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楼主: 风雨如磐

变异,或异变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8-17 16:5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温暖的注视 于 2010-8-17 08:58 发表
题目的反和诗歌的正,确实让人晕了一会儿。解释之后就理解了。这可能和阅读经验不足有关。整首诗歌浑圆。还好,其它的部分都没有令人费解。问好风雨如磐!

浑圆啊。
温暖妹妹是这样来形容我这些琐碎文字的啊,荣幸无比!
谢谢读、评,欢迎砍、伐。
问好温暖妹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17 17:0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风雨青衫 于 2010-8-17 15:08 发表
诗中的“你”似乎承载着全部的诗义。但是我觉得写得实在是隐晦。“溪流(水)”与“你(乳汁)”都是人们生命需要的,可是当盼望水的人们在水真正来临后,却意味着沦亡?更让人难解的是,此时吮吸到乳汁的人却是微笑 ...

兄弟读得这样精细令老兄实在佩服。
诗歌整体就是个大比喻,第一段里的起句是用自然作为喻体,比喻社会,意在宣示社会经过贫穷经过发展的停滞要进入一个疾速发展的时期,一些政策性的规定顺应了这种需求。第二段就是社会进入了一种畸形发展的时期,即使发展的力量已经开始复苏,但贫富分化已经显现且不可遏止。第三段的主要看点就在最后两句,前面都是铺垫。
这样说,兄弟可能会清澈一些。
我的文字还是能够进入的,只要摸到脉络。
谢谢兄弟,向你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17 18:25 | 显示全部楼层
梧桐只带着斧头:
1、“你”,到底是谁啊?
2、那些湿润的嘴唇开始微笑,那些焦躁的心在等待里沦亡,为何“你”让有的湿润而有的焦躁?
3、还真读不出“贫富不均”的主题来。

呵呵,好的,不说了,风雨兄秋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17 18:27 | 显示全部楼层
风雨兄谜语式的诗歌还要写多久?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17 20:1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风雨如磐 于 2010-8-16 22:39 发表

是啊是啊,风雨老兄惭愧。敏儿说得对。
不会见怪,诗歌是得有受众,否则就是孤家寡人,或孤掌难鸣。
谢谢敏儿。
诗集已经寄出,注意查收,多提意见。
问好!


先谢了,风雨兄!
您不怪敏儿的胡言乱语,我已很感激。在这片纯净天空里,我永远是您的忠实的读者和支持者。

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17 20:2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2# 风雨如磐 的帖子

是所谓妙手偶得之吧,或者习惯成自然,
有意无意, 但读诗的人却比你自己清醒,这也是有的,
诗歌没有标准,人说,一是韵律,二是意境,三是修辞,
这是你我少不了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17 20:2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的语句太长,其中修饰性的附加语言又很多,假如不是断句处模糊化,而是每个分行都清晰化,你知道会水汽很大。
建议减肥。
个见,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17 20:2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风雨如磐 于 2010-8-17 17:01 发表

兄弟读得这样精细令老兄实在佩服。
诗歌整体就是个大比喻,第一段里的起句是用自然作为喻体,比喻社会,意在宣示社会经过贫穷经过发展的停滞要进入一个疾速发展的时期,一些政策性的规定顺应了这种需求。第二段就 ...

青版,你若看懂风雨大哥诗,必掌握一个诀窍。嘿嘿,我知道,我不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17 21:5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梧桐更细雨 于 2010-8-17 18:25 发表
梧桐只带着斧头:
1、“你”,到底是谁啊?
2、那些湿润的嘴唇开始微笑,那些焦躁的心在等待里沦亡,为何“你”让有的湿润而有的焦躁?
3、还真读不出“贫富不均”的主题来。

呵呵,好的,不说了,风雨兄秋安! ...

呵呵兄弟,现在我来答复你:1、那个“你”肯定是长着乳房有奶水的那个人吧,兄弟啊,你非要让我说清楚,我只能这样点到为止了,不能再说了。
2、那些湿润的嘴唇肯定是奶水喝足了的人我们说的富人,那些焦躁的心肯定是等着喝奶水却没有喝到的人。
3、读不出来我不怨兄弟,我怨我自己。
呵呵,谢谢梧桐兄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17 21:54 | 显示全部楼层
读不出来我不怨兄弟,我怨我自己。

欣赏你这个观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17 21:5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梧桐更细雨 于 2010-8-17 18:27 发表
风雨兄谜语式的诗歌还要写多久?呵呵

嘿嘿诗歌其实说到底就是个谜语,不过谜底深浅而已。
我没说我的这些文字深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17 21:5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敏儿 于 2010-8-17 20:13 发表


先谢了,风雨兄!
您不怪敏儿的胡言乱语,我已很感激。在这片纯净天空里,我永远是您的忠实的读者和支持者。

问好!

那么我就妄称敏儿为“风丝”了!
谢谢敏儿风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17 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笔城 于 2010-8-17 20:21 发表
是所谓妙手偶得之吧,或者习惯成自然,
有意无意, 但读诗的人却比你自己清醒,这也是有的,
诗歌没有标准,人说,一是韵律,二是意境,三是修辞,
这是你我少不了的。
  

同感同感!
这是诗歌的三大法宝,我还加了个情感或感情。
还有人为它们排列了顺序,其实一样重要。
阅读诗歌就是一次再创作——我服气这句话,真是这样,千人千面,千人千读。
问好笔城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17 22:0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风雨如磐 于 2010-8-17 21:56 发表

那么我就妄称敏儿为“风丝”了!
谢谢敏儿风丝!


哈哈哈!“风丝”好!你们的“风丝”越多你们就越不寂寞了是不是?呵呵。。。

再问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17 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半只眼 于 2010-8-17 20:24 发表
这样的语句太长,其中修饰性的附加语言又很多,假如不是断句处模糊化,而是每个分行都清晰化,你知道会水汽很大。
建议减肥。
个见,问好

谢谢半只眼兄弟或妹妹!
以前也减肥过,两个月以前吧,还写了一首减肥效果最好的《靠近》。
但不幸中途夭折。
接受高见,重新开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0-29 19:3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