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2717|回复: 22

不做“杀书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8-12 14: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不做“杀书头”,我要从今天起,养成读书好习惯。阅读、圈点、记录并领悟。

想自己过去读书,实为糟蹋。荒废了时间和精力。正所谓读书不得法,不认真,就如同不懂饮茶的、只为解渴的蠢物一般,或就是黄侃大师所言的“杀书头”。也就是随便翻翻,点读数篇浅尝即止。他说他生平最恨人读“杀书头”,一生都不会读好书的……

如今我幡然醒悟,决心从此后,好好读书,不再做“好龙”的叶公,只求读书趣味,或交流言谈时,装点门面之彩头。而不去深入文字的渊源和文学的精髓。我给自己敲敲警钟,好让自己,从今天开始,不仅要读,而且要圈点,其次要坚持不懈地记笔记。有空就多温习、多回味。

想国学大师黄侃治学,曾无数次圈点各类书籍,有些书他曾圈点了十回,每读必新。读他的诸多事迹,记忆最深的就是他临死之前,一边吐血,还一边继续在圈点自己没有标注完的书籍。

他曾言:“学问之道有五:一曰不欺人,二曰不知者不道,三曰不背所本,四曰为后世负责,五曰不盗。”又云:“治学第一当恪守师承,第二当博学多闻,第三当谨于言语。”

黄侃谈学问:“有直线学问,有平面学问。泛滥各科,以求广博,平面学问也;设为专题,深入研究,登峰造极,直线学问也。”他说学术二字,可解释为“术为师授,学自己成”,又云:“凡古今名人学术之成,皆由辛苦,鲜由天才;其成就早者,不走错路而已。”“学问最高者,语言最简。”

我摘录了一些他治学名言,这些文字和观点,我极为认同,可作为自勉的箴言。如此读书,才是真读书,如此治学,才是真治学。只可惜他英年早逝,刚过五十就因病去世了。黄侃是章太炎最得意的学生,民国时期和他老师章疯子并称三疯子之一的黄疯子。虽然他品性怪异,行事怪诞。但他读书治学尤为严谨。他曾教导弟子,30岁前不要轻易发表文章,而他自己也一直未去著书,他曾说,不到50岁,不著书,由此可见,他做学问的认真谨慎。他还曾让他最得意的学生圈点《说文解字》三遍,用时近一年。而他自己曾圈点《说文解字》五遍,每读一次都有新发现。

正因仔细阅读了他的事迹,我才有醍醐灌顶般猛然醒悟的棒喝。过去的那些书,我算白读了。一切重头来,那么就从我近期所读的这本《细说民国大文人》开始,记录自己未来读书的一些痕迹和笔墨吧。未来的我,可以不创作、不写诗,但不可不读书,不笔记,不摘录、不思考。

我手头近期在读的书,有十本。简单罗列一下,也好将近期所读、所学的文字和一些散落的心得、头绪,拢络、串联一下。这十本书籍,分别为:《曾经风雅》、《细说民国大文人》、《绝版魏晋》、《唐朝的黑夜》、《读者文摘》、《小说月报》、《齐相晏婴》、《上海女性》、《汉水文化探源》、《禅诗大智慧》。

十本书中,有两本是名人传记,一本是张昌华所著的《曾经风雅》,正所谓“真名士,自风流”。本书,钩沉了一些近代名人,一些是人们心中依旧熟悉的文坛前辈,一些是被世人淡忘的世纪之初的名人雅士,共有三十多个人物,他们重新鲜活生动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另外一本是一对律师夫妻合称“民国文林”之名,他们所摘录整理的《细说民国大文人》,资料十分详实、精简。由于是多本书摘录整理的,有些地方和我阅读的记忆重叠了。估计他们曾在博客上持续连载过,我看到书籍封底,印有一些博友的精彩留言,这些文字,当时一定很受大家追捧,然后才合集出版的。这两本书,正好都是写民国时期的一些文人名士,正所谓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这曾经风雅的身影,的确需要我们重温那些慢慢遗忘的记忆画卷了。一本是各类大家的名人雅集,趣闻札记,一本是国学大师的事迹和生平。两本书互为呼应,让我在圈读苦修一些文言篇章之余,感到脑力迟缓,精神疲乏,就会借此阅读解乏,转而充电求乐。每读到书籍中一些名人雅士——他们搞笑、怪诞、任性、妄为的趣味闲事,就是我严肃阅读、严谨求学之暇,用于解乏消闷的好“伴侣”。

