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我感到了阳光
我从长长的走廊走下去……
啊,迎面是刺眼的窗子,
两边是反光的墙壁,
阳光,我,
我和阳光站在一起!
啊,阳光原是这样强烈,
暖的让人凝住了脚步,
亮的让人憋住了呼吸。
全宇宙的人都在这里集聚。
我不知道还有什么存在,
只有我,靠着阳光,
站了十秒钟。
十秒,有时会长于一个世纪的四分之一。
终于,我冲下楼梯,推开门,
奔走在春天的阳光里……
作者:王小妮,1955年生于吉林省长春市。1982年毕业于吉林大学,毕业后做电影文学编辑。1985年定居深圳。作品除诗歌外,涉及小说、散文、随笔等。2000年秋参加在东京举行的“世界诗人节”。2001年夏受德国幽堡基金会邀请赴德讲学。2003年获得由中国诗歌界最具有影响力的三家核心期刊《星星诗刊》、《诗选刊》、《诗歌月刊》联合颁发的“中国2002年度诗歌奖”。曾获美国安高诗歌奖。现为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教授。
诗者言
写诗的人常常凭感觉认定某一个词是结实的,飘的,有力的,鲜艳的,凭这个词和其它词的相碰形成了诗句。这时候词所含的属性往往只是一次性的,在另一个语境里,它很可能不结实不飘不有力不鲜艳。一次性,哪里找得到规律?哪里给理论以出现的机会?写诗的人都有他自己对语言的敏感和选择。而通常人们判断说,那是诗的语言,也许恰恰是酸腐的陈词滥调。诗的语言必须活着而新鲜。总结不出来的。一旦能总结必然开始了生硬。
2 诗不是生活,我们不能活反了.
王小妮:可以肯定的是,我活在自己的生活里。而我的诗肯定要跳出我的生活。生活不是诗,我们不能活“反”了。我们要先把自己活成一个正常人。好像有人总在强调要活得像个“诗人”。我听到一个人说,他出门一定要搭出租车,不能和普通人一起去挤大巴,好像诗人都是坐出租车的。他要这个待遇。听来好笑。多年以前,有些人说他要处级待遇,要局级待遇,难道诗人也成了个级别?平静生活很好,而平静永远是表面的。
在平淡中,在看来最没诗意里,看到“诗意”,才有意思,才高妙。现在的世界太现实。人天生就应该有奇思怪想。
赏析/下午百合:
想必读过这首诗的人都如我一样,感受到了一种温暖和静谧,一种抚慰人心的力量。仿佛我们身处母亲的子宫,被诗人传达的十秒钟的幸福所感动。
现在意象繁复,想象天马行空的诗歌已经不鲜见了。我不是说它们不好,而往往打动我的是那种分寸感很强,不卖弄技巧的诗。
始终相信好的诗歌具有净化心灵的作用,或许我们应该先打动自己,再感动别人。
欢迎大家参与讨论,多多支持。
评/石菩提:
我从长长的走廊走下去…… (省略了多少辛酸啊,"一个长长的长廊"长长的一句就把交代了所有的背景.当然,这个长廊也是个象征体)
啊,迎面是刺眼的窗子,
两边是反光的墙壁,(客观环境与象征结合起来了)
阳光,我,
我和阳光站在一起!(感叹,惊讶.下面就应该写不敢相信的喜悦了)
啊,阳光原是这样强烈,(果然这样写了,哈哈)
暖的让人凝住了脚步,
亮的让人憋住了呼吸。(暖和亮.凝和憋,值得沉思下,这儿可能是反着写.以衬托以前的灰暗和现在突然的感动)
全宇宙的人都在这里集聚。(不是全宇宙,但此刻诗人感受自己如阳光一样翱翔整个宇宙,气魄开始宏大起来,整个宇宙与之同在,诗人自己就是整个宇宙.同时也呼应了前面的"凝和憋".还有另一隐藏:即细小的尘埃聚集,隐含人之渺小但共舞)
我不知道还有什么存在,
只有我,靠着阳光,
站了十秒钟。(十秒钟.值得思索之处啊)
十秒,有时会长于一个世纪的四分之一。 (此处的手法大家都会,都明白,但很少人能这样自如地用出来)
终于,我冲下楼梯,推开门,(终于,呼应前一句.)
