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2347|回复: 16

新的一组,请各位批评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7-14 10: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一代》

带着充分的忧郁走来
从愚昧到无知
从败坏的到有趣的无聊

这一代人呀
该是死的都死了
该是生的却活着
不老不死没有冲动的活着

竟然如此惬意
竟然没有诗歌
竟然如此惬意
惬意的想哭

竟然没有诗歌
当然也没有诗人
因为诗人种田去了
写诗的都是坏人
他们还没有领取一块稻田

领取一块心的稻田
诗篇随意扭转
扔在杂草堆里

这春天的谷物啊
何时才能盛开
谁又来将我收割
收进他的谷仓

一叶一叶多知秋
一年一年多懂人

丰收的五谷
麦子在地上鲜艳
你却眼瞎

太阳,阿尔的太阳
赶快收割吧
这些麦粒都要坏了
至少填进你丰富的谷仓

至少它还能活


《神圣之歌》

超越无知的边界
抵达盛夏的果实
这果子可以摘来吃
这果子是你
本身灵魂上的一点
今天要回归灵魂上

取下头巾
跟着我走
到哪?
不是去见你自己吗

不是去见你
不是去听歌唱吗
永恒而雄壮的阿斯流斯
这就是你的归宿
命定要与勇士搏斗的勇士
如今拿起剑来
砍向我的头颅
这饱含热血的头颅
足够喂食你许多天

足够让你聪明
让你知道我是你母亲
阿斯流斯啊
儿子!你要勇敢的向前走
走到你父亲那里去

听最后的旨意
这命运就全部完了


《我爱你》

落叶曾知秋
今夜不知离
离离原上惆
今夜不知秋


《花瓶里的百合》

花瓶落幕百合花
子夜独芳独自赏
抬头望见一明月
可知来人是故乡


《盛开的百合花》

我只为我自己的美而盛开
看见那花蕊了吗
那是春天的故事
是我生殖的故事
在这个春天就插在了你的花瓶里
就破碎了我的梦
我童女的梦
如今还没有作完
等待着春天
那个男子的出现

那个狠心的男子吗
我等了你五百年了


《醒来这份孤独》

尘封覆灭
我轻轻的醒来
在一个陌生的城市里
我能找到一个跟我名字相同的人
他叫张真
做着与人类不相干的事情
他醒来总是害怕
他睡下总是很沉
他这么害怕一个人
却在人群中更寂寞
他只认识他一个人
发表于 2010-7-14 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诗歌有一定的特色
感觉可以再深入些
问候诗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14 16:23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来莫北的确在实践着后卫诗歌的理念,但我这些诗歌里仍然读到一些象征的意味。
《醒来这份孤独》应是这一组比较有特色的一首,用一种间离的手法解剖自己,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点直感。
问好莫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15 15:04 | 显示全部楼层
写谢两位斑竹的点评。

和风雨探讨一下。
最近我发觉语言的三种特性(也说是功能)
一、作为对表象的交流(也就是人们常理解的:对事物,事件的述说,描述)。常见叙说文。(就是表达我们看到什么,并把这看到的记录下来,用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所交流的目的就是交换“我们所看到的世界是怎样的”)
二、作为内在表象的交流(跟上面一样,只不过是对:自己内部感情的,情绪的,感觉,甚至是思考的,直觉的,所谓结构的,深思的,等等的述说,描述。)
(我觉得任何语言,无论如何精致,如何修造,都逃不过此二种根本的理由,目的。也就是决不会超出这种特性。无论你们说的什么,写的什么,称其为诗也好。或是别的什么也好,都逃不过这本质的目的性。他的特性。)
一句话,也都是表象。是作者作为主体的述说,传达。作为主体认识的结果的传达。


但是,我看见第三种。也就是柏拉图的那些理念。

三、作为客体本身的交流(述说或描述):也就是当“人”不再是主体,不再是认识着的主体,而仅仅是一客体。也就是作者不再是述说“我看到什么:包括我的思想,我的思考所看到的等等,种种。”而是:“我看到的这一事物,它作为它本身是什么。”在这一点上,叔本华举例说:“我们看到自然的壮丽,那浑然的不与主体发生关系的时候,我们就能进入那纯粹的意识。”这意识就不再是我们,不再是我们所想,所看到的那些。而是“纯粹的作为世界本身是什么的那些”作为被观察者“本身是什么的那些。”
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入那一事物的内部。我已经是那一事物本身了。”
就是伟大的艺术家常常有这样的感受和境地:“我看见那鸟,那鸟也是我,而我根本就是那鸟,而不再是人,不再是我这一身体和过往的经历的种种。我彻底就是那观察对象,就是那只鸟。并且还可能是一切的鸟,是造成这只鸟的”灵魂“。也就是柏拉图常说的,世界的理念。”


