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简评 淡若春天的《执子之手》
文\低处的迷雾
一
高原退下,白云潜伏在我们体内
蓝光成群,紧贴大地之腹,
开花,生出异香
你不用读懂,爱人,不过才七月,
我们的日子,再过一夜,
才能到达明天
女人对于爱情的信仰和迷恋足以让女人放弃现实的所有,我读春天的《执子之手》就有这样的感应。她的起笔就是“高原退下”,而“高原”这个意象在这里含盖的也应该是现实中的水土,这水土也许是缺氧,也许是世俗的诱人的富裕生活,也许是来自宿命的迷茫和困惑,也许是自身的牺牲或对于某种事物的责任感之类的。总之,在爱情到来之际,这些景象全都退下去了。接踵而来的是“白云潜伏,蓝光成群,”那麽也就是说这爱是由来已久,那麽“潜伏”带给我们的信息是暗流涌动的,是早已在体内渗透滋生的情素了,历尽沧的碎片之后,终于,“紧贴大地之腹,开花,生出异香。”并且诗人的爱是宽容的,并有一种精神上的圣洁才会对所爱的人表白到:“你不用读懂,爱人,不过才七月,我们的日子,再过一夜,才能到达明天。”
二
明天,生命返青
河水回到鱼儿的梦里
所有星子都成为天空的归宿
只要有你,一切均能复归原位
我们只须早起,拭擦叶上的淤泥
将荒野种上玫瑰,写上你我的名字
三
写上你我的名字,采集种子
视线之内,均为泥土
爱人,这宽广的高原,厚实如你的臂弯
这温暖的花坛,终为你我开放
从今天起,紧握你的双手,
与子偕老
四
与子偕老
平躺在岁月的河岸
前方就是我们的家,只须一步,便能永恒
阳光明媚,娓娓如话音透过树林
进入时光的终点
我泪流如注,掀开所有的麦香
将音符般的茧,一粒粒收回
五
一粒粒收回,储藏,
待过了冬天,日子放睛
我劈柴、放马,制造两个人的蜂巢
喂养你的目光,
让它只落在我微霜的发梢
且如秋叶,静美
那麽有了爱情的滋润和沐浴,所有的日常皆生发出崭新的姿态,而迎来了“生命返青,河水回到鱼儿的梦里,所有星子都成为天空的归宿,”的新世界。只要有爱“一切均能复归原位。”的精神力量也获得了恢复和建构的可能。 而第三节又出现了“高原”这个意象,那麽这个“高原”完全不同于之前的那个“高原”了,这个“高原”则是重新获得爱情之后的一种心灵和理想的成长、升华与归宿,和之前的“高原”成为鲜明的对比,这是诗人运思的功力。可以说全诗被“高原”这个主意象引领、带动进行了一系列顺呼自然的浪漫想象和情感的陶醉,随物赋形,气息迂回,让我们共同与诗人感受着爱情的甜美和异质的光华。其内在缠绵婉转流动,(3——5节),托之的所有意象都在为再现转写情感的细节而服务,同时透视出爱情的气质和抒情之中的包容之心。
六
静美,这最后的日子
答应我,不要再出行
这单薄的光阴
有如歌里吟诵的麦穗,瘦弱得发黄
我好不容易啊,携带着尘埃,
居然没有被风吹散
历经陷落、背叛、剥离与沉积
才能来见你
七
来见你,
我安详平静
任,一生的高原,退下
因为这爱情来之不易,,“历经陷落、背叛、剥离与沉积,才能来见你。”所以诗人的担心是必要的,爱的太深,才会有这般脆弱而心酸的祈求“答应我,不要再出行”。这样的祈求不仅完善了诗意的曲折之姿,也为全篇点亮了更加感人的色彩。最后一节与开篇虽然达到了首尾呼应的效果。但是,我还是觉得收的匆忙了点。在笔墨思绪的铺展上与之前的几节有些不和谐。这是我读到的不足之处。皆是短见,还望春天宽量。
附:《执子之手》
作者:淡若春天
一
高原退下,白云潜伏在我们体内
蓝光成群,紧贴大地之腹,
开花,生出异香
你不用读懂,爱人,不过才七月,
我们的日子,再过一夜,
才能到达明天
二
明天,生命返青
河水回到鱼儿的梦里
所有星子都成为天空的归宿
只要有你,一切均能复归原位
我们只须早起,拭擦叶上的淤泥
将荒野种上玫瑰,写上你我的名字
三
写上你我的名字,采集种子
视线之内,均为泥土
爱人,这宽广的高原,厚实如你的臂弯
这温暖的花坛,终为你我开放
从今天起,紧握你的双手,
与子偕老
四
与子偕老
平躺在岁月的河岸
前方就是我们的家,只须一步,便能永恒
阳光明媚,娓娓如话音透过树林
进入时光的终点
我泪流如注,掀开所有的麦香
将音符般的茧,一粒粒收回
五
一粒粒收回,储藏,
待过了冬天,日子放睛
我劈柴、放马,制造两个人的蜂巢
喂养你的目光,
让它只落在我微霜的发梢
且如秋叶,静美
六
静美,这最后的日子
答应我,不要再出行
这单薄的光阴
有如歌里吟诵的麦穗,瘦弱得发黄
我好不容易啊,携带着尘埃,
居然没有被风吹散
历经陷落、背叛、剥离与沉积
才能来见你
七
来见你,
我安详平静
任,一生的高原,退下
[ 本帖最后由 低处的迷雾 于 2010-9-6 08:01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