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635|回复: 9

成都的五张名片(组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9-5 12: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成都的五张名片(组诗)
文/龙小龙

■琴台路

蜀汉王朝廊檐锈蚀,琴声却流水一般清新
也许再没有多少人懂得
曲目叫做凤求凰,其中蕴含的绝代风韵
这院墙、青砖、琉璃瓦
竹篱的骨节、草黄的账簿,刻着反叛思想

酒铺扩大了规模。当垆卖酒的卓文君身材曼妙
淡妆素抹。人们享受着这美好的错觉
甚至撩开珠帘遮掩的时光
趁司马相如转身之际,望一望她的脸
然后迅速正襟危坐,那神情显然已心满意足

在成都,只要经过这条大街
身上总会沾染一路酒香,增添几分才气
当你登楼抚琴而歌,定会激情满怀
琴台高高举起的,是坚守爱情的千古见证啊
那么,何愁无人附和,无人倾听

■太升路

在太升路停留片刻
便可以感受到信息时代的脉搏
急促流淌的风
加速了一座城市的心跳

成都盛产美人鱼。街道是潮涌的河流
两岸插满各色的广告牌
很像列阵的羽林军,站成两排纵队
接受检阅,向游人行注目礼

公交车是城市的诺亚方舟
当我循着一个亲切的手机号码,抵达站台
而等我靠岸的人,早已成为一尊雕塑
等我用爱让她还原真身

■宽窄巷子

宽不过是衣袖之间的一袭清风
窄不过时间流过的两条指缝
巷子悠长,从康熙一直延续到今天
谁的跫音敲醒了二百九十多年的梦

秋霜褪尽,青砖瓦片的苔藓格外鲜活
屋檐上菰草丛生
举头仰望,身边的高楼像盆地中崛起的大树
一起构成青羊区的景观,层次分明

时间在茶壶里沸腾,阳光透过木质的窗户
地面的斑纹,是民间格调的烙印
一群人谈笑风生,据说属于文化名流
小二忙不迭地吆喝着:来呃,沏一壶盖碗茶

宽窄巷子挂在成都版图
是一部留声机,川音不改的成都龙门阵
更是一部老式的发电机
让过往行人在不经意时,便被一种电流击中

■文殊坊

抛开红尘世事,庙堂之高或江湖之远
而香薰中的梵文、唱词,余音绕梁
不绝于耳。我选择一间茶室打坐
凝视内心。发现周末才是我钟情的一方净土

我不懂大道无形的禅理
只感觉城市纷繁琐碎,每天接收的信息太多
我们必须时刻把自己腾空,空杯为零
佛曰,“只因不识自我”

禅林与商街是文殊坊的双语名片
除了在古色古香中沐浴,尤其听老者讲禅
更是一大乐趣。抚慰怀旧情结
并与讲佛殿、四合院,钟鼓楼一道
在岁月流转中皈依

■金沙遗址

三千年以前,一群太阳鸟从时空中飞逝
如今又从时空中飞来
运行在逆时针的轨道,以飞翔的速度循环画圆
它的鸣叫质地坚韧,金属一般

这片恢宏的土地,大水兴起,泥沙俱下
那些王侯将相驻守的宫城成为断壁残垣
湮灭了多少幸福欢乐和万家灯火
面对苍莽历史,百炼钢亦会化为绕指柔

自古以来,所有的华夏儿女一律身披金黄
所有的道路都以太阳为轴心旋转
十二道火苗,不灭的圣焰
是人们代代传承的花朵、膜拜或图腾

青铜面具、玉琮、石斛、陶器,飞翔的太阳鸟
这一盏盏辉煌的明灯
照亮了灿若星河的古蜀国文明
在巴蜀大地仰望的高度,光芒永恒
发表于 2010-9-5 16:0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一处旅游胜地。有时间就去看看,也学着您来几首诗,也是人生一大快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5 18:04 | 显示全部楼层
04年在凯莱帝景耍了一年,对成都很熟悉,你笔下的成都好安逸

[ 本帖最后由 李飞骏 于 2010-9-5 18:05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5 19:48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笔清新,但是所描述的景物没有有机融入个人感受,有亮点,但也失之表面化。做导游词还合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5 20:08 | 显示全部楼层
嗯,俺就在这几张风景名片里,重游一下成都哦。

作者忙于介绍景色,忘了自己,有时却置身景外了:)

问好!

[ 本帖最后由 紫穗穗 于 2010-9-5 20:09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5 20:1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过,半只眼,我觉得,这一组诗歌,仍适合再读,因为有些感觉,并非是迎面而来的瞬间清新。而是另有深意的。

作者的第一首诗歌,不能引起我的阅读兴趣,但是从第二首开始,却是渐入佳境。

大家看看:

成都盛产美人鱼。街道是潮涌的河流
两岸插满各色的广告牌
很像列阵的羽林军,站成两排纵队
接受检阅,向游人行注目礼

公交车是城市的诺亚方舟
当我循着一个亲切的手机号码,抵达站台
而等我靠岸的人,早已成为一尊雕塑
等我用爱让她还原真身


再往后面看《宽窄巷子》,还有更好的:


宽不过是衣袖之间的一袭清风
窄不过时间流过的两条指缝

时间在茶壶里沸腾,阳光透过木质的窗户
地面的斑纹,是民间格调的烙印
一群人谈笑风生,据说属于文化名流
小二忙不迭地吆喝着:来呃,沏一壶盖碗茶

宽窄巷子挂在成都版图
是一部留声机,川音不改的成都龙门阵
更是一部老式的发电机
让过往行人在不经意时,便被一种电流击中

我自己最喜欢的是《文殊坊》里开头的两段

抛开红尘世事,庙堂之高或江湖之远
而香薰中的梵文、唱词,余音绕梁
不绝于耳。我选择一间茶室打坐
凝视内心。发现周末才是我钟情的一方净土

我不懂大道无形的禅理
只感觉城市纷繁琐碎,每天接收的信息太多
我们必须时刻把自己腾空,空杯为零
佛曰,“只因不识自我”

最后一个,和开头一般,我的阅读兴趣,又开始低迷下去。

呵呵,但是我们不能仅仅看一首诗歌的开始,就去判断这一组诗歌的内质如何啊!!

再次问好作者。这是我阅读第二遍的感受!其实写景的诗歌,并不好写。这一组算不错的。

[ 本帖最后由 紫穗穗 于 2010-9-5 20:39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5 20:38 | 显示全部楼层
小龙的诗歌是需要用优雅平和的心态去读去感受的,细细品味,诗歌语言中的意蕴就出来了。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9-6 01:11 | 显示全部楼层
拿出来就是希望接受指点。感谢各位阅读。
在诗艺上根本没有创新。第一首相比之下,仅仅就事论事,想介绍下琴台路富有蜀汉文化内涵,仅此。
导游之词这样写,估计游客不会乐意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9-6 01:1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 半只眼 的帖子

半目了然。问候一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9-6 01: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后一个也是如此。
大概许多朋友内心有抵触颂词类写作情绪。
谓之“应景之作”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0-31 15:4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