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2570|回复: 16

为《晨报周刊》推荐的好书榜单和榜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9-17 11: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NO.1  父亲,我有愧

1.聆听父亲  张大春  上海人民出版社  23.00元
2.镜中爹  张至璋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 29.00元
3.也同欢乐也同愁  陈流求、陈小彭、陈美延 32.00元
4.父亲的战争  野夫 作家出版社 39.00元
5.父亲的战场  章东磐 山西人民出版社 32.00元
6.我与父辈 阎连科  云南人民出版社  25.00元 


(非销售榜,本期推荐人,名师网黑子)

  往往悲凉的秋天总令人情绪忧郁且怀有思乡的情结,不妨让我们自由回忆。尤记得上次回家,父亲指着头上蔓延的白发,对我嗟叹人生易老须珍惜青春。父亲的话题太过沉重,然而谈论父亲和他所经历的年代,更为沉重。

  本期推荐的都是记录父亲和父辈的书。我们看惯了写母亲的文字,而对于父亲的爱,却很少有人去认真寻味。母爱淅淅沥沥延续一生,父爱则润物无声潜入一世。所推荐的,骨肉亲情自然不在话下,但与其它夸夸其谈的同类书籍相比,对自我命运和他人命运的记录,对过往历史中个体生活的关注,构成这些书相对独特的主体内容。这其中,有正义的担当,也有自我的揪心。对于过往,愤怒、痛苦、惋惜占据了绝大部分篇幅。

  而更多的是反思,就如张至璋的《镜中爹》一样,我们对待父亲,总会由不解、怀疑和反叛,到猜忌、轻视和敌视;最后,又会通过父亲所有的蛛丝马迹来完成与父亲的和解,也在试图与父亲的历史和解。这其中,有一种失去和寻找的关系,更是对上辈血脉的延续。毕竟,书中如父亲这样的群体在当下社会不在多数,但这个群体对于我们昔日已经忘却和尝试抹掉的历史片段又是十分重要,儿子千里寻爹、步步有痕,那些过往的剪影中,血泪纵横,让读过的人开始汗颜。

  这样的汗颜,在其他写父辈的书中都能看到。阎连科描写的生活在农村的父辈惨淡命运;章东磐对滇西战场远征军的田野调查;张大春对父辈和家族颠沛流离而充满传奇色彩的经历的记录;陈家子女对父亲陈寅恪生活细节的回忆……身处变迁时代的父辈们,怀抱着理想,在困境中寻求想象中的新中国,并为之奋斗着;他们也因为这份理想而历经坎坷,倍受折磨,妻离子散不提,生死不明更有。这些文字中,并没有不满,仅仅是探索本原,更多的是人性的真实。

  不要怀疑我们的父亲,他所有的教条不过是对你的疼爱。不希望在失去的时候,去通过这样的形式来寻找自我的安慰,每一个父辈的故事,都潜藏着人生的玄机和风云尘埃。有些尘埃,一直蒙蔽着明亮的镜台,子辈的手去擦拭,只为看到父辈的真实。而这样的真实,如果我们再年轻点,也不会理解和不愿理解了。


文|黑子


[ 本帖最后由 黑子 于 2010-9-20 15:54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10-9-17 11:09 | 显示全部楼层
NO.2  写作不是一回事


1.蛤蟆的油   【日】黑泽明  南海出版公司  25.00元
2.小说的艺术  【捷克】米兰·昆德拉  上海译文出版社 17.00元
3.讲故事的人  【英】约翰·伯格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9.80元
4.博尔赫斯谈艺录  【阿根廷】博尔赫斯 浙江文艺出版社 26.00元
5.写作这回事  【美】斯蒂芬·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8.00元

(非销售榜,本期推荐人,名师网黑子)

  很多人听到“文艺”两个字就联想到“古板、古怪、古老、古董、古猿”等词语,虽然在现实生活中的文艺爱好者们都行着用文学泡妞的迂回战术。所以每当男女间有不愉快时,女孩总会骂男孩“全家都是文艺青年”。当然,与文艺爱好者或文艺青年相反的是,那些文艺大家们通常会让人联想到“儒雅、风流、情致、淡定、清幽 ”等词语,尽管多数大家都还是从文艺青年甚至流氓青年发家。

