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的诗意回望与捡拾
——读柳苏的《在记忆的田野上捡拾旧情》(组诗)感想
文/黑龙江 沈彩初
柳苏约我写评好多天了,正赶上我去参加“中国诗歌地理万里行”走进查干湖采风活动,因我已开始远行,故迟迟没有动笔,在此该向柳苏致歉,我想他也一定能够理解。心愿未了,这篇约稿就像块石头沉甸甸的一直压在心里。因为柳苏是《杯水》诗刊的主编,也是诗界备受关注的名人,这样一个人物能约我写评,我感觉既是看中、抬爱也是与其友谊的佐证和瞩望。近十天的采风结束了,当我静下心来点击我新浪博客好友链接进入柳苏的博客后,急忙去他博文里找那组诗。首先,我被《在记忆的田野上捡拾旧情》(组诗)这一诗题所吸引。其次,我看了下内容,这组诗由《思念像个不懂事的孩子》、《爱的手帕》、《那一声,喊得她满脸通红》三首短诗组成,一看篇幅较短,我心理的压力也减轻了许多。
细细品读《在记忆的田野上捡拾旧情》(组诗)我被柳苏厚重的情感、朴实的文风、超拔的诗技所感染与折服,沉浸在一种对生命历程的情感回望之中......仿佛看到了一株诗意的柳树,在历经人性漫长的冬天之后渐渐复苏并吐出了微妙的新芽来。读柳苏的诗歌,就像现在的年轻人在端详一个长辈,面容慈祥而敦厚,情感手掌纹络清晰。解开柳苏诗歌的衣襟,我们便会在诗人文本胸膛的外表,看到其人性品质的清纯与透明、看到他诗歌心脏的青春悸动。读他的这些诗我们可以做这样的想象,就像一个农人在经历辛勤的耕作后,所收获的一捧大豆,每个字经过他精心的打磨都闪烁着圆润而纯朴的光泽。在这个速食盛行的今天,一些人的爱情观已发生了裂变,他们把爱情当成了小吃部里的一次性筷子,它不需要感情的滞留,也不需要灵魂的交融,只是动物的本能与爱情美好一词名义的颠覆。写到这,使我想起了著名诗人、诗歌评论家李犁《诗想》中的一段精彩论述:“其实最远的地方就是最初的地方,超越也就是回归,神性就是人性。我们企盼的寻找的东西就是我们最开始拥有的东西。譬如我们曾经拥有童年的明澈真纯和善,可是后来我们自己把它给弄脏了,甚至给弄丢了。诗人的作用就是用诗歌抹去这些美好事物上面的污痕,用诗歌表达对这些人类的天性向往和感悟,这样超越和归宿就统一了。写诗就是找到一条回家的路。我们可以把它理解成就是心灵的回归,就是寻找人类那些童年品质的过程。”柳苏也许正是基于这一点,他开始寻找,开始站在人们灵魂的层面鸟瞰、在诗意的沃土中深挖、在诗歌语言的架构上回望与捡拾,他在《思念像个不懂事的孩子》一诗中这样写到: 那时,情感的通道不多
于是它和我戚戚相关
即使,不曾有一根鸿毛
一天里我也要看上几遍
思念像个不懂事的孩子
总牵着我劳神费力
失望把邮箱锁上
我的心被关在里面
望眼欲穿,难以入眠
从文本的命题看,他是在写思念,实则是在写“邮箱”,也许这样的命题是在力图与前沿诗歌的接轨。流水经年,冲走了那么多的美好,有那么多的真挚情感被时代禁锢、屏闭与掩埋,而沉积在心底的那份美好又是那样的叫人忆念,“于是它和我戚戚相关”,于是他开始叹惋“那时,情感的通道不多”,于是他想到了那时爱侣天涯只能靠书来信往,于是“思念像个不懂事的孩子”不想去想却不能自已。结果是“失望把邮箱锁上/我的心被关在里面/望眼欲穿,难以入眠”这种切入与诗意拿捏很准,文笔通透,简洁,诗意。从立意上看,他采用了隐喻手法,对今夕爱情观进行了比照。结尾干净利索并能给想象留白,启人深思。著名评论家陶发美在《信仰者的直音》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诗人的信仰不是一个单色画面,而是一个多彩的世界。——它包含了善良、诚信、理智、沉静、坦荡、博爱、和平、自省、哲思、创造等多项伟大的生命原则。”