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2639|回复: 16

对左岸的诗《九月结束时请再叫醒我》的再次探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0-31 20: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高级诗歌讲习班追求难度写作,正在向学员们施加压力,务必在一个星期后,交出一首有着复义性的诗歌答卷。而复义性正是难度写作的具体体现,诗人学员们面面相觑,然后分头忙去了。


  我们知道,复义里面包含着歧义和多义,包含着含混和朦胧。包含着非单一指向和多重指向。她是由诗歌自身的主体性而决定,诚如一扇门,当一首诗歌完成以后,她自动把门紧闭。哪怕你在中间还有千百次的改动,她最终有尘埃落定的那天,然后以她的主体性招呼大家对她品赏鉴定,所以说,诗歌主体的复义性就是诗歌自身的散射性。
  那么一个有趣的课题是,科学与文学的分野,科学论文要求严谨,沒有歧义,而诗作则正好相反,有复义往往是优点,可以让人反复品味,有更多的收获和感悟。可以说,很多优秀的诗人都深喑此道,或者说是努力施实。因此我们可以胆大断言,说:沒有歧义,诗歌就会一览无余。
  复义的本身还不存在对立矛盾或互相冲突,而是互相填补互相丰硕形成一个整体,也既所说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都能自立,都能在我们面前形成高大,都能让我们仰视!复义往往增添诗歌自身的厚度,意蕴和内涵,使诗经得起多次咀嚼,使诗沉甸甸的,迸发出強烈的朴实厚重之美。
  那么,针对左岸的这首《九月结束时请再叫醒我》,我们该从哪几个方面诠释呢?
  我觉得:一,是创作背景的复杂性造成了对这首诗歌鉴赏的多义性。
  法国大作家巴尔扎克曾说:“真正懂诗的人,会把作者诗句中只透露一星半点的东西拿到自己心中去发展。”
  我国现代著名诗人艾青也说过:"一首诗不仅使人从那里感触了它所包含的,同时,也可以由它而想起一些更深远的东西。"这"深远的东西"?拿我来讲,就是我看到了: 我曾经热爱的车床/
那为一首歌献出的贞操/
是否就是一代人最初的口型/。

   震撼我心灵,由此我想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朱熔基总理为做強做大所施实的:关停并转,一代工人阶级下岗待业,所造成的心灵创伤(请看我的<<对左岸三首诗的纵向探讨>>)。


  然而,又有论者以生命的维护和重生这个角度解读此诗(注驿1)。就此可以看出此诗的复杂性和多义性!
  二,创作主体的含蓄表达和欣赏主体的差异造成了诗歌鉴赏的多义性。
  由于诗中所描写的年代已经比较久远,故准确的把握诗人的意图就比较困难,最起码的,年轻的读者根本就是一头雾水。故欣赏主体的差异就造成了诗歌鉴赏的多义性。
  三,诗歌本身意象的复杂性造成了诗歌鉴赏的多义性。
  意象是意中之象,是意与象的组合。诸如该诗的标题:《九月结束时请再叫醒我》以及阄割,假寡妇,玻璃棺材等等。其中标题最让人不得其解,让人浮想联翩。让人觉得意义深沉。让人觉得这个标题有统攝人的灵魂的作用,--好像还有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东西--不一而足。
  明显的还感到和看到诗人在字里行间,在诗句上的奋力挣扎和艰难跋涉的过程和痕迹。
  我觉得,这首诗在左岸的全部作品中,应当占有重要的位置。
  我觉得,这首沉郁苍凉的诗在近年来的诗歌界,也比较罕见。
  嗨,哥们,你的诗歌让我颤栗,你的诗歌让我唏嘘不止。
  文章终于写完了,一周也很快过去了,而那边的高级诗歌讲习班也传来消息,交上答卷的学员只占千分之一。大部分人落荒而逃。(难度写作之二)



注释1:深圳欲望的浅读左岸的<<九月结束时请再叫醒我>>---生命的维护和重生






《九月结束时请再叫醒我》


  左岸
  
  忘记写遗嘱,我的没入无人知道
  我因第一次听见我低眉的声音
  这心酸的快感
  终于能一人独享。止不住朝自己敬礼
  多少年了,一再被变异的生活
  阉割,我甚至想不起来我曾经热爱的车床
  那为一首歌献出的贞操
  是否就是一代人最初的口型
  不要责怪自残者
  有多少人正在练习枪口对准自己的感觉
  走在大街上
  一抬手就会碰见一个假寡妇
  但不会影响我要探究
  什么离我的心脏最近。所以我决心逃进
  一副玻璃棺材里。以安静地平躺着
  从那么多
  参观者的表情上,找到羞愧
  九月结束时请再叫醒我
  我需要耐心等待下一个冒名顶替的人
  
发表于 2010-10-31 20:5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理论我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0-31 21:1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孤烟直 的帖子

共同探讨学习,多提意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深圳欲望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0-10-31 22:0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1 05:3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孤烟直对我一首习作的有说服力和很具探索的解读精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 07:5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深圳欲望 于 2010-10-31 22:06 发表
欢迎并感谢这种交流!学习。问好。
其实对于我来说,学习最为重要。当我本身的意识和意愿最愿这样去阅读这一首诗歌,但是就诗歌本身来讲,最直接让人感知的应是带有政治性,最终也是用生命去化解的。我说过,因前者 ...


