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2906|回复: 17

晨曦若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8-18 11: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天亮了轻轻的别吵醒她
春风里她睡的这样香甜
茑萝自在她的宿地鲜活
她自在晨曦里明眉清唇

昨夜的风雨让她疲倦
她散发甜美的温热沉酣
乌黑的发绕在她青春的胸前
又从一侧滑落几缕在她的腰部

要知道在昨天黄昏之前
她怔怔的坐在某个角落
哭泣或痛苦的
凝视半透明的天空
她不知道自己的心事为何那般烦恼
一弦弯月是谁半遮的脸
她无奈的看见一颗又一颗的流星
想象它们也是从幸福的巅峰跌落入痛苦的角落
她禁不住又哭起来
禁不住泪水又落下来
一颗心饱受失约的折磨
不管怎样她是被伤害了

此时,晨曦映亮了她的容颜
她安静的沉酣,有一抹红在她脸庞上
如太阳初升的嫩红
她的一只手紧紧的抓着另一只手
天亮了轻轻的别吵醒她
别吵醒她
春风里她睡的这样香甜
那颗惊悸的心从风雨中躲进了春风里
春风自有她美丽的力量
她自在春天证实自己的爱情

有一声叹息,仿佛远古之前就有
仿佛从天荒地老,海誓山盟就有
一双深情的眸子看了又看
仿佛这是一个晨曦里的梦
爱恋万千的悄悄拥紧了她
她的笑容在浮现


                   2010.08.16
发表于 2010-8-18 12:30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字细腻~~  有些地方可以留白 ,给诗意留出空间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18 13:12 | 显示全部楼层
读了,的确细腻真情,如天涯所说,细腻的笔墨多了些,留白不足。

此诗,给人的阅读感受依然是很舒服,犹如春风拂面:)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18 17:24 | 显示全部楼层
春风里她睡的这样香甜
那颗惊悸的心从风雨中躲进了春风里
春风自有她美丽的力量
她自在春天证实自己的爱情
——好柔美的诗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18 21:03 | 显示全部楼层
她的笑容在浮现如果删掉,算不算留白?留白在情绪或语境或诗意等关于诗歌本体的地方需注意哪些?能推荐几首学习学习不?请大家指教。向朋友们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18 21:12 | 显示全部楼层
柔软  细腻   过于饱满了一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18 21:15 | 显示全部楼层
砍掉三分之一,看能不能出白,不能再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18 21:20 | 显示全部楼层
表达上,过于缠绕,尽管我觉得你的缠绕不让人讨厌,但是就缺乏了梦和炊烟的气息,也就是神秘的气息。

留白的诗,太多了,几乎随处就可找到,最经典就是美国意象派诗人庞德,帮艾略特改过《荒原》诗歌的。他那首《在一个地铁车站》,犹如断臂的维纳斯。原来的诗歌,有很多句子,他一直删减,最后,就精简到了可怜的两句。

二十世纪美国著名诗人埃兹拉·庞德(1885-1972)是英美现代诗坛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也是意象派创始人之一。1912年他和T. E. 休姆发起意象新诗运动并和希尔达·杜利等人一起提出意象派诗歌创作三原则:(1)直接描绘主观的或客观“事物”;(2)决不使用无助于表达的任何词语;3)关于节奏,诗人应依附于音乐性词语和顺序,而不是依照“节拍”的顺序进行写作。也就是主张把自己的情绪隐藏在“意象”的后面,将“微小明白的事物”,用具体可见的隐喻加以传达。之后,庞德又做补充:用普通的语言写诗,但遣词造句要优美;用自由诗的体裁写诗;完全自由地选择题材。

  《在一个地铁车站》正是意象派美学三原则实践的代表作:

  The apparition of these faces in the crowd;Petals on a wet, black bough.

  (人群中这些面孔幽灵一般显现;湿漉漉的黝黑枝条上的许多花瓣。

[ 本帖最后由 紫穗穗 于 2010-8-18 21:30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18 21:23 | 显示全部楼层
就这首诗歌,中国的翻译,我曾经统计过,有十九种之多。

贴来给你看看:)

在一个地铁车站


文/ 庞德(美国)




庞德(Ezra Pound)原文:


In a Station of the Metro
The apparition of these faces in the crowd;
Petals on a wet, black bough.



真的不看不知道,一首经典的诗歌,翻译过来,竟然有这么的译文啊

大家看看吧,究竟哪个译文更接近诗?或者说中国白话诗吧



诸多译文:


1.在地铁站
人潮中这些面容的忽现;
湿巴巴的黑树丫上的花瓣。
(罗池)
  
2.地下车站
人群中幻影般浮现的脸
潮湿的,黑色树枝上的花瓣
(钟鲲)
  
3.地铁车站
人群中这些脸庞的幻影;
潮湿又黑的树枝上的花瓣.
(成婴)
  
4.在伦敦的地铁车站里
这些脸的幻影在人群中,
一条潮湿的、黑色枝干上的点点花瓣。
(李德武)
  
5.地铁车站
人群中这些面庞的闪现;
湿漉的黑树干上的花瓣。
(赵毅衡)
  