。而柳苏正是因有这样的信仰,用诗拒绝了生活的干枯,显呈了那沉淀心底的一缕柔情。 “爱,不是文字/手帕,情有独钟/向往和追求/递到手上/就等于思念的心/贴着脸,轻轻一吻/虽然很薄,/有体温/信任的窗户/缓缓打开一角/露出亮闪闪的眼神”(选自《手帕》)全诗仅仅六十个字,便把一个时代的爱情复制在了手帕之上,然后用活性的思维把饱焦情感的文字拉直,捻成线,走笔如针,绣出的鲜花娇艳欲滴、璀璨夺目,这种为诗的刺绣功力,非行家里手而不能为之。此诗采用了“意识流”的手法,进行有序跳跃、铺排。他像个技术高超的裁缝师,把每行文字的布,都剪裁的恰到好处;又像书法的飞白,张弛有道,收放自如;又像季节的荣枯,顺应自然,那样得体。除此之外,还进行了动词妙用,把“递”、“贴”、“吻”用神思缝进了诗意的手帕,使全诗变得意象鲜活,情韵飞扬,使惊艳的玫瑰开得刻骨铭心。“爱情是生命的一种景象,它为天地间生长的肉体赋予了一种高级的形式,这就是必不可少的灵魂。于是有了爱,有了情,有了爱情诗,爱情诗因了肉体的存在,又因了凭借肉体的灵魂的飞翔,才真正显现着特有的美丽。”(诗人、诗歌评论家邢海珍《惊艳的玫瑰开得刻骨铭心》)。这就是柳苏的诗意手帕,牢牢贴在了历史深处、诗坛一角。 而他的《那一声,喊得她满脸通红》则是对回望路上捡拾中的诗意认领,这不是梦呓、胡话,这是在与那个时代还穿着封建社会遗留给一代人沉重外衣的呐喊,在喊声中我们看到了那“眼神”,在喊声中他捅破了封锁中的“闭关自守”,于是乎“一脸通红/应声而出”(选自《那一声,喊得她满脸通红》)。“爱情这个古老的话题,自从有了人类,她就像魔鬼一样折磨着人们。人们饱尝了她的幸福和痛苦。多少先哲想诠释她,可是直到今天人们依然在她的波峰浪谷间颠簸和挣扎。但是爱情的魔笛永远充满了诱惑,她激动着那些年轻以及不在年轻的人们去寻找和探索,以至终生不悔。”(李犁的《感谢爱情》)。 柳苏就是这寻找与探索路上的一个,他用呼告的方式,展现了情感的流向,那是人生失落的纯粹与品相,更是那段历史的破茧,他冲出了世俗乌云、物质阴影、生活污水的围杀与堵截,呈现给人们记忆田野上一道具有人情味的亮丽风景。总体来看柳苏的诗歌用笔老辣,叙述沉稳,承转自然,善把文字缩水,诗意空间阔达,有较高的含金量。当然,任何作品都有其局限性,写评就是在肯定的同时,在鸡蛋里挑骨头与学习的过程,他的诗也不是完美无缺,比如在《思念像个不懂事的孩子》一诗的命题上还有推敲空间,个人感觉用“邮箱”更妥帖。在此,我也祝愿柳苏在为别人做嫁衣的同时,能对历史有更多的回望与捡拾,缝制出更多、更漂亮的诗歌服装,高挂诗坛展台,送给感念你的读者!
2010年7月31日初稿
附:在记忆的田野上拾捡旧情(组诗)
文/柳苏
◎思念像个不懂事的孩子
——早先,那只挂在大杂院、楼门口的邮箱,就是我每天的期盼……
那时,情感的通道不多
于是它和我戚戚相关
即使,不曾有一根鸿毛
一天里我也要看上几遍
思念像个不懂事的孩子
总牵着我劳神费力
失望把邮箱锁上
我的心被关在里面
望眼欲穿,难以入眠
2009.6.1
◎爱的手帕
爱,不是文字
手帕,情有独钟
向往和追求
递到手上
就等于思念的心
贴着脸,轻轻一吻
虽然很薄,载有体温
信任的窗户
缓缓打开一角
露出亮闪闪的眼神
2008.3.16
◎那一声,喊得她满脸通红
冷不防,半道喊了一声
她以外,一个男生的名字
没有多少过往
也不曾有鸿来过
漆黑的夜里,心上痒痒
可始终闭关自守
没想到,淘气鬼的眼神
还是窥视到深井里的秘密
触到虚处,一脸通红
应声而出
2010.2.6
[ 本帖最后由 沈彩初 于 2010-8-1 20:45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