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千朔

<直叙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7-9 15:2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宇宙深处 于 2010-7-8 23:26 发表
不好意思,我说句实话,一进来看到<直叙句>这首诗意象叠的这么多,断句又独特。象我这么懒的人实在不愿关联地去想那么多。刚想出去,却被你们的讨论给拉了回来。
大哥与千朔兄的对话自然是高手间的探讨。关于意象 ...

赞同兄弟的观点。
形式服务于内容,这是一个哲学范畴,但在诗歌的写作中,有时候会出现形式大于内容即技巧和手法的过度宣示,这也不反常。但就传统的观念来看,强化诗歌的内容性,扩张内蕴,让技巧和手法成为诗歌建筑的一些脚手架,或许还是正确的。
与兄弟切磋,共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9 15:3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个人浅薄的意见:我觉得诗永远无法从逻辑上得到,也就是永远无法从科学的因果律上得到。也更是无法从语言本身上得到。
(语言)只是诗的一种形式。如同(我们人)是生命的一种形式。而这种外在的形式本能是(我们)。包括这个(世界)的外在形式,也不能是(世界)。
即使科学把世界的外在性研究的通透了。说出了这个那个是怎么组成的,指出了这个和那个是怎样的(关系)。是的,我觉得从外在的(角度)看,我们只能说出某某,种种的关系。但是绝不设计(某某种种的本身)。也就是那本身是什么。而不是他看起来是怎样的。

所以,我觉得艺术乃是向内寻找答案。
如果世界都是一切的幻觉,那么唯一我这颗心是真实的。(但是你绝对不可以把我的心拿出来看,也不可以指出它与某某的关系,所以它是我的心。)我想这里面还有更深沉次的问题。就是柏拉图的那些理念(这是叔本华说的。)

所谓理念。就是好比山洞里,背后有一根蜡烛。而照耀到墙壁上的那些影子其实是表象,其实只是(真实)之物的影子而已。(而我们无论怎么去述说影子,也无法透及(那实体)本身。
所以艺术之于形而上的,也就是找那自在之物。找到那个因为背后的蜡烛,而显现影子的那个实体。
我觉得我们大部分的所谓诗,艺术作品都是在(描述)在以各种方式认识那影子。我认为这是科学的事情。
而艺术则要找那实体。
虽然我们的认识力,庸俗的认识力,只能达到认识(表象),也就是我们只能看到世界的影子。所以往往出个艺术大师,出个诗人是那么的困难。但是为什么有的诗人,艺术家又可以看到那真实的,实在的之物呢?
他们的作品总是让我们(觉得有所言),而这有所言,又可以照出许多的影子,任其我们去发展。也就是那些真正伟大的艺术作品乃是进入我们的心灵,乃是永恒的,无论在那个时代都准的,都要发挥它照耀出的影子(而具有衍生性)。、
但我们大家大部分作品就如同一块生活中真实的毛铁,除了是毛铁以外就不在是别的了。我们甚至可以用尺子去量它,但它却并不能在衍生,再生在,在(我们心灵中生在)滋生出一个它(可以)滋生出的世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9 15:4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莫北1981 于 2010-7-9 15:32 发表
我个人浅薄的意见:我觉得诗永远无法从逻辑上得到,也就是永远无法从科学的因果律上得到。也更是无法从语言本身上得到。
(语言)只是诗的一种形式。如同(我们人)是生命的一种形式。而这种外在的形式本能是(我们 ...

很有见地的评论,几乎是一篇论文了。
韩东说诗到语言为止,我理解应该是他对语言作为塑造诗歌的一种功能性的工具的要求,而不是一种境界,如果是一种境界,那么就有点偏颇了。当然也不排除他作为诗人对语言的一种境界追求。但我还是赞同你的上述论证。
见识了你的深刻。
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0-22 04:3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