说的极是。问好欲望兄!
其实要展开讨论的话,诗歌的感情问题也是一个普遍的大问题。君不见,感情深沉的诗作真是太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 10:5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星海左岸 于 2010-11-1 05:37 发表
谢谢孤烟直对我一首习作的有说服力和很具探索的解读精神。


或许期待反批评,以利交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1 13:52 | 显示全部楼层
“读不懂”也有读者的原因。除却部分诗歌走了歪路外,其余所谓“读不懂”的诗歌至少存在两种情况,一是诗歌本身确实写得较为高深或较为艰涩,但从文学的角度来说,无疑属于上乘之作。这在文学界或其他知识领域不乏其例。比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问世之时,全世界包括科学界在内,并没有多少人能够真正理解;比如被誉为“作家中的作家”詹姆斯&#8226;乔伊斯所写的长篇小说《尤利西斯》,许多人读了都不能领其要旨。但是,这些,都没有因为哪怕是专业人士“读不懂”而影响了其真正的价值。二是诗歌本身很正常,只是因为读者自身的原因(自身生活经验的限制、文学修养的拘囿,或者因为其他的原因而理解上有所偏差)而“读不懂”。生活中就有那么一部分读者(包括专业读者和普通读者),总是以自我为中心,凡是“我”不喜欢或“读不懂”的作品,根本不假思考、不加分析,以筌为鱼,无情排斥,拒之千里。事实上,有哪一位作家的作品是专门为了“你”而写的呢?“你”的好恶又不是一杆秤——何况,就是一杆秤,“你”也不能除“你”之外便不允许别的“秤”存在,更不能在“你”的“秤”与别人的“秤”所得不同时,便毫无缘由地指责别人的“秤”失了准。
  
  说到底,“读得懂”或“读不懂”并不是衡量一首诗真正优秀与否的法定标准,无论诗人还是读者,无论面对自己还是面对别人,都应该客观再客观、真诚再真诚。(摘自:关海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 14:4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深圳欲望 于 2010-10-31 22:06 发表
欢迎并感谢这种交流!学习。问好。
其实对于我来说,学习最为重要。当我本身的意识和意愿最愿这样去阅读这一首诗歌,但是就诗歌本身来讲,最直接让人感知的应是带有政治性,最终也是用生命去化解的。我说过,因前者 ...


结构上很完整,无懈可击,充分体现岀诗歌讲究的是圆。
内容类似于独白。
从这点上来讲,不能硬往玻璃棺材里是谁来讲,不知对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 16:5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星海左岸 于 2010-11-1 13:52 发表
“读不懂”也有读者的原因。除却部分诗歌走了歪路外,其余所谓“读不懂”的诗歌至少存在两种情况,一是诗歌本身确实写得较为高深或较为艰涩,但从文学的角度来说,无疑属于上乘之作。这在文学界或其他知识领域不乏其 ...


我是个喜好标新立异的家伙。不知你发现沒有,此文章的首尾均属虚构,合适吗?
此文在博客上发出后,立即有人写来纸条,问我参加了哪里的高级诗歌讲习班?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1 20:17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说漏了干啥,就让它成为千古之谜多好,连我都被蒙骗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1 20:25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学习!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1 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会楼主几句话,首先佩服你的博学多闻,其次鄙视你的阴阳怪气。

你说的这些不无道理,但是请注意一个事实,这首诗引用了大量“典故”,这一点如果可以被接受的话,必定是那个时代过来的人可以接受或明白,从而也会产生共鸣的。假如你这些“典故”面对的后来的读者,这无异于天书。
在一首优秀的作品中,我们不是不可以用“典故”,而是做到有机地使用“典故”,让“典故”与诗意融合一处,此为最佳,但是如此大量地隐晦“典故”,这已经是陷入了私语的自闭状态,又说什么优秀?
难度写作,目的不是为了增加阅读的困难,而是包含了思想深度,意境的深度,假如就是为了让读者不易理解,不能把握你的思想脉络,那么我要问,你是出谜语,还是写诗歌?
给这类晦涩的写作取名为难度写作,无异于欺世盗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1 21:52 | 显示全部楼层
给你标题加红色后转移到理论版继续讨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 08:10 | 显示全部楼层
你真是个白痴,诚如你言,你干脆把我们写诗评的人杀了吧,因为我们看不出一首诗的好坏,让你教导。这样的诗不是让低智商的人看的,知道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12-26 19:5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