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4125|回复: 31

圣经中感动我的七个片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8-23 06: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记得还是1999年,一位当医生的基督徒朋友送了我一本《圣经》,想劝我信教。
  于是后来有空也翻了翻,看到《新约》的时候,有几个片断让我深深感动。
  ……
  片断一
  “不可试探主。”——《马太福音》
  这是我在所有宗教典籍里看到的最震撼人心的一句话。撒旦诱惑耶稣,叫他从圣城的殿翅上往下跳,假如耶稣是神的儿子的话,被耶稣很果断的拒绝了。
  这正是耶稣比浮士德伟大的地方,浮士德受墨菲斯特的影响,做了很多错事,直到生命的尽头才找到自己生命的意义。我们平常人更像浮士德,或者连浮士德的境界都很难达到,耶稣式完全人的程度就更难企及了。
  不可试探主,这就是信仰的力量。其实爱情也好,宗教也好,思想也好,去相信这些需要理由吗?不需要吗?需要吗?耶稣已经给了我们答案。
  ……
  片断二
  “有人打你的右脸,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
  ……
  “要爱你们的仇敌,为那逼迫你们的祷告。”——《马太福音》
  这是两句有时候我想起来会流泪的话,由此我感到基督博爱精神的宽宏、博大。
  有一句话,“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很多没读过《圣经》的朋友还以为这是基督教的主张,其实完全是误会,正是耶稣反对以眼还眼的做法,才说了上面的话。
  人类认为自己的“本我”、“自我”是和外部世界有所区隔的个体,这是人类自私心理的来源。
  (注: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体系中:“本我”即完全潜意识,代表欲望,受意识遏抑;“自我”即大部分有意识,负责处理现实世界的事情;“超我”即部分有意识,是良知或内在的道德判断。)
  “本我”感受到被他人侵犯、恨由此而起;“自我”的意志被外界阻碍,怨由此产生。耶稣之所以伟大,就是他认为他不仅属于他自己,也属于大家,属于全世界。耶稣教导人们不要为仇恨所执迷,实际上就是引导人们不要为“物”“我”之分所困扰。
  “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金刚经》
  破除我相、人相,这和耶稣所说要爱你的敌人,为他们祈祷是相通的。
  不过,耶稣的精神过于伟大,常人难以做到像耶稣那样高的道德标准。
  “以德报德,以直报怨。”——《论语》
  孔夫子所说的比较让普通人可以接受并执行。因为真要爱敌人像爱自己,至少90%的人要不到吧?
  “以德报怨,何以报德?”——《论语》
  在现实生活里,孔夫子给了我们只能以直报怨的理由,必须要让支持我们的朋友得到回报。耶稣和佛陀的思想有时侯放到俗世里来,是显得过于理想化了。
  ……
  片断三
  “你们要小心,不可将善事行在人的面前,故意叫他们看见。”——《马太福音》
  这就是耶稣所主张的无私的善了。人所行的善,若是为了功利心去的,就不纯粹了。
  “我相信不会有人比耶稣更可爱、更有深度、更仁厚、更纯洁。虽不情愿,但不可不承认:‘从来没有人能与耶稣相比,将来也不会有人能比得上他。’”——陀思妥耶夫斯基
  虽然耶稣的行善不留名的做法让我深深的感动,不过我觉得,在现今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行善是可以在人面前的。将善事说出来,形成行善的风气,也对其他冷漠的人心有劝善作用,而且政府这些有公权力的组织也应该表彰善行。
  子路拯溺而受牛谢。孔子曰:‘鲁国必好救人于患。’子贡赎人,而不受金于府,孔子曰:‘鲁国不复赎人矣。’子路受而劝德,子贡让而止善。孔子之明,以小知大,以近知远,通于论者也。——《淮南子》
  《马太福音》和《淮南子》中的这两段话,对人性有不同的假设,一个是常人都是好人、或是圣人的假设,另一个是常人都是俗人、或是无赖的假设。一个表达了理想中的真、善、美境界,另一个却在物欲横流的时代背景下切实可行。
  ……
  片断四
  “不要为明天忧虑,因为明天自有明天的忧虑。”——《马太福音》
  很长一段时间里,这句话是我乐观心态的理论基础。
  同样是半瓶水,处在相同的环境当中,悲观的人忧郁的说:“唉,我只剩半瓶水了。”而乐观的人却在庆幸“我还有半瓶水呢。”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新唐书》
  ……
  片断五
  “你们不要论断人,免得你们被论断。因为你们怎样论断,也必怎样被论断。”——《马太福音》
  ……
  片断六
  “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马太福音》
  这就是对我的财务观有根本性影响的马太效应了。我认为财富会从懒惰的人、奢侈的人、不善于理财的人那里转移到勤劳的人、节俭的人、擅长理财的人手里去。“天道酬勤”,中国也有类似的话。
  搞平均主义、空想或者不空想的社会主义都是绝对行不通的,因为这不仅违反了人性,还违背了天道。像《马太福音》里所说的,人人按不同的才干受责任,依据不同的责任受奖赏,而奖赏他们的,正是市场!是市场使优胜劣汰。
  ……
  片断七
  “你们之间谁是没有罪的,谁就可以先拿石头打她。”——《约翰福音》
  法利赛人不怀好意的拿淫妇来问难耶稣的时候,耶稣说了上面的话,按照摩西以来的犹太人传统,行嬴的妇女可以用石头砸死的处分。
  “我们每个人都有罪,反正不同的罪。”——方文山《以父之名》
  用粗俗一点的话说,我们每个人,先把自己的PP洗干净了。
  ……
  《圣经》中感动人心灵的故事还有很多,而我能理解的却又太少。半吊子的佛教徒的我也时常感叹这部宗教圣典。
  耶稣给世人留下了多么宝贵的精神财富啊,我们这些迷途的羔羊们总是空过宝山。
        虽然我不认为耶稣是个神,也不认为他是神子,但是他作为一个圣人,是在我的心灵世界里占有着重要的位置。
        ……
        (2009)
发表于 2010-8-23 07:19 | 显示全部楼层
试主,是愚蠢的行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23 07:20 | 显示全部楼层
爱敌人,我做到了。所以,我得到了更多人的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23 07:23 | 显示全部楼层
行善,我在做。别人是否看见,这不是我关心的。至少,我需要时也有人帮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23 07:2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从不为明天担忧,活在当下是我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23 07:25 | 显示全部楼层
哪有必要论断人,自己都忙不过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23 07:26 | 显示全部楼层
太理想了吧?勤未必有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23 07:27 | 显示全部楼层
谁也没有权利拿起石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23 08:27 | 显示全部楼层
妙姐信教的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23 09:01 | 显示全部楼层
圣经太厚,由别人把这些话拽出来看比较轻松。片段六,老子也说过: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而奉有余。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23 09:41 | 显示全部楼层
温暖姐好。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老子》里的经典啊。

其实,意思是不一样的。
《老子》中这句讲的是一种动态平衡。

《新约》中这一段正好相反。是两极分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23 09:49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经是经,离了经,就不知经,很多信奉的人内里不一,这才是很不堪的。
生活中常常如是遇见,感到信仰是要行动的实践,若停留在嘴皮子上,何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23 10:07 | 显示全部楼层
惭愧啊。我就是心口不一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23 10:07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好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23 10:10 | 显示全部楼层
淘来用的,符合木芙蓉的秉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0-7 14:3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