我手头正读的还有魏文华所著的两本好书,我第一次接触并借阅他的书,就是《绝版魏晋》,因其解读的文字,妙趣横生,生动形象。爱屋及乌,我开始关注他,然后就去查找他其他的著作。随后我又在深圳图书馆,找到了他解读唐朝一些志怪书籍的合集《唐朝的黑夜》(2)。于是接着借来,继续饕餮阅读,一饱性情。这两本书,都是适合慢慢阅读,日日蚕食,消遣翻阅的。因其中有许多小故事和小典故,值得不断地温故而知新。特别是《绝版魏晋》正好可结合《世说新语》古籍,一同翻读。而因《唐朝的黑夜》,我又无形中,学到许多未知的掌故和奇谈怪论。

一本《读者文摘》十年的精华全集(3),我用了一天半的时间,就全部就读完了,这是一本各类感人的小故事的合集。这些故事,说尽人间众生的情怀,肝胆苦乐,无所不及。有些故事,让我不得不感动流泪,估计这也是编者的本意。所以这位陈南同志,才在封面上特意标注,广而告之“总有一种爱让心灵震颤”。然而,读完之后,我发现了一个大问题,那就是所有的文章,都没有作者的署名。这让我很是惊讶,愤愤不平。我于是又翻看了书的后记,果然找到一点轻描淡写、浮于敷衍的文字说明。我是一边读,一边心里暗骂,骂这位厚脸皮的编者。说穿了,其人乃是天下奸诈之人讨巧之徒。作为编书者,必须编辑严谨,为人坦荡,不该为了方便,为了省钱,就将所有作者的名字省略了。好像天下文章一大抄一样,谁能刚好看到自己的文字被别人收集出版呢?!也就是说,只要不被作者发现,他就不必花钱付出稿酬了。这等于打信息蔽塞之陋的“擦边球”,变相窃取别人的辛勤成果。唉,我也是良心不安,阅读之余,说说而已,说说而已罢了!

一本《小说月报》第12届百花奖获奖作品集,这其中:第一篇小说《世界上所有的夜晚》,让我第一次从文字走向心灵,我由此爱上了她——迟子建。她的这篇小说,文字简明疏朗,文笔淡雅和婉,略带忧伤,让我在夜深人静的阅读中,感慨不已,我开始喜欢上“迟子建”这个名字。其实,我过去听闻过她的名字,也应无意识中阅读过她的文字,但那时年轻,读书蜻蜓点水,随读随还,至少我一直不知道,迟子建竟然是个女子,她的名字过于中性化了。但是我真的就喜欢了。

有时遇见一个人,喜欢一个人,多是因为他的文字、文笔和思想,合了自己的意。这样遇见,不在乎早晚,只要能相知,什么时候,都是适合的。这本《小说月报》中,有许多人的名字,未曾听说过,也有许多我早年都曾阅读和知名的,比如衣向东、冯骥才、王安忆、苏童、石钟山、阿成等。其中写《电影啊电影》的衣向东,在北京文心社的一次文友聚会上,我见过一面。他和书中照片上的模样一丝不差,好似一个模子倒出。我对他的文字,没有太深的记忆,但他本人给我的印象却很深刻,为人十分谦和,我们应该有一些合影,只是懒散的我,不知收藏到哪里去了,得空我去找找。这本书,我还在阅读中。好似《小说月报》编辑部的编后语:我还在“文字的坚守”,不管是年少时的轻狂读书,还是如今年近不惑的求学,我一直都在!都在文字的“麦田”边坚守着…….

