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2602|回复: 14

遗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27 13: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原本都有平凡的一生,直到某天
被一株小草绊倒了。
注定要倾听一次大地的呼声,要摔倒
并被叶子追赶着无处可遁,
他慌张地躲进树林、古津,
以及从未见过的空山云月。

他就在那里生根,开枝散叶。
从朝露上醒来,在月明松下睡去,
他在河流中作乐,也在河流间洗去了前身,
鄙视污垢,如同怀恨着生命。

当追逐鸟儿的黑暗暂时远去,
眼前的春光就在闾巷里散开,
他带上木筏和鸬鹚,荡开水草间的鱼丛。
几声鹤鸣在向阳的坡地
升起高处的氤氲,雨的尾巴抓住山林的沟壑,
用花竹结成田畴的篱笆。

使他安心于桑葚围起的塘堰,
磨墨、舒卷、挥毫,
一个妙龄女子便走过廊桥,卷起风中的书袖。
他默读着室外飘过的桃花,
那些散落时的唏嘘,
仿佛又遗忘在狗吠和月晕的睡眠。

[ 本帖最后由 石侃 于 2010-11-27 13:11 编辑 ]
发表于 2010-11-27 14:1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一个妙龄女子出现之前的铺垫有点多了 之后的思绪又收的快了.过于让人意犹未尽了..中间两节或许可以浓缩?商榷.勿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27 16:46 | 显示全部楼层
简洁些,跳动下。浅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7 17:0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低处的迷雾 于 2010-11-27 14:11 发表
我觉得一个妙龄女子出现之前的铺垫有点多了 之后的思绪又收的快了.过于让人意犹未尽了..中间两节或许可以浓缩?商榷.勿怪


她只是思想局部点缀物,在我看来只是一个焦点,实际她需要更多的事物来支持并指出她。你又意犹未尽。呵呵,迷雾。意见收下了。一并问候二楼。

[ 本帖最后由 石侃 于 2010-11-27 17:28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27 18:4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石侃 于 2010-11-27 17:07 发表


她只是思想局部点缀物,在我看来只是一个焦点,实际她需要更多的事物来支持并指出她。你又意犹未尽。呵呵,迷雾。意见收下了。一并问候二楼。


我感觉你之前那些铺垫都在往“他”的层面倾斜 而呈现的过程里支撑“她(一个妙龄女子)”的信息可能埋的深了些..所以我才有意犹未尽的之感 呵呵。问候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27 18:4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低处的迷雾 于 2010-11-27 14:11 发表
我觉得一个妙龄女子出现之前的铺垫有点多了 之后的思绪又收的快了.过于让人意犹未尽了..中间两节或许可以浓缩?商榷.勿怪

赞同, 也是同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28 10:3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妙龄女子便走过廊桥,卷起风中的书袖。

也感觉这样的余韵还需继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8 10:3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低处的迷雾 于 2010-11-27 18:43 发表


我感觉你之前那些铺垫都在往“他”的层面倾斜 而呈现的过程里支撑“她(一个妙龄女子)”的信息可能埋的深了些..所以我才有意犹未尽的之感 呵呵。问候你


  
       人文理想总是“本能”地统一了艺术真实和现实真实的界限,使人产生错觉。而你的“意犹未尽”应该更多是“艺术真实”与“现实真实”的统一性造成的。而你又“错觉”地将这种“缺少”,“对象为”语言的关系。

[ 本帖最后由 石侃 于 2010-11-28 18:21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28 10: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古代有一种隐士文化,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但我们生活在一个现实的世界里,心灵是无法遁逃的,即使再怎么逃跑,最后终究会被俘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8 11:0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翩然落梅 于 2010-11-28 10:30 发表
一个妙龄女子便走过廊桥,卷起风中的书袖。

也感觉这样的余韵还需继续


如果你不能产生这种需要,我会更担心一些。

[ 本帖最后由 石侃 于 2010-11-28 13:51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8 11:0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石菩提 于 2010-11-28 10:53 发表
中国古代有一种隐士文化,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但我们生活在一个现实的世界里,心灵是无法遁逃的,即使再怎么逃跑,最后终究会被俘虏。


那要看那个什么现实了,这些事物都是相对论。

[ 本帖最后由 石侃 于 2010-11-28 13:52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8 11:1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石菩提 于 2010-11-28 10:53 发表
中国古代有一种隐士文化,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但我们生活在一个现实的世界里,心灵是无法遁逃的,即使再怎么逃跑,最后终究会被俘虏。


至于那隐士文化,你还要考虑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它本身就是在理解力达到某个境界后,出现的“反朴”性。诗人在历史中,其完整性从来就没有什么“达”过,而恰恰是以“穷”为“达”,并回到他自己。就好像李白只会对孟浩然朝思暮想,而陶渊明只有在田野的内心里,才是不惑的存在。

[ 本帖最后由 石侃 于 2010-11-28 14:01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28 11:3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你们各家精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28 16:2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29 11:02 | 显示全部楼层
语言有磁性,描述细而生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20 22:2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