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望远评说]:中国官员要学对话{之一}
杨望远
这次到青海探视儿子,儿媳,小孙女囬温,准备写点评说之类的文字,翻阅平时收集的资料,却被妻子整理房间当废纸扔了。无奈,在旧报中寻找吸引眼球的信息,发现《温卅晚报》今年三月二十七日环球关注拦目有篇转載的文章很有看点,现绍介如下:
一, 对话技巧亟待提高
各级官员被记者们围住“逼访”,已成为每年两会一道风景。话筒,录音笔甚至堵到卫生部长陈竺的下巴,他几度停步,40分钟只走了10米。有人趁安保人员不注意越过红线围堵工信部长李毅中,他不慌不忙,从容应对。
部长们对记者提问时的豁达,令人欣慰。但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某省省长却反问一位女记者:“你是哪亇单位的?”
此语一出,满座皆惊{评:这亇身居省长要职的高官倒底是糊塗或是痴呆?}
人生下来就要学对话,但怎样对话,在这亇信息爆炸的时代,就成为中外官员都要面对的挑战。{评:这是反映官员个体素质,情商,智慧和幽默的临场答辯。}
二, 官话套话“享誉” 中外
四平八稳,面面俱到,滴水不漏,内容似乎很多。却是套话多,宣传多。这是中国官员留给外界的普遍印象。官场内亦不无反感者。
去年两会财经网记者问某全国政协委员,省部级高官:“你怎么看官员财产公示制度?”该官员反问:“为什么不公布老百姓财产?”
郑卅市一块经济适用房被开发商建了别墅和楼中楼,中国之声记者采访郑卅市规划局副局长逯军。他反而质问记者:“你是准备替党说话,还是准备替老百姓说话?”
{评:: 这使我想起一则真实的” 笑话”, 时值我初任省会城市西宁市城北区政协常委, 提到被选为政协常委, 还有段小插曲,. 因新局长更迭, 又搞什么体制改革, 我从工段主仼工程师兼副主仼岗位抹下来到自负盈亏的企业供电报当技术版和文艺版责编. 时运不济, 甚至有点落魄, 但我偏偏又” 官运” 亨通, 城北区把一亇政协常委的位置留给西宁供电局, 由职工民主选举产生, 我作为三亇候选人之一, 我是” 九三” 学社会员, 另两位是正科级中共党员, 我表态放弃. 但最后还是我”竞选”成功. 那两位政绩很好的党员便大为不解. 事后了解, 区政协常委共14人, 已有12名党员, 另有一名囬族无党派人士, 空缺一名民主党派名额, 我是铁板钉钉的内定人选. 记得开过几次会, 由于青海经济落后, 开完会每人发10元钱, 可以买两大碗牛肉拉面. 但到公检法检查工作有大鱼大肉白干酒款待,” 笶话” 是政协里的大学老师说的: 某日某大学党委书记和众教师出去会餐, 酒足饭饱, 夜归时书记不慎跌入路边泥沟, 隨后的男女教师哈哈大笑, 书记脑怒正色道:” 党跌进阴沟你们笶什么笑” 他是把自己作为党的化身了. 其实此书记不但不学无术, 还道德败坏睡了自已的亲生女, 后转嫁于本校教师, 事发后被查办劳改了。今年温卅也发生市重点小学政绩赫然的校长兼党总支书记因去色情场所嫖娼被抓被迫退职, 后来甚至有人为其喊寃, 说是有人看中校长位置设套害他呢}
尤甚者, 有的官员直接跟中央媒体叫板, 一一” 我是管文化的, 你敢在新华网曝光, 我就叫他关闭.”” 人民网算什么东西? 那是电子拉圾, 人民网记者都是混蛋”。 此类囬荅均被网民收入“中国最牛官腔。”
到了国外,中国官员虽不是这么牛气冲天,但在接受外国媒体釆访时仍然一套官方语言,非字斟句酌不开口。{评:这也可祘是“中国特色” 之一吧}[待续}
注:摘自《温卅晚报》环球关注拦责编:王若江,编辑:秀武,版式:韩驰文
[ 本帖最后由 杨望远 于 2010-8-9 19:21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