长篇历史小说《齐相晏婴》是自己近期阅读的历史小说中,最为忧国忧民的一篇。作者荣百川,一个北京的老前辈。应该说,他讲述故事的文笔和叙述习惯,都比较传统,其文字、笔墨出彩之处并不多,叙述也四平八稳。但我还是耐着性子,将这本几十万字的小说,读完了。若说作者,没有用功,我一定不认同。或许你刚开始阅读,会被他传统一些流于俗气的叙述口吻,所误导而兴趣索然,于是就半途而废。而我阅读故事,一般情况下都不会半途丢弃,一般都有始有终。我要说,这本书所要传递的意旨还是不错的,那就是晏婴一生坚持弘扬的:“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治国之道。

近期出版的历史小说,书籍良多,比如秦相吕不韦、项羽、韩信、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皇太极等,我正在慢慢的寻找和阅读中。前段时期,我还曾阅读过三本草原上有名的历史女性。作为女人,我或许更多关注于一些历史上有名有姓、胆识过人的奇女子,比如《萧观音》、《王昭君》等,她们的故事,都曾打动过我的心灵,让我阅读之余,感概命运的多变、世事的无常。《齐相晏婴》故事说得是战国时期,齐国的相国晏婴的一生。晏婴字平仲,曾辅佐了齐国三代君王:灵公、庄公、景公,长达50年之久。他没有管仲的业绩,辅佐君王“九和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一霸,也没有孔子的辉煌,“弟子三千,贤人七十”,影响了中华文化数千年。但他“以民为本”政治思想和治国之道,千年之后,仍可昭著天下。孔夫子赞他为“君子”“忠臣”“贤大夫”,愿“以兄事之,而加爱敬”。而太史公司马迁曾叹:“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

读此书,记忆最深的章节,就是他教孩子读书,讲解国家的“国”字的一幕场景。过去的国字是繁体,有着方框的“囗”,和代表土地和人口的“口”“一”,以及兵器的“戈”字三部分组成。听他解说尤为精彩,那就是:“大口框”念围,代表一国的边境,而国境是不可侵扰,若有外人来犯,闯入家园,掠夺我们的人口和土地,我们就拿起武器,奋起抵抗。因此中国的“国”字由来,象形上就意义深刻。

《上海女性》是作者王安忆,一本散文随笔。全书分四卷,一是上海女性,二是独语,三是永不庸俗,四是面对自己。我刚刚才看了其中几个小篇。文字印象里的王安忆,给我感觉琐碎、温馨。她是一个十分懂得生活情趣,善在平常的事物中挖掘新视角、新感受,俗味里却能读出雅性的贤淑女子。她的文字,如她的性格一般散淡、絮叨,有着一种懒散随性的家常气息弥漫着。这是我初始阅读的印象,或许随着阅读的深入,我会通过文字,更加接近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吧。文字就是内心最原始的秘密,即便其中有谎言的遮蔽和知识的积淀,你依然可以通过一些文字的走向,找到一个人精神指纹的蛛丝马迹。不要以为你的文字,是随便的游戏,可以一叶障目,而不见泰山。其实无心中落笔任何的文字,会或多或少地暴露你的隐私和心意。所以我们有时要谨慎为文,省得日后自己阅读时,不仅会贻笑大方于别人,也会无形中自我曝露其诟病和歧语。

一本《汉水文化探源》,是作者王雄以流行博客的写作手法,与网友进行互动的形式而作的。他对汉水之源、汉民族之源和汉文化之源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溯寻。阐述了汉水文化的源流特性呈现多元性、包容性和传承性。全书立意上来说,还算新颖,内容详实、语言通俗、叙述活泼。对历史文化嗜好的朋友,可找来一读。

