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告诉所有人
认识的不认识的
朋友或者敌人
告诉他们,酒后七天
不能用头孢类抗生素
不能用甲硝唑和呋喃唑酮
张老师不知道
张老师死了
他的死惊动了所有人
亲人朋友以及一些
素不相识的人
他就这样走了,撇下他四岁半的儿子,撇下他六十岁的父亲。
就这样走了,没留下一句话,事先他一点没想到,妻子没有想到,所有人都没想到,他会这样突然的离开。
33岁的张老师是县重点中学的一名语文老师,一表人才,一脸的和气,同学们都喜欢他,喜欢听他讲课:风趣幽默,知识渊博。老师们都愿意和他共事:不挑肥捡瘦,喜欢助人为乐。
他,敬业爱岗,今年刚送走一个毕业班,成绩名列前茅。
就是这样一位深受老师和同学爱戴的老师,却因一次小小的感冒而命赴黄泉。
一时间,所有人都惊呆了,同事不相信,朋友们不相信,家人更不愿相信,而最最不愿想信,最最难过,最最痛不欲生,最最羞愧难当的当数他二十九岁的妻子,是她,是她的疏忽,是她一个小小的失误亲自酿造了这场人间悲剧。
身为医务人员的她,竟然为自己酒后的丈夫在家输入头孢类抗生素,虽然酒后已逾几个小时,虽然这已经是第三天输液,但他还是发生了双硫仑毒性反应而不治身亡,怪她,又不能全怪她,的确,她掌握的知识有限,不知道酒精和头孢类抗生素会发生如此严重的毒性反应,而医学界对此毒性反应重视不足,这不能不说是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教科书上只标明酒后三天不宜用头孢类抗生素,不宜用的原因只表明容易发生醉酒反应,但并没注明会发生双硫仑毒性反应,更没说明重者致死等等,事实上,这种双硫仑毒性反应易发生在酒后七天内,这里所说的酒后,并不是醉酒,也不是一般的喝酒,有时用酒精棉球擦洗、喝含酒精的饮料也会发生这种毒性反应,轻者经过治疗可以缓解,重者就会有生命危险,而这样的毒性反应和禁忌又有多少人知道呢,试想,如果连医务人员都不知道,普普通通的人群又有多少知道的呢。
好多人会说,我输头孢类抗生素的时候,怎么没人告诉我不能喝酒。
上网搜一下,发生毒性反应的例子并不在少数。
更有甚者,广州一位名叫阮婉莹的高中生,一位十八岁花季少女,因服“感冒药”罗红霉素缓释胶囊(罗施立)与复方甲氧那明胶囊(阿斯美)致死,最为可悲的是,在少女发生毒性反应,以及少女死后,医生也没发现是这两种药相互作用的结果,而是父母在女儿死后一个月,自家狗服用这两种药致死后偶尔发现的,这不能不说是医学界的悲哀,这不能不说是人间最大的悲剧,一个普普通通的感冒,竟能因为用药不慎而毙命,这难道不足以引起医学界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吗,这难道不与抗生素的滥用息息相关吗,不管三七二十一,不分青红皂白,只要生病大量抗生素蜂拥而上,是医生为了挣钱,还是医学知识匮乏,还是病人求好心切,这难道不值得人们深思吗?
看着呼天抢地悲痛欲绝的死者家属,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我又能说些什么劝慰他们呢?
这是一个无法挽回的悲剧。
[ 本帖最后由 静如 于 2010-9-3 20:31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