奔走在春天的阳光里…… (又见省略号.极言幸福之长久)
这首诗歌感觉像是经历了十年文革后的作品,诗人文笔简明而洗练.晓畅易懂.算是佳作
初看时两个"啊"字让我觉得不佳,但只是站在我自己的角度上,没有站在作者的角度,对于被灰暗紧紧幽闭,在迷茫中求索的人来说,我们是很难感受到他们那种惊喜的.
说到打动自己,再打动别人.但许多时候,特别对于令我们感动的事物来说,其实是最个人的.例如这首中的两个"啊".字,这种感叹许多人是很难明白的,甚至会觉得去掉也没什么大不了.
有些事物令我们很激动,但对别人而言甚至会觉得大惊小怪.这与每个人的生活经验,社会认知息息相关.顺便就扯到了另一个话题,诗人是为自己写诗还是为别人写诗?(当然,具有普遍性情感的除外)
这首诗歌的技法有一种洗尽铅华之感,个人觉得这是一种很高的境界.这不是意象的问题了,也并非仅仅是情感的问题.而是技法到了一种层面的问题了.这让我想到百合的诗歌,也是如此.看来什么样的人喜欢什么样的诗歌是存在的.
评/温暖的注视:
明亮、感性、激情。诗歌尽量放大让人满怀希望、激情和美好的东西,尽量忽略那些令人觉得沮丧、颓废和厌恶的存在。我以为诗歌对大众的意义就在这里,就是要千方百计地把美好的东西呼唤出来。个人比较喜欢这首。
简评《每周诗探讨第四期》《我感到了阳光》/低处的迷雾
我从长长的走廊走下去……
啊,迎面是刺眼的窗子,
两边是反光的墙壁,
阳光,我,
我和阳光站在一起!
诗人是以这样日常的描述开始了对阳光的亲密感知。“迎面是刺眼的窗子,两边是反光的墙壁”都在暗示着人对阳光需求的物化。从建筑学上来讲“窗子”和“墙壁”也是人需求阳光的载体。从心理和精神来讲又是享受阳光的的参照物,所以这两个意象在这里恢复了自然的新鲜的内涵。
接下来诗人独特地体验到“阳光,我,我和阳光站在一起!”鲜活而智性的转换带来的消息,足以让我们感到文字背后诗人的内心,精神世界对于阳光的欢喜和给予人性化的尊重和敬仰,诗歌捕捉的妙处在也在于此,把阳光拟人化地站在一起,阳光此时成为人的化身,仿佛阳光是至爱的亲人,站在一起互相关爱,悲闵与感恩。而不是诗人以自身单一的关系在把个体写大。同时也为“阳光”这个意象在以下的行进中能够呼吸起来埋下伏笔。
啊,阳光原是这样强烈,
暖的让人凝住了脚步,
亮的让人憋住了呼吸。
全宇宙的人都在这里集聚
这些思维活动继续推进着上面的那些经验的意味和意义的资源,“暖” 和 “亮” 则是“阳光”这个意象的再生和延续,是意象在抒发在说话在回响,有了如此生动的细节化的传达之后,让人感觉阳光的温暖和明亮是那样的强大,充满诱惑和美妙的力量,所以才推出了“全宇宙的人都在这里集聚”的幻影,为我们对人世的爱惜和未来提供了全新的美学走向和和平理想的层面。
我不知道还有什么存在,
只有我,靠着阳光,
站了十秒钟。
十秒,有时会长于一个世纪的四分之一。
终于,我冲下楼梯,推开门,
奔走在春天的阳光里……
然后诗人的情绪还在感染着别人,诗人因珍贵阳光而迷醉到了“我不知道还有什么存在,只有我,靠着阳光,站了十秒钟”是啊,这十秒钟该是有着怎样的感激和吉祥的寓意以至于“我冲下楼梯,推开门,奔走在春天的阳光里……”这样的收束也让人感动并余音缭绕,诗人推开门,并不是简单地只想奔走在阳光里,而是诗人不想私吞那份与阳光交流而获得的感应、热爱和呼唤生活、呼唤未来的情愫与能量,她急于把自己的喜悦与人分享,因为那份喜悦是洗涤俗尘的粗砺和荒凉的琼浆,是洗涤心灵的阴影和污浊的玉液。在这样将语言和自身融于阳光里所蔓延的喜悦面前,一切的冷漠无情和抗诉都将黯然失色。