最后:我认为,一切艺术都遵循这第三种认识。第一种是人生活的意识,生活的主体性。第二种是科学的,是逻辑的,是验证的,是种种思考的,因果性的,时间,空间上的那些考察和审视。而只有第三种是:事物本身的,本质的,进入事物内部的。纯粹是这一事物的“超灵”认识。是这事物根本是什么的认识。也就是:“这自在之物根本是什么的认识。”也就是认识了自在之物。
这是一切艺术的功效。
而作为语言,人类最直白的,最直接的表达工具。是无须太多构造的。诗人以最深沉的意识,意志,灵魂,去发觉这个世界的真相,也就是世界的“自在本身”。(那根本是如此的东西)。
然后才有其他艺术家,音乐家,画家,等等,跟着“诗人”的脚步,抵达此地,才用种种的“额外’的表达方式去表达“这自在之物”。
但这一切都是因为诗人的指引。而诗篇,决不会高过音乐(在艺术造诣上,在表达形式上,在表达的更华丽,更直接,或是更优美,更能抵达人心的方式上。)诗决不会比音乐高,也不会比绘画高。
但是,诗人会比一切艺术家都高。因为他必是走在最前的。一切艺术家都必跟着他的脚步临到,这“自在之地”。而就如此,已经不要求诗人的语言能有怎样的优美性,而是他的内容是否具有那“自在”本身的承载性。那语言是否是承载着“那自在本身”而托出的。是否是表达了那“自在本身”。
语言作为交流的工具。也就是如此。已经把它说尽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15 15:25 | 显示全部楼层
再补充一点。人类会有更美的语言,更具表达性的语言,也更简洁,明快的语言,也就是更高级的语言。但这不出自诗人,而是出自人类本身。
就如同各地方的乡音,各个国家的语系一样。这些语系本身不是诗人造就的,而是民间。是人类本身自己具有的交流性这一共性而造就的。
所以,将来一定会有更高级的语言,语系。但不会是诗人的诗篇的功效。或许能多少作为一个旁证,但决不会作为主导的,根源去改造这个国家的语系。(这个人类的语系,是由人类的认识程度,自发的进化的,是随同人类的下一理念,既进化,而随之来到的。)是人本身将产生的。
但是,就诗篇而言。那“自在之认识”却不是人能本身就进化出来的。是需要“:认识者”那独立于意志,意识之外的“纯粹的认识”的奋进,奋斗,才能得以认识的。
也惟此是对人类有效的,有全部意义的。
否则:一篇诗决不会比一个面包好。也不会比一曲优美的音乐好。也不会比一幅美丽的画卷好。(更不会比一个美女的身材好。)无论你把诗歌作的多么优美,都代替不了,这些身体的需要的物品。
只能是这些身体的物品所不能代表的,代替的东西,才是诗篇“本该具有的东西”(也就是所谓:才拥有市场的东西。)

要在人所谓灵魂上造成感动:诗篇也不会比一首流行音乐好。
要使人身体感觉快感,视觉的惬意:诗篇也不会比一个穿的性感的美女好。更不会比一个开怀的少女好。(而你用文字,用语言记录下这些,也不会比她真实的人更好。甚至,你无法真实的记录下这些)
要使人有温饱的感觉:你直接给他被子和面包,要比诗篇有效的多。而且最后你发觉没有一篇诗是可以填饱肚子和暖和身体的。如果有,那不是诗篇,那是催眠术了。)
等等种种。
只有一种全世界任何一物都不能达到的。那就是对理念的认识。那就是:对自在之物的认识。(是比诗人更靠前的。)
虽然对这种认识的结果的传递,诗篇是最差的,也是最直白的,简单的。但他(诗人)却是走在最前面的。
所以:诗篇不过是诗人的笔记。不过是诗人记录他所看到的自在之物的笔记而已。所以,诗人才是本身的,盖过诗篇的。诗人的那种认识功效,功能。是世人所没有的,是一切事物都无法替代的。然后,他以最朴实,直白的文字记录下来,就是如此。产生了诗篇。
而诗篇不过是诗人的副产品。要诗篇,必须要有诗人。而没有诗人是决可能有什么本生的所谓诗篇的。
只有本身的诗人,和诗人所随出的诗篇所创作的诗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15 15:3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 莫北1981 的帖子

