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使用道具 举报
原帖由 菩提本非树 于 2010-10-4 18:53 发表 来静兄这里学习一下。 关于第一章。 我个人的见解是: 道可道,非常道。 这个,和禅宗,不立文字、教外别传,有异曲同工之处。 但是,不道、不立文字,不是不需要这些文化的载体, 而是,不执着于语言 ...
原帖由 静仔 于 2010-10-4 20:50 发表 这个是把《老子》佛教化,若单纯从《老子》本身来看,从其他章节来看,我以为很难说有您所言的那一层意思,若有,或者我未发现,您不妨提出,让我再三思下。
原帖由 菩提本非树 于 2010-10-4 21:13 发表 “有名”和“无名”是一对相对的概念。 没有绝对的“有名”或者“无名”。 就像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老 ...
原帖由 静仔 于 2010-10-4 21:22 发表 你还别说,他就是对绝对的概念,可以说绝对里有相对,但不能说相对里有绝对。 除非我们说“天地”与“万物”,“妙”与“徼”,都只是为了文字上不重复而使用的相同意思的文字,既然这些不一样,他们的主语也 ...
原帖由 菩提本非树 于 2010-10-4 21:30 发表 那一点我们看法不同了。 我觉得,根本就没有绝对的事物。 如果有的话,那只有“道”,只有“自然”了。 而道是包括了阴阳这两种的。 即是:道,这里,阴阳统一起来了。 但是,我觉得,道家,还不是完美 ...
原帖由 静仔 于 2010-10-4 21:36 发表 我和你相反,我对西方哲学有兴趣,中国哲学只是我改造的对象,当然西方哲学本身也是待改造的对象。但是我们还是要说,作者本身是否心中就有一个原型的意思,如果他有,我们就要尽其可能取挖掘他的原意,而不是根 ...
原帖由 静仔 于 2010-10-4 21:39 发表 我以为不能单纯说是用来实践而非解释,因为《老子》本身语言简练,注解不一,如果本身意思就这么曲折,你说你要实践,那你怎么实践你都要选择一个解释的版本,从而排斥了其他,所以《老子》本身应该是先注解后 ...
原帖由 菩提本非树 于 2010-10-4 21:43 发表 《坛经》——见闻转诵,是小乘;悟法解义,是中乘;依法修行,是大乘。万法尽通,万法俱备,一切不染,离诸法相,一无所得,名最上乘。乘是行义,不在口争,汝须自修,莫问吾也,一切时中,自性自如。 如果从 ...
原帖由 静仔 于 2010-10-4 21:47 发表 哪个思想家,我都不会说他差他强,只说谁是谁的发展,不能说谁高谁低。佛教我基本只停留在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的水平,不曾读过任何原著。 坛经之所以说修行是上乘,无非是说自己是真理,所以你们行真理就 ...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查看 »
微信扫一扫,加入诗歌报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 ) 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0-7 09:0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