他说:汉水是一条神奇秀美的河流,也是中国民族的母亲河,是汉民族和华夏文明真正的发祥地之一。人们早在2500年前就认识了汉江,而1137年前认识了黄河,在400年前还不知道长江源头在青海省境内。汉水的源头是陕西宁强县,汉水上游,人类化石点最多,也最集中。汉水文化早于黄河文化和长江文化。汉水文化是汉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汉水文化是汉文化的一个“区域文化”。我从中记录一些自己阅读的小知识,作为开卷有益“第一篇”的领悟。作者的文笔虽谈不上什么十分出彩,但阅读中,我可以获得一些历史知识的肃清和积淀。这点尤为重要,所谓学问学问,时学时问,释疑中广博,杂烩中通透。

《禅诗的智慧》是自己近期来阅读的古诗第一集。好久不读古诗,每日昏昏度日,有些弃本求末。这本书,我的点评是:作者解读的很精细,分为【作者介绍】【注释】【今译】和【简析】四个部分。但我阅读了十首后,有了一个初步的感受,那就是解说的比较细腻,但翻译原诗,则一般的很,其中简析部分或可窥见编著者的功底。或许这仅是我的片面观感,有点吹毛求疵之嫌。好在我读书,写字,并无一个明确明朗的目的,也就无人和我打笔墨官司了。所以我才敢如此肆无忌惮,而畅所感言。

禅诗中,第一首是东晋的僧人慧远的《庐山东林杂记》,这首诗歌我初读,觉得有些拗口。其中我遇见自己不认识的两字“扃”和“翮”,这倒是一大收获,由于不认识,我就百度搜索,通过网络版的“说文解字”替自己扫清障碍。我因为这两字,又连续认识了另外的三字。这里就不细细记录了,我已经将这些点滴知识,收录在读书笔记里了。

我将这些书,一一梳理,并简单介绍,这是自己一个月来,阅读之余的总结。阅读中,常遇见不认识的字,让我无比尴尬,正所谓小学不扎实,大学何处解。这让我迫切感受,必须重新打好基础,我要重新阅读过去忽略的《说文解字》,若能像黄侃大师那样,这一生,将《说文解字》一书圈点个五六遍,我怕今后再也没有什么不认识的字,成为我阅读进程中的拦路虎了吧。

来深圳后,我和先生两人,各自办了一张读书证。每张读书证一百押金,可借出五本书籍。其实这些书,都是我在阅读,他没有时间,偶尔我有兴致,就给他读两篇有趣的,也好随便发表我最新的心得体会。比之买书来读,借阅的好处就紧迫感。我可以不花钱,并有紧迫感地读好书,毕竟书不是我的,有时间限制的约束,这就督促我快马加鞭,尽快阅读并归还,如此才能更勤奋、广博地阅读。

我来深圳之所以能按下性子,心平气和地阅读。一半是自我约束、督促之缘由,一半是自己人地生疏,无处打牌,来消遣度日。未上班的五年来,慢慢习惯了寂寥、无声、慢节奏的生活,一种体会是心性磨砺,让许多的人世感觉慢了下来,一种体会是,人若不干事,那当真是无聊透顶。但是再无味的生活中,我只要有书可读,就可以一个人长期孤独地待着,不必操心我寂寞的时光,会将我无情地吞噬。

日子如流水,简单、疏朗。这两年,我基本上,就过着一种不问世事,远离社会,凄清寂寞的生活,而不觉乏味、苦闷。我平时,除了操持家务,做好一个妻子该做的事情。每天的生活安排,无非上网看看股市行情,查阅资料,下载书籍。余暇就是网上打牌(注本人只会三副牌的拖拉机,其余游戏一概不会,也懒得学习),打牌之乐之恼之羞,于我而言,就是另一种放松身心的修身养性之道。比如打牌时,需要两人彼此间默契无间的配合,其次是自我的审视,每一场牌局都是战局,你会在千变万化中,体会感受到人生种种的失意和得意,顺境和逆境。而且会让你在无形的配合中,学会算计、技巧和计谋,然后是谦让、隐忍和气度,或虚怀若谷,或放浪不羁,或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曾说牌品如人品,我也在其中不时自我参照,跌跌撞撞地修炼自我的坚忍和良好的涵养等品性。