学习了,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15 15:40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一点,废话了。
那些所谓诗的理念的东西。如要如何如何的构造,如何使诗赋有音乐性,或是意象,或是种种。(跟古代的要对偶,要平噘等等是同出一功的。)综观古代的诗篇那些优美的诗篇和根本无意义的,只是表面上看起来是诗的诗篇的比较。前者不过是认识了理念,认识了世界内部,认识了那自在的,永恒是如此的东西。而后者,只是在模仿学语,像个孩童,像鹦鹉。无所谓内在的意义。

那么,事实上这种所谓的诗歌的理念就不能是真正的诗本身的理念,而是人为的:概念。是人玩乐的理念还差不多。或者也就是,语言的玩乐者,缓解他们极度的无聊。但内在的根本,他们根本不知道是什么,也不知道将达成什么。或者即使是达成了什么,后发觉,这还不如两块钱一个面包。还真不如那路边走过的美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15 15:4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 莫北1981 的帖子

有点意思,开眼界,谢了!
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15 15:56 | 显示全部楼层
再说一点, 也是跟自己对谈
有那首我们喜欢的诗是因为我们喜欢他的“语言”,而不是他内在所表现的意义,那放猪四海“都是讲我的我们”在任何时候都能表达我们的哪个“自在之物”本身。
只是我们爱屋及乌,因为爱他内部的那个东西,他所承载了的“那个东西’,而说我们也爱它的表象:也就是它的语言。承载它的那些外在的东西。

但是我们会因为那首诗根本是语言而爱它,根本是它语言的优美性,语言的所谓种种意象性而爱它。所谓的种种结构性, 所谓的平绝而真正的爱它。(不,事实上我们根本没有过。)我们综观自己所喜爱的诗。(有那一首是因为他的表象,而爱他,也就是因为他的语言而爱他。)而不是:因为他所表达的而爱他。

是的,这些人们是知道的,而且始终是自明的,自明于我们的。无须探讨也可以知道的。”我们爱的诗“,根本就是那一内在表现的,表达的东西,正是我们需要的,如今(我们不谈那需要的是什么)。但是可以直晰的,我们根本不是爱那”语言“的。我们根本是不会爱那结构的。

综观人类全部的诗篇,有多少是我们喜爱的,或许每个人喜欢的不同。但是喜欢的本质却是相同的。就根本是那内在的,表达的东西。而不是作为表达的载体的形式和样式。

比如爱席慕容的诗,纵使她的诗形式都是一样的,但是总有我们爱与不爱的。综观古诗(应该是糖诗)我们爱的又有多少,难道每一个都爱吗?难道不是爱那正好表达了我们的吗?不是爱他(我需要的那个承载了那一内在的东西)的作品吗?而其他作品在形式上都是一样的,却我们看都懒得再看一眼。
这难道不充分说明,诗何以是诗。而不是形式的那些。这根本是自明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15 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 莫北1981 的帖子

很深入浅出,我听懂了一些,谢谢!
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15 16:01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不客气。也是跟自己说话。我常跟自己说话,也喜欢跟人讨论。因为只有把问题说透了,我自己也才懂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15 16:0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么深入看待诗歌是我敬佩的人!静下心来思考,是快乐的!
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15 16:26 | 显示全部楼层
确实。但叔本华说,静下心来观审更快乐。那是纯粹的认识。和世界任何不带有任何关系的,利害关系的审视,就得以看见世界的真相,自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15 16:34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深刻,更进一步,有了新的认识.
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15 22:38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学习!
其次我会把你这洋洋洒洒的一篇汇集起来,作为一篇宣示后卫诗歌的理论文章,粘贴后认真阅读,然后逐一回复。
今晚有些晚了,明天我就会阅读,然后提出我个人的一些看法。
谢谢莫北!
向你问好并致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0-22 22:1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