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高难度-----是什么?
我眼里的高难度就是啥时候学会五笔, 啥时候会在电脑上发图片, 其它不外乎而已
其二, 高难度就是一个自我意识, 一种客观, 或者说自以为是!
其三, 说说我对这首的理解和看法
看得出这首确实是实验之作. 所谓高难度,实际是以先锋姿态介入,在思维张力和历史空间打开而已, 如果以爬山来比喻,算是已经爬到了一半
我说的先锋姿态介入, 是指你把小放大,进行了时空连接, 令我语言逻辑上力求突破.
敏看中的是屏风上的一杆枪
寂寞的时候大块的阳光从西边搬运到东边
----------开始以屏风入题,结尾也提到屏风, 说明是看到屏风上的图案后,展开了联想
敏看中的是屏风上的一杆枪, 寂寞的时候大块的阳光从西边搬运到东边, 这两句,第一句是揭示联想的起点, 第二句联系了他当时的环境,也就是现实, 而有些语言上,是比较有力量的, 说明语言关过的差不多了, 它的重量并没有让英武的主人有一丝丝气馁
漕运的船在炊烟里穿过
---------像这样的句子是很先锋的, 你说的难度实际就是指语言层面, 但局限在于,飞起来了而没有落地, 就是说一直停留在想象的层面上飞, 没有联系现实当下,具体揭示的什么,基本没有什么线索,就是说诗歌的通透性不够好, 由怪诞扭曲的语言,进入平实浑厚的语言(诗歌的通透性),是一个过程
你是飞起来了,在揭示什么的时候却很吃力, 这也可以说是主题,其实主题不够确切,因为诗歌本质更是情绪的产物,可以用一个大的主旨来说明
一朵牡丹置换了热能
但是 屋外晾晒的短裙从此也千疮百孔
年轻的风软软地挂在上面 不肯离去
-------这样的句子,其实一直停留在写意的层面,渲染的也不错, 但是没有揭示现实,而现代诗歌价值意义, 我认为更应该体现在揭示现实和当下,脱离了这个层面,语言飞的再好,也是徒然, 等联系现实和揭示的层面做好了,就是通透性到了,通透性不是指直白和前线,而是一种艺术加工后的高度体现,你对自己未来的诗歌创作方向,目前应该说还是有点模糊的浅显
用最舒服的语言来表达,营造最有力和浑厚的气场给读者, 在创作的时候,气不是外泄的,而是内敛的,而读者在读的时候,则将这种气息一点点吸收出来,绵绵不绝,造成一个深度的审美空间. 所以,诗人尽可能的不要去刻意展现自己所谓的个性,这是二流诗人做的事情.
诗歌里表达的是世界和人类情怀, 而不是让注意力转移到诗人的魅力展现上来
这是我个人理解的大方向,而将语言的通透性练好,则要经历这个阶段,先把思维张力打开,肆意连接,然后回归,落地. 如果打不开,将来那种浑厚的气息是弄不出来的, 所以一个人写作,一定要弄清楚自己的创作方向, 不要以自己的个体情绪和生命体验为盲目导向
方向正确,到达目标,是要坚守自己的,目的明确. 诗人要为最广大人们来写诗,呼唤,决不能停留在小我,个体的层面了.当你打开视野和找准大方向后,你会有使命感, 而且觉得天下万物无不可写之物,之人
你语言层面通篇下来,基本一个调子,最后没能转换, 就是说你对诗歌概念还没理解透, 这种转换其实是应该走向揭示层面的. 其实一首大诗,所谓揭示应该一直在,就是:暗示永在!!! 所谓暗示永在,就是加强审美延迟,:先锋派本身却被主流诗人所不容,要明辨
总体感觉你对先锋的理解不完全对, 偏颇其余都好, 自己思考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