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5128|回复: 19

《在秋天听到布谷鸟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12 08: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秋天听到布谷鸟叫
文/逍遥一生醉
在秋天听到布谷鸟叫
唱响在豫西南平原的每一个角落
一颗石子熟了
那些麦芒扎破了
父亲黝黑的皮肤
流淌着我叫不出名字的液体

“布谷,布谷”
在山城,我确切的听到了
伴随着父亲急促的镰刀
落在了一片迷雾
点亮了这个秋天
和我的童年
发表于 2010-11-12 09:06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秋天听到布谷鸟叫,很神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12 09:07 | 显示全部楼层
“布谷,布谷”
在山城,我确切的听到了
--------------------------------------
这个声音有穿越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12 12:51 | 显示全部楼层
先点亮这首好诗,一会再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12 18:12 | 显示全部楼层
顶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13 00:12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很朴实无华,但第二节有些直陈了。个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13 07:3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囫囵食神 于 2010-11-12 18:12 发表
顶起。

回头我们细品.

[ 本帖最后由 半遮面 于 2010-11-13 07:46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13 08:5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以为不能以主观意识和想象去强加或认可, 也就是说, 不可复制性与唯一性, 应该呈现出异质性的审美来,  这种重塑与建构, 是自身向前的探索与奔跑, 它有多种阐释的可能性及足够的解读空间, 我们来看他的句子”
在秋天听到布谷鸟叫
唱响在豫西南平原的每一个角落
一颗石子熟了
那些麦芒扎破了
父亲黝黑的皮肤
流淌着我叫不出名字的液体
-------前一节交代了时间, 地点, 人物, 与其谈论承担,不如谈论承受。石子无所不在,麦芒无所不在,物的气息聚散无所不在,还有黝黑的皮肤,液体.  作品中清晰、明白、暴露出来的有限思想,而他那些深潜的、奥秘的、对于读者的智力构成冲击力的东西,平降了一种力量,  如此看来,一种境界和人的内在精神在美与格的基础上, 生发的层次过于纯粹
形容词也好, 名词也好, 动词也好;就类似于割去自己身上的肉,只留下血和骨头。这难道是合理的吗?当然不一定会影响生活,不一定会左右人们的思想,更不一定会向谁指出真理。但是,要能够抵达心灵或是慰藉, 要有一种莫名的力量,它穿越语言技术题材. 这些表面现象,直入人类的内心挖掘处,寻找人类内心最深处的共鸣.
“布谷,布谷”
在山城,我确切的听到了
伴随着父亲急促的镰刀______这句“布谷,布谷”点题, 出彩, 体现一个诗人的质素,是正确的意外,是意外的正确,不是比喻,不是修辞,是一种能量,是脉搏的精髓。”
(喜欢一首诗有许多理由, 阅读某一首诗,不自觉就迷失在其中, 这样的诗歌应该是道出了大众的普遍经验,诗言志传笔落惊风雨,从而和读者达成‘我在你的爱恨交加中’的共鸣。散发出灵魂的香气, 但要节制的、准确的,整首诗简约的文字、炼金式的表达,,我还是喜欢的. 好诗应该传达出来自灵魂深处的疼痛,让承载它的白纸也颤抖起来,让读到它的有种尖锐深深扎在心头,莫名地疼痛 )
    一点浅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3 13:05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各位的点评。都分析的很准确。确实是我内心真实的想法。
这是诗写作背景:一位朋友创办布谷鸟中文网,我听到“布谷鸟”的时候心里就闪了一下。在家乡,布谷鸟叫便是麦子收割的时候,现在我从一位敦厚老乡的口中听到布谷鸟,我在重庆,恰值秋季,布谷鸟是不可能的,所以听到“布谷鸟”三字我就忍不住思念故土,忍不住去回忆小时候,于是就写了这首诗。
我家祖祖辈辈农民,前些年收麦子都是镰刀割的,麦芒经常刺破腿,夏天的闷热,汗水,血,还有麦子略带青涩的味道,让人根本无法分辨。父亲很黑,我也一样,但是我们都比较敦厚老实,饱含着土地带来的气息。
我不敢去想太多,因为我在山城重庆,没有麦子,布谷鸟也更难得。秋天,多雾,重庆也是雾都。游子在外,其中的辛酸谁知晓呀!父亲知晓,父亲很关心我。我在重庆读书,二十来岁的年轻人,很迷茫,对未来,简单点对生活。父亲用一亩三分地,用他手里的镰刀,用他的勤劳,用血汗来养大我,来供我读书。
面对这一切,“布谷鸟”三个字足以把我带到童年的记忆,带到父亲在田间劳作的艰辛。而我能做什么呢?只能好好的生活,去面对未来。
父亲是一盏明灯,将点亮我一生。面对“父亲”这个沉重的词,我无以表达,我想各位也是无法表达。
我不去多写,写到这里,泪水快要流出了。这只是一首平凡的诗,没有修辞,像我的父亲一样平凡。


                                                             陈耀昌
                                                       2010.11.13沉笔

陈耀昌,1990年生于河南邓州的一个农村,现在在重庆读书。高中学校不努力,让父母操碎了心,一直很惭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13 13:1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逍遥一生醉 于 2010-11-13 13:05 发表
多谢各位的点评。都分析的很准确。确实是我内心真实的想法。
这是诗写作背景:一位朋友创办布谷鸟中文网,我听到“布谷鸟”的时候心里就闪了一下。在家乡,布谷鸟叫便是麦子收割的时候,现在我从一位敦厚老乡的口中 ...

呵呵,昨天晚上我心里还说自己呢,就是因为昨天单位的电话一个劲地骚扰我,使我没能按照自己当时的思想去解析您的最后一节,等回过头来再去解析时,又没时间了,只好草草敷衍了最后一节算做了事,实在抱歉啊!原谅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13 13:3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淡若春天 于 2010-11-13 00:12 发表
是很朴实无华,但第二节有些直陈了。个见。

是的,春天说的没错。尽管在诗歌上我们崇尚暗示,忌讳直白,但有时候恰到好处的直白也会起到很好的艺术效果的。比如下边这首——

《拿破仑》
    ——赫鲁伯【捷克】

孩子们,波拿马·拿破仑
是什么时候
出生的?教师问道。

一千年前,孩子们说。
一百年前,孩子们说。
没有人知道。

孩子们,波拿马·拿破仑
这一生
做了些什么?教师问道。

他赢得了一场战争,孩子们说。
他输了一场战争,孩子们说。
没有人知道。

我们的卖肉人曾经有一条狗,
弗兰克说,
它的名字叫拿破仑,
卖肉人经常打它,
那只狗
一年前
死于饥饿。

此刻所有的孩子都感到悲哀
为拿破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13 13:42 | 显示全部楼层
“布谷,布谷”
在山城,我确切的听到了
伴随着父亲急促的镰刀
落在了一片迷雾
点亮了这个秋天
和我的童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13 14:0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逍遥一生醉 于 2010-11-13 13:05 发表
多谢各位的点评。都分析的很准确。确实是我内心真实的想法。
这是诗写作背景:一位朋友创办布谷鸟中文网,我听到“布谷鸟”的时候心里就闪了一下。在家乡,布谷鸟叫便是麦子收割的时候,现在我从一位敦厚老乡的口中 ...

呵呵, 小家伙! 理解万岁, 这首我是针对食神老哥来解读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13 14:2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半遮面 于 2010-11-13 14:08 发表

呵呵, 小家伙! 理解万岁, 这首我是针对食神老哥来解读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13 15:3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的诗歌,食神和面面的评也很精彩,问好小老乡,欢迎常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20 22:5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