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268|回复: 8

走进灾区(组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9-5 19: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别怕,老乡

一夜之间,你的天塌了
瓦解了那憧憬了几代人的梦
你知道那穿堂而过的洪兽是从遥远的上游
撒野下来的
你知道,其实上游的上游就是天空
天空的上游就是地下
积攒了200年
从红尘中升起又跌落进红尘
只是来得太突然

在洪莽狰狞的舞蹈中
田地、房屋、道路、通讯
瞬间蒸发成一片云烟
古老的村庄又回到了遥远遥远的从前

别怕,老乡
我们来了
万面旗帜已经呼啦啦插上山山岭岭
万颗滚烫的心正和你共频
万家灯火正在为你守候

别怕,老乡
一个豪迈的声音在龙乡上空回荡
洪水冲走的是物质
留下的是精神
洪水冲走的是金钱
留下的是财富
洪水冲走的是教训
留下的是经验

别怕,老乡
挺起你宽阔的胸膛
再大的风雨
我们一起扛
只要不弯腰
紧握住命运的手
我们一定能站成美丽的诗行


     我  想

我想在洪水消退的时候
把那断肠的路刻在山崖上
让你不再担心河水的暴涨
我想在风起的时候
插一面旗子遮挡住那嫩弱的藤蔓
让你不再为泯灭的作物心伤
我想在雨驻的时候
把那摇曳的土坯房换成钢筋水泥的阳刚
让你不再为暴雨惊慌
我想在飘雪的时候
把那棉花的云团装进厚厚的被褥
让你不再为北风发愁
我想在云淡的时候
把那飘散的青丝在指尖盘起
让你孤独的心随时有停靠的堤岸
我想在天黑的时候
把那滚烫的激情点燃成熊熊的火炬
让你在山道的拐角处找到前进的方向
我想在春天来的时候
把那希望的种子洒遍灾区
等你收获无忧的金秋


   支 援 者

肆虐的洪水
在激情过后,流淌着白花花的疲惫
一河两岸的破碎
还在回忆着昨夜的惊愕
梦魇的云烟在村子上空盘旋

踩着泥泞的心事
你走进那座低矮扭曲的土屋
和老人木然的等候
黝黑与白皙,粗糙与细腻的双手紧紧握在一起
那是一种抓住救命稻草的颤栗
你看见浑浊的眸子里
燃烧着星星般的渴望
一种奇怪的责任悄悄爬上你的肩膀
那是儿子对父亲默契的承诺

八月的阳光穿过林荫的通道
将蝉鸣洒满村庄
站在那尊没被冲走的岩石上
你看见
温顺清澈的激流灵动着水晶的光芒
一抹新绿正在红旗猎猎的地方
生长

                         2010年9月4日夜
注解:2010年7月24日,家乡遭遇了有水文资料记载以来200年不遇的特大暴雨洪灾,全县500多条河流暴涨,道路、房屋、田地、通讯等遭受重大破坏,损失惨重!作为一名***员,我加入了全县“万名党员进灾区,结对帮扶建家园”的滚滚洪流。面对满目疮痍的家乡,深感自己的渺小。看到老乡们重建家乡的热望,我又倍感振奋,同时也倍感责任重大……
发表于 2010-9-5 19:53 | 显示全部楼层
表面化,没有深入内心
企业墙报上使用还可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5 20:05 | 显示全部楼层
嗯,既然走进了灾区,这困难是要帮的,这眼泪还是要洒的,不然就表示,我们没有同情心了啊。

这一组,调子很高,当然可以作为黑板报。至少是正面报道,鼓舞人心。这个,诗刊也是最欢迎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9-5 21:1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半只眼 于 2010-9-5 19:53 发表
表面化,没有深入内心
企业墙报上使用还可以

半只眼,毒!其实我就是为当地一家杂志约稿而写的应景性东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9-5 21:1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紫穗穗 于 2010-9-5 20:05 发表
嗯,既然走进了灾区,这困难是要帮的,这眼泪还是要洒的,不然就表示,我们没有同情心了啊。

这一组,调子很高,当然可以作为黑板报。至少是正面报道,鼓舞人心。这个,诗刊也是最欢迎滴!

你不够地道!和半只眼表达的虽是一个意思,但弯度太大!你走进灾区难道仅仅是履行公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5 21:2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的,你真是误解啊。我只是说你走进了灾区,所以才会写这样应景的作品吧。我倒是想问问你,是否写这个,也是履行公务。

而我没有这个公务可以履行。要做就做实事,实在地募捐!少写这样应景之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9-5 21:2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紫穗穗 于 2010-9-5 21:20 发表
楼上的,你真是误解啊。我只是说你走进了灾区,所以才会写这样应景的作品吧。我倒是想问问你,是否写这个,也是履行公务。

而我没有这个公务可以履行。要做就做实事,实在地募捐!少写这样应景之作。

穗穗,你对灾区不了解,你对灾民不理解,你对基层干部更不理解。灾民固然需要物质帮扶,但更渴望精神鼓励。他们不愿一味依赖政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5 21:3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怎么会不了解。我自己做过记者,编辑和主编。
问好余,其实也理解你的苦衷,只是这样的诗歌,写了就写了吧,不如不发在这里。

就像我过去做记者的一些采访稿,我都丢到瓜哇国去了。

再次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9-5 22:1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紫穗穗 于 2010-9-5 21:32 发表
我怎么会不了解。我自己做过记者,编辑和主编。
问好余,其实也理解你的苦衷,只是这样的诗歌,写了就写了吧,不如不发在这里。

就像我过去做记者的一些采访稿,我都丢到瓜哇国去了。

再次问好!

看到编辑记者这些字眼,感觉特别亲切和亲近,因为我也曾经做过10年的编辑记者,虽然是在最基层,但那段经历让我难忘。把人生最激情的岁月留给了基层的新闻事业。谢谢穗穗让我回到了从前!顺致秋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0-31 15:4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