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359|回复: 4

窗台读诗随笔之一:睡起秋声无觅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8-16 15: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读到一位叫雅兰女子的诗《前世》:

前世我欠你一朵花/今生让我为你开了吧/泅过千年的河流/你可愿意聆听这花开的声音/不是每一朵花都有勇气/为一个人等候千年

前世我欠你一朵花/今生让我为你开了吧/那潮湿的花瓣上/有我为你落下的泪滴/在纷飞的花瓣里/你可记得我的笑颜

前世我欠你一朵花/今生让我为你开了吧/万般的柔情/留不住你匆匆的脚步/等你回眸时/已是错过一生

前世我欠你一朵花/今生让我为你开了吧/不再乞求佛祖让我们再次相遇/就让我是一朵花只为你一个人开了吧

此诗采用了重章叠唱的形式,这种形式起源于《诗经》。诗经基本是四言,其它杂言句式也有,但不多。下面的是四言三段:

桃之夭夭, 灼灼其华。之子于归, 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 有蕡其实,之子于归, 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 其叶蓁蓁。之子于归, 宜其家人。

重章叠唱,就是每段的意义和字面只有少量改变,渲染作用强烈,情感被一唱三叹地强化。

《诗经》对中国诗歌发展影响巨大,已至于中国很多现代诗名家都发出“不读《诗经》就不要写诗”的感叹。

《诗经》用赋比兴表现,这些对后世诗歌都有深远影响。《诗经》采用当时最容易懂的语言,虽然很多字在今天看来已是生僻字,所叙内容视野宽放,涵盖社会各层面,直到今天,我们还是能够从诗中看到几千年前先辈们的生活,说栩栩如生,一点也不为过。

那么这首诗里有没有赋比兴呢?关于赋比兴,有太多叙述,个人想从《心经》角度阐述,因为私以为,诗,心也。

《心经》说,这是一个色(物质与意念)的世界,人只是这个世界里一微小之物而已。人有六根,就是六种器官:眼睛、鼻子、嘴巴里的舌、耳朵、皮肤、大脑;这六根产生六种感觉,就是六尘:视觉、嗅觉、味觉、听觉、触觉、意觉。

人本身是色,外界也是色,人通过六根开始觉察。这时,人之色和所觉之色开始交融,就开始想,交融和觉的过程以及产生结果便是心影,心影最后成为想法,即所谓六法。因为心影本身是空的,所以我们通过六尘觉到的东西,其实原本也是空的。

从《心经》角度,诗是心影。但《心经》又说心影有真妄之分,所以让人去妄存真,但又不碍妄。此即为大乘教内核,也是诗之内核。

去妄存真,但又不碍妄,回过头来,我们再看《诗经》,它在说什么?就是“思无邪”啊!

思无邪,不就是去妄存真,但又不碍妄吗?

对窈窕淑女,大可不必装出一副正气凛然危襟正坐模样,可寤寐求之,可辗转反侧,可琴瑟友之,可钟鼓乐之,而其思无邪。

“性天澄澈,即饥餐渴饮,无非康济身心;心地沉迷,纵谈禅演偈,总是拨弄精魄”,实际也是说思无邪。

有了内核,诗就好办了。

当六尘所觉铺列开来,不就是赋了吗?
当六尘所觉类形开来,不就是比了吗?
当六尘所觉隐逸开来,不就是兴了吗?

赋比兴可观诗外型。奇巧精致的,诗便飘逸灵动;固常直正的,诗便平缓素实;怪异凝滞的,诗便晦涩似厚。所谓诗意,无非是外型手法而已。现代人常说“诗意生活”,其实只触及了外型,而忽略了其内核。

那么回过头来,再看此诗:

一段,听觉;
二段,视觉;
三段,听觉和视觉(有重复之感);
四段,意觉。

赋很明显;出现花代人,有比;兴,藏于比中。其诗外型中规中矩,属于固常直正平缓素实。

而固常直正平缓素实,是常法,为大多数人所采用,所以,就难免有似曾相识之感,而缺乏飘逸灵动,如果诗再简单地描绘爱情,如果爱情也只停留表象,则诗就容易浅显。

此刻,我坐于窗台,一尺之外下着大雨。我不时把手伸出窗外感受湿润的重量,看着行人匆匆滑过的身影,如池塘里一朵朵漂移的花,想聚拢,而总又不得。想想世间事,不过是观场雨,每个雨点里似乎都承载着爱意飘落,那我,就祝福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吧。

[ 本帖最后由 黑夜里的飞翔 于 2010-8-17 11:53 编辑 ]
发表于 2010-8-16 17: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水平,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16 17:11 | 显示全部楼层
此刻,我坐于窗台,一尺之外下着大雨,不时把手伸出窗外感受湿润的重量。看着行人匆匆滑过的身影,如池塘里一朵朵漂移的花,想聚拢,而总又不得,那我,就祝福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吧。
——————这几句话也是很有分量,嚼之有味。祝福天下有情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16 17:35 | 显示全部楼层
祝七夕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16 21:02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的细致,来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0-7 14:4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