以说突破了一般常规写作方法,在艺术表现形式上达到了极高的境界。

以上诗歌描绘的三幅美人图,可以说是各具特点。《登徒子好色赋》和《陌上桑》两篇,一篇是夸张,一篇是烘托,都回避了对美人的直接的正面描述,采用了避实就虚的写法,主题却依旧鲜明突出,可谓妙笔生花,独具一格。今天欣赏起来这三首诗,不仅让人心旷神怡,陶醉其中,同时,对我们进行现代诗歌创作也极具启发意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14 13:13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
睡醒来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14 15:06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首席,晚上回来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14 15:26 | 显示全部楼层
强烈支持,马上写一篇以示热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14 15:38 | 显示全部楼层
《圣诞夜的黄土地》

伸出没有双臂的手,将黑炭
点燃,面向蓝天
用无效的肺活量期待着
闪现的亮点

小鸟变得越来越小,白云
留恋天边与地平线接吻

平安夜聆听着心脏的跳动
茫茫的黑雾捆绑着我的双脚

我知道,牛顿物理定律的
真正内涵,黄土地就是
我的母亲,上帝
就是自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4 15:4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支持啊,但你要说一下形式创新之处好不好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4 15:44 | 显示全部楼层
作品请发版面,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14 15:5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有点难度,咱还没头绪,占个位置支持一下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深圳欲望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0-12-14 16:0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深圳欲望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0-12-14 16:2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14 16:23 | 显示全部楼层
先来支持首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14 16:2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形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语言的节制和隐忍。
使用简单的语言结构,不修饰,不缠绕,在字面上平和,浅显,给不同程度的读者带来不同的收获。
一个词语就是一个诗歌符号,符号多了,符号串着符号,符号套着符号,给人眼花缭乱,形成堆积重叠和积压,那么,句子就会负重,每个句子都重了,诗歌就真的读不起来了。诗歌的语言是有根据的,没有根据,那么写作本身就失去了根据。
诗歌的创新应该是语言和结构的创新,创造一些不同的诗歌结构和语言,相同的用的久了就俗了,俗了就没有新鲜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14 16: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不要大词,套词和陈旧的词。虽然我们会一不小心就会掉入它的陷阱。这样读起来叫人生厌,容易读不下去,套词、旧词可以转换。一首诗歌必须有几个好句子,否则一首诗就没法读了。
二、少抒情,在传统的方式上找到必须放弃的东西,回避唯美或者把唯美转化到地下情态,进入冷抒情,抒情可以转换。华丽的句子并不可靠,有时候显得很虚,很做作,不自然,没有真实感。也就是,穿上衣服比不穿衣服妥善,你就是喊压了嗓子,也显示不出你的情。
三、不要缠绕。因为任何构思的写作都有可能是拘束的,尤其是修饰过多的诗句,一旦缠绕起来反而加重了阅读的负担,变得矫情而文噪。一个词语就是一个诗歌符号,符号多了,符号串着符号,符号套着符号,给人眼花缭乱,形成堆积重叠和积压,那么,句子就会负重,每个句子都重了,诗歌就真的读不起来了。
四、要给诗句留出空隙,诗歌内部要有气息。气息在于句子之间的关系。诗歌太浅白容易出现一览无余的场面,让读者的感觉提前到达,甚至先于诗歌到达。
五、要克服矫情和小姿态,展示这个世界的大轮廓,大风情。以小见大,这是一个多么好的形式。多消除一些生硬的主观意见,在事物和句子之间找准表面的真实和内在的暗示这两种关系,把诗写出弹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4 16:4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深圳欲望 于 2010-12-14 16:21 发表
都来说说吧。

什么是诗歌的表现形式,什么是好诗。
诗的表现形式是有规则吗,诗的骨架、血肉、灵魂是什么,这似乎始终是个模糊但又很清晰的问题。
你认为诗歌的表现形式是可以创新的吗?
你一定有自己写诗和表 ...


诗歌的表现形式,当然可以创新。我认为可以从上面提到的:骨架,血肉,灵魂三个方面下手,都可以成功。或许说去研究所有诗歌者的创新,无外乎也是从这个三面得到创新。方法很多。研究中。。。。。。。



----------说的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6-1 17:1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