我这几年的身体一直不好,若再迷信一点,今年又是我的凶年,我的属相冲撞太岁,所以诸事不顺。人若身体不好,其情绪也差,我比过去更懒散,虽然深圳有许多朋友、诗友。我却想着养身自律,努力改掉每写作,必嗜烟熬夜无度的恶习,所以也不愿与人多交往。如此的日子过得精简超脱。戒掉许多恶习后,我的心里,一度有一种无所适从、无比空荡的感受,人是不能闲的,否则这病那病的,就会将你完全击倒。

病中的日子,最快乐的事情,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想自己前段时间读书的劲头上,虽然是无比用功,但收效甚微。许多书,读完就忘了,只求数量,不求质量,许多时候,为了眼睛的娱乐,更是借读了大量的流行小说,看了几本后,整体感受,好小说不多,其内容多大同小异,有些估计是网络写作的缘故,粗制滥造,无聊、妄言,是十足的文字垃圾。

从今天起,我要在读书的同时,做好笔记。每天坚持写读书日记和点滴感悟等。有计划阅读,深入仔细地阅读,永不做“杀书头”的叶公也。


2010年8月12日 作于深圳彩田村
发表于 2010-8-12 14:3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就是个地道的“杀书头”,故看过就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12 15:35 | 显示全部楼层
书看多了也不是好事情。
家里到处都是书,更不是什么多好的事情。钱钟书家里也没几本书。
就个人而言,文字最多是一种记录而已,一种寻找快乐的工具而已,不可能成为我的的理想。

[ 本帖最后由 黑夜里的飞翔 于 2010-8-12 15:36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12 15:4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黑夜里的飞翔 于 2010-8-12 15:35 发表
书看多了也不是好事情。
家里到处都是书,更不是什么多好的事情。钱钟书家里也没几本书。
就个人而言,文字最多是一种记录而已,一种寻找快乐的工具而已,不可能成为我的的理想。


呵呵,千万别看别人家的书有多少,且要看他的文字和胸中的笔墨才好啊~~~读书读多了,到底是不是好事,天晓得啊~~但是只要你觉得快乐,就好~~本来读书之事,非关他人。乃个人私密喜好。

握!老钱的家里,有朋友去过,碰壁而归。呵呵,他一生都在读书、治学和著书,没时间会友、接待和访谈。这点还有点大师的风范。其实真正的国学大师都死绝了,剩下的这些,也就是充数的~~~但于我们来说,也是高山仰止之高峰了。

[ 本帖最后由 紫穗穗 于 2010-8-12 15:46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12 15:4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蜀道人生 于 2010-8-12 14:39 发表
我就是个地道的“杀书头”,故看过就过。


呵呵,俺过去也是~~我们算同门师兄弟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12 15:5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紫穗穗 于 2010-8-12 15:45 发表


呵呵,千万别看别人家的书有多少,且要看他的文字和胸中的笔墨才好啊~~~读书读多了,到底是不是好事,天晓得啊~~但是只要你觉得快乐,就好~~本来读书之事,非关他人。乃个人私密喜好。

握!老钱的家里,有朋友 ...


