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021|回复: 9

散6[翔宇原创]散文《外师造化心源开,形散神结真趣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9-14 09: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林散之纪念馆记
作者:林翔宇

    晨曦的美梦披着浓雾的迷蒙,和着深秋的习习韵律,处文协一行八人,顾不上“野马”的坎坷颠簸,一路洒下欢声笑语,共贺此次采风的顺利成行。
    天放晴,雾渐散,名闻遐迩的江浦“林散之纪念馆”已至眼前。入口甬道壁刻的“江山如画”,四个遄兴逸飞的大草字舞动着苍劲,首先映入眼帘。
    驶上正门平台,右侧高屹的散之老人石雕像正迎向游人。那安详矍铄的情态,深邃智慧的眼神,似乎与每位书友默契着跨越时空的心灵之约。
   “结之为圣,散之为仙”,景仰的心情催促我们直抵古香古色的挑檐式檀木正门。其雕栏画栋的梁枋上悬挂着赵朴初先生题的匾额“林散之纪念馆”,六个闪闪亮的镏金楷字格外醒目。
    踏入正门,欲拾阶漫步。待放眼开来,望见数座墨色的古屋与亭台楼榭错落有致,浸染着古朴幽谧,尤显庄重肃穆;耳听鸟语啁啾,眼观丛竹挺秀,似闻油墨沁香,一派静雅景象。
    近前正对“束筠亭”,亭边两柱撰联曰:“天地真陶冶,江山入化工”,蕴藏着人生哲理,细酝酿品味,顿觉无俗尘之忧,得山川毓秀。亭中树有碑记一方,较翔实地介绍了林散之先生的生平、履历和书法成就。
    踩着鹅卵石铺就的曲径,跟随邂逅导游的指引,我们先后浏览“散园”、“散木山房”、“柿园”、“宝砚斋”“阁翠楼”、“诗趣阁”和“浣阶堂”等多处景点;其中感受最深的就是“散园”的书法刻石碑廊与“散木山房”的书法真迹。
    步入“散园”书法刻石碑廊,宛如登临广博的书林殿堂。散之先生的五六十幅作品呈半弧形展开,鬼斧神工,妙趣天然,可谓字字珠玑,行行金玉;令游人禁不住手划心摹,始知笔墨游龙的真谛与玄机。“散木山房”呈放着散之先生的二三十帧真迹墨宝,有“挂幅”“横幅”、“直幅”、“ 横披”以及“手卷”等格式。
     其纸色仿佛黎明时的窗纸,墨色枯浓郁结踽踽而行,弥漫着空灵神逸;其结体松而不散,漏空飞白似行云,畅而不滞;真乃“外师造化心源开,形散神结真趣来”,不愧为“当代草圣”的大师风范。
   “巨川非一源,雄笔映千古”,真正地道出了“书同千古寿”的人文历史价值。另外内中还陈列其生死知交日本书法大师青山杉雨的部分作品展览,与其相映成辉。
    意犹味尽,心潮徜徉在散之先生的书法氛围中,久久不能平息。导游的淳淳解说沿路聆听着,我们方知一些有关散之先生尘封的轶闻与趣事,现列举几则以飨读者。
    一、散之先生原籍确为安徽省和县乌江镇其先祖为渔民,但散之先生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江浦林山林浦,聊无名人原籍的争议之虞;
    二、散之先生原为江浦县画院一名普通画师,于1972年中日友好书协交流展览会崭露头角,尔后一举成名,大有“民族英雄”之誉。
    三、据说启功先生初见散之草体书法,忽从病榻跃起,激动之余乃行三鞠躬之礼,极为推崇。
    四、散之先生原为画师,该馆藏的《江浦春修图》五米长卷,刻画了形态各异的几百个人物,有“当代的清明上河图”之评;同时其联句诗作颇丰,自谓成就最高。曾有这样一帧手卷:“风神遗洛浦.江表一孤岑.已尽思吴泪.犹存望蜀心.芙蓉秋梦远.芦荻夜潮深.幽恨成终古.空传青鸟音”,便是1941年写的自作诗《枭矶孙夫人庙》。
    五、据说散之先生曾任过副县长、议员之官职,还十分关心水利建设,曾有“兴修水利,乃固民之本”的名句。其“散之”两字的由来,传说乃他治水的经验,也诠释着大禹的思想。

[ 本帖最后由 林翔宇 于 2010-9-14 09:35 编辑 ]
发表于 2010-9-14 09:34 | 显示全部楼层
江宁区去过,塑像在纪念馆哦,怪不得。
游记散文,条理清晰,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14 09:35 | 显示全部楼层
驶上正门平台,右侧高屹的散之老人石雕像正迎向游人。那安详矍铄的情态,深邃智慧的眼神,似乎与每位书友默契着跨越时空的心灵之约。————石雕已经在说话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14 09:41 | 显示全部楼层
散之先生是画师,精通书法,又是行政官员,雅俗共得,墨香存远。赵朴初题的纪念馆,应是流芳万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9-14 09:4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您的指点和评论!
我是新学的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14 09:42 | 显示全部楼层
外师造化心源开,形散神结真趣来————题目取得很好,该是懂得古诗词的人了。谢谢来心情交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14 09:4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林翔宇 于 2010-9-14 09:41 发表
谢谢您的指点和评论!
我是新学的啊

客气了,看过你写的诗歌,有潜质的。很高兴认识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9-14 09:4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很高兴“认识”您
认识好多有人生思索和感悟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14 22: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望见数座墨色的古屋与亭台楼榭错落有致,浸染着古朴幽谧,尤显庄重肃穆;耳听鸟语啁啾,眼观丛竹挺秀,似闻油墨沁香,一派静雅景象

古文底子深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9-15 07:4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你们的热情点评,我是初学的,偶有灵感,笔下生点小“花”,让大家见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0-7 11:0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