6.在地铁车站
这几张脸在人群中幻景般闪现;
湿漉漉的黑树枝上花瓣数点。
(飞白)
  
7.地铁车站
人群里忽隐忽现的张张面庞,
黝黑沾湿枝头的点点花瓣。
又:
人群中这些脸庞的隐现;
湿漉漉、黑黝黝的树枝上的花瓣。
(裘小龙)




8.在一个地铁车站
人群中这些面孔幽灵一般显现;
湿漉漉的黑色枝条上的许多花瓣
又:地铁车站
人群中这些面孔幽灵般显现;
湿漉漉的黑枝条上朵朵花瓣。
(杜运燮)
  
9.地铁站里
出现在人群里这一张张面孔;
湿的黑树枝上的一片片花瓣。
(张子清)
  
10.在一个地铁车站
这些面孔似幻象在人群中显现;
一串花瓣在潮湿的黑色枝干上。
(江枫)
 
11.地铁站上
这些面庞从人群中涌现
湿漉漉的黑树干上花瓣朵朵
(郑敏)
  
12.

人群里这些脸忽然闪现;
花丛在一条湿黑的树枝。
(流沙河)
  
13.

人群中,这些面孔的鬼影;
潮湿的黑树枝上的花瓣。
(余光中)
  
14.

人群中千张脸空的魅影;
一条湿而黑的树枝上的花瓣。
(洛夫)
  
15.

这些面孔浮现于人群;
花瓣潮湿的黑树枝
(颜元叔)
  
16.

在群众中这些脸的魅影;
花瓣在一根濡湿的辚树丫上
(李英豪)
  
17.

在这拥挤的人群里这个美貌的突现;
一如花瓣在潮湿里,如暗淡的树枝
(周伯乃)


18.

人群中一张张魅影的脸孔
湿黝枝干上片片花瓣
(张错)


19. 地铁车站
人群中隐现的张张面孔,
潮湿黑枝上的朵朵花瓣。
(秦堤)


你看那首更让你喜欢,我喜欢这个:

人群中这些脸庞的隐现;
湿漉漉、黑黝黝的树枝上的花瓣。
(裘小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18 21:28 | 显示全部楼层
勃莱,另一个美国诗人。这个“深度意象派”的代表诗人,用他《身体周围的光》,执着地寻找着美国的诗神。当我读到下面的这首小诗。我感觉自己仿佛在天际,有一种秘而不宣,魂灵出窍的快感~~


三章诗




啊,在一个清晨,我觉得自己将永存
快乐的肉体将我围裹,
好象草儿裹在它的绿云里。



从床上起来,我做过梦
梦见驰过古堡和火热的煤堆
大阳高兴地躺在我的膝上
我忍受着黑夜,活下来了
在黑暗的水中漂洗过,象任一片草叶。



黄杨树的大叶子
在风里猛摇,呼唤我们
消失到宇宙的荒野中
那里我们将坐在一棵树下
永远活着,象尘埃。

(郑敏译)


你看看这首诗歌,语言简练,却不缺乏激情,它能给予你无限的联想,结尾多么的好!

漂亮、干净、宏大!


再说说里尔克,他的《孤寂》一诗,阅读中,你好像、仿佛可以触摸到这样的孤寂。

此刻这些孤寂,正在我眼前的白玻璃上,成倍地复制《秋日》……



孤寂


孤寂好似一场雨。
它迎着黄昏,从海上升起;
它从遥远偏僻的旷野飘来,
飘向它长久栖息的天空,
从天空才降临到城里。
   
孤寂的雨下个不停,
在深巷里昏暗的黎明,
当一无所获的身躯分离开来,
失望悲哀,各奔东西;
当彼此仇恨的人们
不得不睡在一起:
   
这时孤寂如同江河,铺盖大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18 21:4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新诗学习了外国诗歌的表现形式,其载体语言的不同对诗意有极大的影响。
学习了,谢谢斑竹。致意。顺便提个小小意见:
关于现代诗歌从原创角度,我想技巧重要,但独立的创作更重要,尤其是站在母语的角度尝试对新诗表达文字的探索,这样的原创诗歌更应得到诸位斑竹的大力推荐,最好在精华之外提上部分创作,更利于诗歌水平的整体提升。不阙之处请多包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18 21:47 | 显示全部楼层
表达上,过于缠绕,尽管我觉得你的缠绕不让人讨厌,但是就缺乏了梦和炊烟的气息,也就是神秘的气息。




学习了,写晨曦是为了易碎的幸福之梦。语言确实白话,未作精致提炼,下次注意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18 21:50 | 显示全部楼层
当然独立的创作重要,个性化和面目清晰,都是诗人最终的标签。但是是建立在认识的基础上的。

不然你总是困在自己的井底。我举了外国的,其实中国的诗歌,更具有水墨画的隐。留白的说法,是画画的技巧,而节奏和韵律,是音乐的本质,但是诗歌具备音画效果,所以~~~艺术的手法和创作上,他们可以通用!

先知道,什么是技巧,这些诗歌的技巧有哪些,从古至今,多了哪些,少用了哪些。或许最初是无意识写作,但未来就是有意识地进步和创作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18 21:52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上高见,深入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18 23:40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网!又仔细看了看,小子受教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0-30 01:5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