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楼主: 一缕悠香

【生命中的感恩】一个生者和一个死者的聊天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9 08:43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弟俺是辨不过你的。

你是学历史的吗?

多谢你的论述,俺了解了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9 16:35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历史专业的。
但是对历史,尤其是古代历史很感兴趣。

只是不想看到中国人杀中国人罢了。
解放军里,有很多英勇无畏的战士,值得人们尊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0 18:43 | 显示全部楼层
抛开其它。 都是用生命换来的和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10 22:54 | 显示全部楼层
你的外公才是值得感恩的人,对于那些烈士的亲属来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10 22:55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俺香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11 23:0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木芙蓉 于 2010-11-10 22:54 发表
你的外公才是值得感恩的人,对于那些烈士的亲属来说


很难说,战争中活下来的战士,大家会对死去的兄弟有亏欠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11 23: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冰冷的坟
却有着温暖人心的故事
一座坟
建在山坡上
门却敞开在外公的心里
坟里躺着的人听不到坟外站着的人说的窝心话,坟外站着的人且流着坟里躺着的人的眼泪。
战东昌一个战死沙场的年仅二十六岁的宣传班长。
朱国明一个五十多年前亲临这一幕且静静守候烈士坟茔五十多年的老百姓。
坟里躺着的人听不到坟外站着的人的窝心话,坟外站着的人流着坟里躺着的人的眼泪。
一个生者对一个死者的感激。
2010.11.9

http://bbs.tiexue.net/post_1461229_1.html请点击这个网址详查

附:我的外公朱国明老人,默默看守烈士坟,五十年如一日,至到生命最后。他的事迹曾被《东方时空》报导过,还接受了当时军委主席的接见,这是他一生的荣耀。如今外公已去逝,战东昌烈士也安息在烈士陵园了。

你外公真伟大呵贴一张照片上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14 09:24 | 显示全部楼层
乐啊,和我那篇小说有些近似处呢,我那个也有坟头。
不看你的下注,我还不能看得太明白,只以为是两个老战友间的絮语。

舍不地,应该是得,如果要用方言,就该再出现三两个同语言风格的字或词来烘托整体效果,所以这个用得不成功。

内容比较单薄,延展开来加入一些前引回顾描述丰满就好了。 不投你滴票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14 22:03 | 显示全部楼层
几千年来,政权的更迭都是在前者虚弱而后者强大的情况下实现的。每一次更迭似乎都给濒临窒息的百姓输入了一股新鲜的空气,接着便走向了下次更迭。原因是新的社会权力获得者都力图建立社会管理的绝对权力而不是相对权力。纵观历史,中国绝对不缺乏伟大英明的人物,可却缺乏伟大开明的人物。
    那些烈士们虽然与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死难者本质上没有不同,但他们毕竟用激情和鲜血浇筑了中国历史的悲壮,无论如何是值得一写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14 23: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16 07:2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刘长风 于 2010-11-14 22:03 发表
几千年来,政权的更迭都是在前者虚弱而后者强大的情况下实现的。每一次更迭似乎都给濒临窒息的百姓输入了一股新鲜的空气,接着便走向了下次更迭。原因是新的社会权力获得者都力图建立社会管理的绝对权力而不是相对权 ...


完全同意刘兄的历史观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16 09:3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7 20:3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木芙蓉 于 2010-11-10 22:54 发表
你的外公才是值得感恩的人,对于那些烈士的亲属来说



是啊默默的不求任何报答,一直老生命最后一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7 20:3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木芙蓉 于 2010-11-10 22:55 发表
支持俺香的!


吾芙万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7 20:3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烈火的轻云 于 2010-11-14 09:24 发表
乐啊,和我那篇小说有些近似处呢,我那个也有坟头。
不看你的下注,我还不能看得太明白,只以为是两个老战友间的絮语。

舍不地,应该是得,如果要用方言,就该再出现三两个同语言风格的字或词来烘托整体效 ...




嗯~~多加些会再完整些不至于太单薄哈!接受轻云兄的建议!
总之,俺只想从对白中体现战争的残酷,且活下来的人幸福是用他们的生命换来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6-17 04:1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