阅读是私人化的,这点完全赞同。
我近处的朋友圈里几乎找不到文学圈里的人,并非结识不了,而是在我看来,文学圈里的人,只可远观欣赏不可近距久处,这样对谁都好。以前接触过几位小有名气的文学圈里的人,一笑了之。

文字或者文学再好,我也就看看而已,消遣一下能乐就乐一下而已,因为我知道文字或文学和实际永远都是两回事情。

[ 本帖最后由 黑夜里的飞翔 于 2010-8-12 15:54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12 16:03 | 显示全部楼层
让自己快乐起来哦,读书只是生命里一些部分.比不过健康和快乐才是生命的根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12 16: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一遍读下来,又见读书的好处了。这个与人的脾性有关,勤于笔记,自然是最好的收效。若说自己从前读书,都有笔记,而如今网络呆着,读了点皮毛,有灵感了就匆匆书写去了。好像都没注意计划性读书这档子事了。感叹穗穗的认真和勤奋,喜欢你那句话“未来的我,可以不创作、不写诗,但不可不读书,不笔记,不摘录、不思考。”————嘎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12 16:4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黑夜里的飞翔 于 2010-8-12 15:53 发表


阅读是私人化的,这点完全赞同。
我近处的朋友圈里几乎找不到文学圈里的人,并非结识不了,而是在我看来,文学圈里的人,只可远观欣赏不可近距久处,这样对谁都好。以前接触过几位小有名气的文学圈里 ...


世间沽名钓誉之辈多,严谨治学和认真著书者少。但一定有!

所谓文学圈是狗屁,你千万别当真。因此若想识人,莫看头衔,看其文字和行径才好。呵呵交友亦然。哈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12 16:45 | 显示全部楼层
读书感之外的悟道也很喜欢“曾说牌品如人品”,这条是十分地准确的。俗人嘛,我也接触玩牌好几年了,每每感慨良多,“每一场牌局都是战局,你会在千变万化中,体会感受到人生种种的失意和得意,顺境和逆境。而且会让你在无形的配合中,学会算计、技巧和计谋,然后是谦让、隐忍和气度,或虚怀若谷,或放浪不羁,或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真心体会,乃至修心养性之必要。所以不仅是读书令你智慧,小小娱乐也带来无尽的了悟。这两年,穗穗有所得也,祝福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12 16:46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学里有文字,是文字未必是文学~~比如在下这篇。只能是心得体会。非文学也。

文字文学,都是精神的食粮,或盛宴,或娱乐。想认真,就上纲上线,努力去做。不想,就做人生闲趣、爱好~~也无不可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12 16:5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哑榴 于 2010-8-12 16:03 发表
让自己快乐起来哦,读书只是生命里一些部分.比不过健康和快乐才是生命的根本


哑榴说得好!绝对真理啊。可惜俺是一快乐起来,傻也忘鸟~~~呵呵,码了一上午兼带一下午的读书总结。俺还没吃饭呢~~现在终于感觉到饿了。

多谢哑榴,俺需要你~~时时提醒,方能不忘,健康是生命的本源。好在快乐可以弥漫小小过失。精神愉悦了,什么都不在话下呢。

俺去饭饭~~抱抱哑榴 ,嘻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12 16:5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哑榴 于 2010-8-12 16:03 发表
让自己快乐起来哦,读书只是生命里一些部分.比不过健康和快乐才是生命的根本


发重了,俺是饿昏了~~什么都是两个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12 16:5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木芙蓉 于 2010-8-12 16:37 发表
一遍读下来,又见读书的好处了。这个与人的脾性有关,勤于笔记,自然是最好的收效。若说自己从前读书,都有笔记,而如今网络呆着,读了点皮毛,有灵感了就匆匆书写去了。好像都没注意计划性读书这档子事了。感叹穗穗 ...


呵呵~~写这文字,俺也是督促自己,莫要常立志,疏于坚持~~咱们姐妹,以后互相提醒和同勉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12 17:3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紫穗穗 于 2010-8-12 16:53 发表


呵呵~~写这文字,俺也是督促自己,莫要常立志,疏于坚持~~咱们姐妹,以后互相提醒和同勉吧。

一晃吃饭时间快到了 填饱肚子再来玩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0-7 14:2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