  《蛤蟆的油》说的就是,哪怕黑泽明也曾有过童年的无羁、少年的摇摆、青年的懦弱和中年的找寻。伟大的导演,也挥霍了不少丢丑的荒唐岁月。有人会不由自主地将这本书和他的前辈导演让·雷诺阿和约翰·福特的自传做比较,其实黑泽明更多在书中贯穿了人生长路对艺术创作的影响,艺术无非就是从人生的井中打水,有甘甜,也有苦涩,五味杂陈的滋味只有当事人自己知道。对比唐骏的自传,黑泽明的成功不可复制。

  但凡真正能占住历史一席之地的人,他们的成功大多不可能完全复制粘贴,这不是要被处理的文档,这是生活。世上没有一个人的生活完全相同,正如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所以《小说的艺术》和《博尔赫斯谈艺录》都只能当做一种风格的借鉴,而不能完全成为写作的“圣经”。像婚姻和爱情一样,文艺创作需要的是实践、失败、实践的重复过程。而这两本书告诉我们,阅读和阅历在创作过程中同等重要。我们可以不同意名人大家所陈述的文字必须承载哲理承担生命等责任,因为大多的文字都在表达自我,因此多数人都是平凡而普通的活着。其实大可珍惜文艺青年的自由,当你一旦功成名就摇身变作公众人物,很有可能让自己和作品都陷入危险,因为无论行为还是立言,都被众多目光注视下进行。

  在这个40度高温的夏天,也许阅读《写作这回事》更能获取一丝凉意。斯蒂芬·金作为恐怖小说之王,在书中穿插了不少写作时的故事和状况,有些让人不禁毛骨悚然,大有急忙寻找原著一睹为快的心思。静心下来思考,我们在创作时多少存有斯蒂芬说的“恐惧和造作”。挠掉头皮的华丽堆砌和咬掉嘴唇的过分矫饰都是文艺的大忌,那将使人失去自我,而作品也将没有灵魂。

  有位写作很有天赋的友人告诉我,他想放弃写作,虽一直练笔和尝试,却找不到正确的路,觉得没有前途和钱途。约翰·伯格说:“这是一个孤独独立的行动,练习永远无法积蓄资历。”或可帮他摆脱困境。在这想剥皮找凉快的夏天,困时读点关于创作的书,或能帮你午睡和享受孤独。

[ 本帖最后由 黑子 于 2010-9-20 15:54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9-17 11:10 | 显示全部楼层
NO.3  可能的困境

1. 三十年河东:权力市场经济的困境   杨继绳 武汉出版社 39.00元
2. 舒立观察:中国十年之真问题   胡舒立  中山大学出版社 39.00元
3.尘世•挽歌   野夫  新星出版社 28.00元
4.畜界,人界   钟鸣  上海人民出版社 39.00元
5.傲慢与偏见:僵尸年代  [英]简•奥斯汀 [美]塞斯•格拉汉姆•史密斯 长江文艺出版社 29.00元

((非销售榜,本期推荐人,书评人黑子)

  我们常常满足于自身的成就,却忽略了可能面临的困境。在价值被放大的年代,什么问题都被隐藏和消解。如果一定要暴露的话,再正经的事情也会变成一场笑话。

  抱着看笑话的态度,我们阅读问题和主义。许多问题是潜伏在真相之下,我们是如此的浅薄,以至于认真思考的人都很少。杨继绳和胡舒立算我比较尊重的人,杨继绳的《墓碑——中国六十年代大饥荒纪实》力透纸背,读过数遍之后,才明白我们所谓的历史,是如此的苍白无力。我们何时才具备摆脱蒙骗和追寻真实的力量?也许永远不会有,但至少应该留着信念和独立的人格,如胡舒立一样,数十年耕耘着财经新闻的一亩三分地,总会有种子能开花结果。

  我们身处的生活,会存在着各种盲点,这也导致各种不满,同时也让人随时等待着多米诺骨牌效应的发生。读《一九八四》时我会想到,温和的权力其实也会演变成一种暴力和极端,膨胀的欲望会变成一种对他人的压榨和控制。因为诱惑,我们不得不相信谎言也是真实的,以至于最后到处都充满了谎言。于是太久以来,我们穿着一件皇帝的新衣,在这尘世上晃荡,上演一出出被阉割的所谓“喜剧”。

  真正美好的,是让我们体会到最极致的忧伤的悲剧,它让我们不容忘记谎言的反面就是真实。抚开爬满灰尘的窗台,玻璃依然明镜。我读野夫和钟鸣就有这样的感觉,总会想起食指的那首《相信未来》。但也会重复地问自己,过去都不值得相信,未来又有几分可以去憧憬的?