这首诗歌,主体的鲜明感并没有让语言那种干净的环境的消失。形态简洁,明快,流动。
评/淡若春天: 读这首诗,能明确感到作者对所处环境转变的一种由衷喜悦,整体流畅而明朗,内韵丰盈、气息流淌自然。应该说是初学诗歌者的一个好范本。历经挫折,仍孩子气十足,仍充满希望,这便是诗人最可贵之处,也是全诗最打动人的爆破点。不足之处在于,行文白了些。
……从规范表述来说,作者是做到了,层层推进的感情线一直到引爆,做得很好。且这首诗是在作者刚刚遭遇不幸以全新姿态进入生活后写的,情感的真执便是最好的诗了。我一直认为,理解一首诗,一定要和写作的背景联系起来。因此,不便提什么意见。如果非要砍,个人觉得这样的表述热情有余,沉着不足。虽质朴,但流于直白。
评/张小珏: 这一首可以说是层层深入,而到最后作者也得到了释放。情感上足以让读者感到了舒畅。
总结/下午百合:
语言洗尽铅华的确是我选择这首诗的原因之一。个人比较喜欢语言“干净”的诗。我想诗歌语言达到一定境界是应该“回归”的。自己离这个境界还很远。
也说说两个“啊”的运用。这一类的语气词初学者常常用滥了。但在这里我们并不觉得它突兀或矫情。这是由整首诗的气息决定的,读到这里,这两个感叹让人觉得舒服,而且把气息拉长了,使得诗歌更饱满。
一首诗的表达应该是由诗人内在气息调动的,而气息又来自于诗人情感、情绪构成的“场”。在这一方面这首诗完全做到了。我们被带入了诗人营造的“场”中,进入了那十秒钟阳光。
再来说诗人是为自己写作还是为读者写作的命题。这应该是写作者的两个阶段。一开始驱动我们提笔写作的自然是个人的因素,但当你拥有了一定的读者或是当你写作时心中有了读者,那就到达了写作的另一层面。我们是在“渡”己也是在“渡”人。是在“爱己”也是在“爱人”。
感谢各位对此活动的支持!
《每周诗探讨》栏目介绍:
方式:在红颜版块开辟《每周诗探讨》栏目。
目的:学习好诗,分析好诗,一首,胜过读万首不好的诗歌。
参与者:全体诗歌爱好者
内容:1、诗歌的选择:每周推出一首,尽量选名诗(当然也可以是论坛中你所认为的优秀诗作,因是红颜版块,诗歌以女诗人为主)。
推荐者将诗歌的资料先推荐给迷雾以供筛选。
诗歌可以是古代也可是是现代,可以是中国也可以是外国,当然中国的尽量选择现当代诗歌。诗歌以短篇抒情诗为主。
2、讨论方式: 探讨、分析、评论皆可,对诗歌可攻击批评,也可防守赞赏,诗歌推荐者当尽量以防守为主。攻方、中立方、防守方,读者可自由选择加入。
或批评,或赞赏,或分析优缺点,允许惊世骇俗的批评,但不允许谩骂和翻脸。
对于翻译的诗歌如果不满意,批评者可拿出原诗以及自己的翻译来让大家对比(此方式严重推荐)。
3、总结: 一周的最后一天公布诗歌的作者,国籍以及鉴赏评论。并对读者的一些有益的评论进行汇总。总结
[ 本帖最后由 下午百合 于 2010-9-7 09:02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