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2685|回复: 18

【原创】十四行——下雨天,大风刮断了一棵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22 10: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那雨声使人坐卧不宁,
仿佛是天堂或地狱传来的歌声;
二胡在江南一带流浪,
满目疮痍地显示着从容。

不是所有的树木都弱不经风,
断裂处往往居住着肥胖的蠕虫;
那也绝不是以往清新的抒情,
这雨声似悲痛的灵异挣扎时发出的哀鸣。

用断裂的树干竖一尊坚固的纪念碑,
偶尔会见到一只蚂蚁在为另一只蚂蚁诵读着心经,
抑或,还会引来四处闲游的蜻蜓。

风雨之后真的就会有彩虹?
你不见 坐在碑下的长发歌手,
正轻轻地 把手中泪流满面的琴弦拨动。
发表于 2010-11-22 11:30 | 显示全部楼层
可见诗者的善感之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22 13: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点情绪化,整体过于繁琐了些,浅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22 14: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悲悯的内质,只是对这十四行诗不了解,个人觉得外在形式不是很重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2 15:5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翩然落梅 于 2010-11-22 11:30 发表
可见诗者的善感之心

问好落梅!握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2 15:5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张小钰 于 2010-11-22 13:07 发表
有点情绪化,整体过于繁琐了些,浅见。

情绪化常有,而冷静不常有。呵呵……
问好小钰!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2 15:5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淡若春天 于 2010-11-22 14:17 发表
有悲悯的内质,只是对这十四行诗不了解,个人觉得外在形式不是很重要。

也就一诗歌的形式而已,就像中国的回文诗、顶针诗等,只是把自己的情绪渗进去再整点文字出来。比如我曾经的一首顶针诗——

《无题,或一种心情》

这个季节容易使人发怒,
发怒得 使这个季节欲哭。

欲哭的脸在憔悴中憔悴,
憔悴的心啊,总先于肉体老化的时候。

肉体老化的时候谁也不能左右,
左右的往往是头发先走而胡须存留。

存留的终将无法舍弃,
舍弃的最终无法挽留。

挽留不住啊一颗早已失落的心,
失落的心总是在这个季节里欲哭。

欲哭无泪,
欲哭无泪的季节总让人容易激发愤怒……


这种形式就是顶针诗,你不啰嗦都不行的。呵呵……,问好春天了,远握!

[ 本帖最后由 囫囵食神 于 2010-11-22 15:59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22 16:19 | 显示全部楼层
二胡在江南一带流浪

诗意从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2 18:3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雪草 于 2010-11-22 16:19 发表
二胡在江南一带流浪

诗意从容

问好雪草,遥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22 18:3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读兄长深刻的感悟。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23 10:22 | 显示全部楼层
前三节有淋漓的回响.

风雨之后真的就会有彩虹?_这句应该是全篇的核心所在.后面两句如果不拘泥于14行。可以不要。个人短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3 14:4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秋若尘 于 2010-11-22 18:34 发表
来读兄长深刻的感悟。问好!

问好若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3 14:4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低处的迷雾 于 2010-11-23 10:22 发表
前三节有淋漓的回响.

风雨之后真的就会有彩虹?_这句应该是全篇的核心所在.后面两句如果不拘泥于14行。可以不要。个人短见。

多谢迷雾首席指点
这些文字是写于08年汶川地震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23 18:05 | 显示全部楼层
风雨之后真的就会有彩虹?
你不见 坐在碑下的长发歌手,
正轻轻地 把手中泪流满面的琴弦拨动。

感动哦!
全诗韵律太圆熟了,呵呵,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24 13:01 | 显示全部楼层
蠕虫藉由身体的肌肉收缩而作蠕形运动,故通称为蠕虫。主要是扁形动物、环节动物、纽形动物、棘头动物和袋形动物的俗称。体长呈管状,圆柱形、扁平或叶片状(0.04吋,如某些袋形动物)到30公尺(100呎,如某些纽虫)。分布于世界各地的海洋、淡水和陆地,部分寄生性,部分自由生活。它们作为土壤调节者(如环节动物、袋形动物),人和家畜的寄生虫(如扁虫、线虫),以及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一环,对人类有重要的意义。另外也是计算机网络病毒的一种,因其传播形式类似蠕虫一般,无孔不入。因此而得名。

蠕虫,肠虫:一种蠕虫,尤指寄生蛔虫或绦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20 23:2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