  读岁月,政治、历史、人性都一目了然;读幻想,生活是如此苍白。几百年前、几十年前的世界,让我们读到恐惧和迷茫。因为我们不希望出现的种种情况,岁月中总留下了痕迹。

  便有了这样的结论:真实被恶搞之后就是荒诞剧,谎言被恶搞之后就是科幻片。

文|黑子


[ 本帖最后由 黑子 于 2010-9-20 15:55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9-17 11:13 | 显示全部楼层
NO.4  杂志书的矛盾

1.《单向街002》 郭玉洁主编 宁夏人民出版社 30元
2.《放映001》 苏静 主编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35元
3.《读库1002》张立宪主编 新星出版社 2010年4月 30元


(非销售榜,本期推荐人,名师网黑子)

  单向街无疑是北京最具人文气质的书店之一,与之同名的杂志书,也试图通过小空间,装载思想、阅读、谈论和探索。本期专题是话剧,脱离先锋,话剧会不会死?脱离话剧,艺术会不会死?脱离艺术,我们会不会失语?我们长期处在失语的状态中,最后会不会失禁?或许,在这个平庸的年代,我们真该做些同样平庸却还善良与真诚的事情。读完全书,只剩下各种矛盾与困境。

  相比之下,《读库》更显智慧。毋庸置疑,《读库》实现了理想主义出版,制造了低调、朴素却不乏敏锐、犀利的情绪。一本好书在于落地生根,不求华丽但求真实和分享。这本读库,依然留驻着时代的表情和角落。尤其喜爱仝冰雪《一站一坐一生》和北岛的《北京四中》,残酷的阅历和喧嚣躁动后的淡定比照强烈。或许,我们不能成为历史,但能为历史作个注脚。

  虽说过“潮”的装帧设计风格,掩盖了电影大师的光华。除却《南京!南京》特辑,其他文章都值得一看。胶片和胶卷中间,还原的是我们的人生和态度。记录者被记录,跨越者被跨越,其实看不是一种艺术,是来自内心的追求和关注。不得不说,内容若是再降下点身段,会更让人能从阅读中审度自己的生活。

文|黑子


[ 本帖最后由 黑子 于 2010-9-20 15:55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17 11:5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书,有些是以前的名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17 12: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的阅读向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17 21:28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父爱,我是一本也不知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17 22:44 | 显示全部楼层
忠于文本,贴合于内心世界的书评,

其间透露出的广博的涉猎,不倦的阅读,缜密的思考,

令我这样以忙为借口少读书的人着实自惭形秽。

作为一个书评人,你是幸福的,也是骄傲的。

作为一个读者,我们是幸运的,因为这引导让我们离好书更近一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18 16:18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惭愧,这些书我几乎没读过!
问好,黑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19 12:2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要怀疑我们的父亲,他所有的教条不过是对你的疼爱。不希望在失去的时候,去通过这样的形式来寻找自我的安慰,每一个父辈的故事,都潜藏着人生的玄机和风云尘埃。有些尘埃,一直蒙蔽着明亮的镜台,子辈的手去擦拭,只为看到父辈的真实。而这样的真实,如果我们再年轻点,也不会理解和不愿理解了

一寻求真实的父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19 12:24 | 显示全部楼层
 《蛤蟆的油》说的就是,哪怕黑泽明也曾有过童年的无羁、少年的摇摆、青年的懦弱和中年的找寻。伟大的导演,也挥霍了不少丢丑的荒唐岁月。有人会不由自主地将这本书和他的前辈导演让·雷诺阿和约翰·福特的自传做比较,其实黑泽明更多在书中贯穿了人生长路对艺术创作的影响,艺术无非就是从人生的井中打水,有甘甜,也有苦涩,五味杂陈的滋味只有当事人自己知道。对比唐骏的自传,黑泽明的成功不可复制

中国大陸有张艺谋,但不会现黑泽民这样的大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19 12:26 | 显示全部楼层
想办法多读点好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20 11:55 | 显示全部楼层
长假里是想读点书 谢黑子推荐

顺祝节日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20 12:03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好黑子,中秋快乐!
天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20 13:10 | 显示全部楼层
潇湘晨报,报纸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0-7 11:0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